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卑秦,天降大军: 22、第 22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六国卑秦,天降大军》 22、第 22 章(第2/2页)

有些“穷讲究”——香喷喷的麦饭,他觉得难以入口,他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的,每隔几日都要打水洗澡……

    即使他换上了一身破旧的衣衫,站在村人之中,他看上去也完全不像个农民。

    种种迹象都表明,卫鞅的身份不一般,村人们自然也难以将他当做“自己人”。

    卫鞅显然也知道,他想要装普通黔首,肯定装不像。

    于是,当村里人询问卫鞅的来历时,卫鞅告诉他们:“我原本是魏人,家里有亲戚在魏国做官,我也跟着沾了些光。后来,我那个在魏国做官的亲戚被人给害死了,我怕那些人不肯放过我,只好逃到秦国来……”

    由于他说话时,特意带了些魏地口音,当地村民们最终信了他的话。

    后来,村民们见卫鞅努力地帮他们干活,想要融入到他们之中,也就渐渐接受了卫鞅,有好心人开始指点卫鞅该怎么开垦荒地。

    这些老农们经验丰富,却不擅长表达,只能跟卫鞅连比带划地展示。

    卫鞅花了一番功夫,才终于弄明白他们的意思。

    在这些老农的帮助下,卫鞅的种田技术进步很快。现在的他,起码不会再轻易把那些苗苗给种死了……

    听到这里,嬴稷面色有些古怪:“商君不会只是忙着跟人学习种地去了,别的什么也没做吧?”

    “不会。”嬴渠梁虽然与卫鞅相识不久,对卫鞅却有一种莫名的信心:“卫鞅是个心志坚定之人,一旦下定决心,就会毫不犹豫地朝着目标所在之处而去。他必然不会忘记自己此行真正的目的。”

    卫鞅在与农民们打交道方面,花费了不少时间,嬴渠梁却并不觉得这是无用功。

    颁布《垦令》,提高秦国的粮食产量,这一切都与秦国的农民息息相关。

    卫鞅对农民多一些了解,总是没有坏处的。

    “卫鞅在为变法之事做准备,我们也不能懈怠啊。”这般说着,嬴渠梁又给自己取了一沓奏疏来。

    ……

    对于黔首,就要限制他们,让他们保持愚钝的状态。如此一来,他们才不会变得奸猾,才会老老实实在种田,服从朝廷的命令。

    黔首们老实而又愚钝,国君在管理他们的时候,就不费力……

    卫鞅原本一直秉持着这种想法。

    直到他亲自走入这些黔首之中,他才发现,他似乎低估了这群一直保持着沉默的群体。

    这些人无姓无氏,就如路边的杂草一般不起眼,又如无根的浮萍一般卑微。

    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生存智慧。

    比如,住在卫鞅隔壁的二牛,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不同称量粮食的工具的使用方法。

    他利用这些工具的误差,在每年缴纳赋税之时,给自家“省”下了一些口粮来。

    又比如那个见了卫鞅就会向他献殷勤的春妮,她虽然力气没有村里男人大,可她却自己捣鼓出了一件农具来。凭着这件农具,她干农活的效率不比那些男人差……

    如果是之前的卫鞅,在看到这一幕幕情景之后,肯定会想方设法限制这些黔首们取巧,并对他们严厉斥责。

    但在亲身与这些黔首们接触过之后,卫鞅发现,这些黔首们费尽心思,也不过是为了活下去罢了。

    活下去,是人之本能,他们有错吗?没有。

    他们的“奸猾”,带给国家的,似乎也不全然是坏事。比如春妮为了省力气一些,自行改良了农具。

    如果这种农具能够得到推广,其他黔首是不是也能够花更小的力气耕更多的田?秦国境内是不是有更多的荒地能够得到开垦?

    卫鞅的想法产生了动摇。

    他开始怀疑,他先前那些疲民、愚民的想法,真的是正确的吗?这么做,真的能够让秦国受益吗?

    卫鞅摇了摇头,从稻草堆上站起身来。他将粘在自己身上的一根稻草拿了下去,准备去给嬴渠梁写折子。

    经过这些日子的观察,他对于如何将新法灌输给这些黔首,有了一些眉目。

    黔首们是记不住那么多条条框框的,他们想要让黔首们领会他们的意图,并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做,就需要去繁从简。

    ……

    嬴渠梁在收到来自卫鞅的奏疏后,第一时间将那封奏疏翻开,仔仔细细阅读了一遍。

    “这经过改动之后的条例,果然变得更加浅显易懂了。他果然从来不会让寡人失望!”嬴渠梁眉眼含笑地对嬴稷道。

    嬴稷:“恭喜大父,我秦国变法之事,终于能够继续推行下去了。”

    因为卫鞅这个“变法主事人”的缺席,这变法之事,搁置了数月光景。

    嬴稷知道,嬴渠梁嘴上说着不着急,实则心中十分焦急。

    秦国将河西之地从魏国手中夺了回来,又两次挫败赵国,在几场战争中战果累累。

    秦国固然从中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却也提前暴露在了六国的视线范围中。

    如今,六国正对秦国虎视眈眈,尤其是被秦国狠狠扇了一巴掌的魏国,无时无刻不想着把面子给挣回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国的国力迟迟得不到提升,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

    即使秦军在白起的率领下,变得锐不可当,但只要魏国扬长避短,跟秦国打持久战,秦军的威慑力就会直线下降。

    现在的秦国,哪怕是打一场普通的仗,粮草都得经过再三计算。

    跟人打持久战,那就是自寻死路。

    变法事业终于能够继续进行下去,嬴渠梁心中也松快不少。

    然而,就在卫鞅即将回归之时,嬴渠梁却突然收到急报——卫鞅在返回栎阳的途中遇刺。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