家父宋仁宗: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家父宋仁宗》 30-40(第6/20页)

只猫儿作伴,只是未寻得聘礼,故而我接着今次买上几坛,好带回去给她。”

    自古以来便有养猫的习俗,《礼记》上说“腊日迎猫以食田鼠,谓迎猫之神而祭之。”

    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猫在捕鼠保粮之外,逐渐有了娱人伴人的属性。

    发展到本朝,想要获得一只猫就有了选猫、择期、下聘书、予聘礼等四大基础流程。

    前两项不必详表,选猫无外乎毛色、面相、身形三样,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眼缘。

    譬如说赵昕就不理解她姐怎么会喜欢那只将军盖印,徽柔也认为赵昕选的那只墨玉垂珠不咋样。

    但鉴于说出来会引发新一轮的姐弟战争,所以两人都很有默契的揭过不提。

    至于择期,翻一翻《象吉备要通书》、《居家必备》、《玉匣记》这些书找个良辰吉日就行了。

    聘书相对要

    复杂一些,需写上聘猫日期、猫的长相及性格,以及未来期许,比如说乖巧些,多抓老鼠,并请西天王母和东华帝君作为见证。

    而聘礼就更为多种多样了,很是对得起那个聘字,主打一个丰俭由人。给主人家的物品从盐糖茶到芝麻、枣不一而足,甚至于像赵昕这等财大气粗,直接去买几坛上好猫粮的。

    不过针对野猫,就选用鲜鱼或者小鱼干。

    赵昕记得黄庭坚就有“闻道狸奴将数子,买鱼穿柳聘衔蝉”的诗句传世,大诗人陆游更是个不折不扣的养猫狂魔。

    总而言之,养猫在本朝,已经是一种已成体系的爱好。

    韩琦听完后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有心想劝谏两句身为储君不可玩物丧志。

    但一想到自己府中也养了猫,那没事了。

    同样听了全程的范仲淹则是面现思索之色,咀嚼的速度越来越慢。

    少顷,他的头猛地抬起,弃了手中饼开始直直地看着赵昕。

    韩琦先惊后疑,虽然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他确信自己已经被抛下了。

    范仲淹想了想,对着依旧淡定的赵昕说道:“殿下聘猫,可是东宫有鼠?”

    赵昕笑了,很真诚的那种笑,淡定回道:“东宫无鼠,不过聊以自娱。

    “唯感国家硕鼠成群,食麦黍,毁禾苗,欲为君父分忧,却不知从何处聘得良猫,不知范卿可有教我?”

    韩琦差点没控制住自己脸上的表情。

    不是,太子殿下您要不要好好计算一下您自己的年岁?语出如成人也就算了,居然还玩起这颇有难度的谜题来了?

    得亏是希文兄当面,若是换做旁人解不出来,你又待如何?

    吐槽归吐槽,韩琦也知道今日这顿饭总算是吃到了正题上。

    毕竟虽是官家向他们询问变法之策,但最终接洽此事的却是太子殿下,可见官家已经属意让太子殿下作为变法的领军人物。

    至于这聘良猫,应是指他与希文兄,以及将要推举的变法人才。

    因谜是范仲淹解出来的,所以韩琦也就怀揣着半是庆幸、半是遗憾的情绪等范仲淹先发表意见。

    范仲淹看了笑眯眯,像个画上童子的赵昕好一会儿,这才说道:“不知殿下是欲聘急如流火,小补小修之猫,还是步缓意坚,重塑乾坤之猫?”

    赵昕在内心狠狠蹦了一个高,范仲淹既给了重塑乾坤的选项,那就是已经入他彀中了!

    因为这个选项是会落到实处,狠狠得罪文官集团的。不是箚子里的建议,只落在纸面上。

    意味着范仲淹已经做出了与现有文官集团切割的决定。哪怕在现阶段囿于认知,切割得并不彻底。

    但没关系,等进入深水区,就会自然而然分开的。

    王安石变法不就是如此么,多少昔年的同窗好友,手足兄弟,因为政见之别,新旧两党的身份划分,渐行渐远,甚至于互为仇雠。

    不过面试本质是一个应聘者与招聘方互相画饼的过程。

    范仲淹既然拿出了诚意,赵昕也立刻打蛇随棍上,“诚挚激动”地握住了范仲淹的手,道:“自是想重塑乾坤。卿身怀大才,我父子若得相佐,待得功成,必名垂青史,为后世颂扬。”

    以赵昕估计,官当到范仲淹这个份上,在需求层面应该只剩下一个名声了,所以干脆用青史留名画饼。

    但这个饼似乎是抛错了地方。

    范仲淹还是那副淡淡的模样:“非为求名,哀生民之多艰,分君王之忧愁罢了。”

    赵昕:……

    好好好,不愧是谥号得了文正的人,这范果然够正。

    但这个饼也没有浪费。

    因为韩琦眼睛亮亮地接茬了:“此等盛事,琦愿附骥尾。”

    他有自知之明,本事综合说来要弱范仲淹一头,所以写变法意见箚子的时候多少有些摆烂的心态。

    反正多半是争不到主导权的,不如糊弄过去,然后站干岸上看戏。

    可现在是太子殿下亲自牵头,许下百代流芳的承诺。

    倘若他这时候被落下,将来就要在史书中泯然众人矣了。

    再说了,他现如今还不到不惑之年。就是如今这场失败了,也能借此在太子殿下心中留一个好印象,将来必有东山再起之日。

    赵昕见状在心中暗笑,果然男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诱惑不够。

    这不后世留名,百代传颂的虚空大饼往外一抛,韩琦这个先前还在箚子里顾左右而言它,建议都偏向于军事的人就立刻改了口。

    什么大家都是文臣当同进同退,时代变了,现在是文人相轻!和你们这些虫豸在一起,是搞不好政治,兴盛不了大宋的!

    不过这个眼神有些闪烁,似乎是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但基业草创嘛,只要大方向保持一致,能把台子搭起来,赵昕不愿计较太多。

    更何况韩琦身上的本事是实打实的,可以称作现如今大宋朝的最佳辩手,就是当下知谏院的欧阳修遇见他也得暂避一头。

    宝元元年,韩琦年方而立,一封《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直接使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四人被罢黜。

    正所谓片纸落去四宰执,战绩可查,猛得不行。

    有韩琦加入,他就将来也能省点力气,少直接和朝臣们对上。

    人是早选好的,聘书已经下了,虚空大饼也画了,现在三人讨论的重点就自然而然转向了该怎么“抓老鼠”。

    范仲淹挑起了话头:“不知殿下认为,变法当从何处开始?”

    在这个问题中,范仲淹怀揣着小心思留了一个小小的陷阱,那就是试探一下官家与太子殿下目前的意图。

    他可没有忘记,在水洛城之战还没有开打之前,夏人不可一世的要求称男而不称臣,可把官家给气得不轻,但凡谈及变法之事就主张大刀阔斧,求一瞬之间荡平积年顽疾。

    如此急功近利,一副必败之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