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60-70(第10/19页)
【词起源于隋唐,全盛于两宋,本是一种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大概可以类比为乐府。】
曹植向着他哥竖大拇指:兄长厉害!
【它又名长短句、诗余,从这个名词就可以看出来,词本身的地位是比不上诗的。】
欧阳修略一点头:“诗庄词媚,诗言志而词言情,二者功用不同,地位确不可混为一谈。”
他虽然也有“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等缠绵之句,却也不过是偶尔怡情之作,这样婉媚的情绪,是不会出现在他的诗文中的。梅尧臣明白他的想法,“不过,”他乐呵呵的捋须,“这苏轼写的,可是一点不‘媚’啊!”
【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词的特点很鲜明,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在格律上的要求要比诗严格许多。
它的标题一般由词牌名和词题组成,比如念奴娇、沁园春、江城子等,都是词牌名,是规定格式的;而后面的赤壁怀古等则是题目,表明词的内容。但也有只有词牌不标题目的,比如下面的《菩萨蛮》。】
楚棠放出范例——“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面露喜色,“这是我的词!”
符合要求的词作那么多,楚棠却独独选了这首《菩萨蛮》,这说明他这首词在后世一定也是广为人知!
南北朝。
徐陵等人看完全篇也是眼前一亮,这首词绮丽香艳,极似宫体,却比宫体更添风韵,字里行间可以窥见词中女子寂寥、哀婉之情态,简直要把他比下去了!由于风格偏好,徐陵心中的天平迅速倾斜。
晚唐。
韦庄既羡慕又遗憾,怎么就选了温飞卿呢,他的词也写得不差啊!
【这首词大家非常熟悉,相信很多同学看到立马就唱出来了吧,它的作者是晚唐的温庭筠,花间鼻祖,和韦庄一起被称为"温韦",他的诗也写得比较好,和李商隐并称“温李”。】
温庭筠圆满了,诗和词俱有可称道之处,这还不够说明他的成就吗?楚棠还说许多人一看到它的《菩萨蛮》就能吟唱,任谁不说一句他温飞卿家喻户晓?
被cue到的韦庄又急又恼,你都说到温韦了,就不能放一首我的词吗?我的"人人俱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难道比不上温飞卿吗?!
韦庄很不平衡。
至于李商隐:谢邀,直至今日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怎么拧巴。
北宋。
李清照再次撇嘴:“温韦二人俱是郑卫之声,还不如说说南唐李氏君臣呢!”
三国。
刚刚还觉得词这一文体简直雄豪极了曹植不由得眉头微蹙:“唐之后为宋,温庭筠既称鼻祖,言下之意早期词作俱是所谓的花间之风?二者的差别,有些大啊!”
曹植非常敏锐,如果说苏轼的词让他看出强烈的"诗味"的话,这首《菩萨蛮》全然就是词家之语了。他望天,不会这样的作品才是词家正格吧!
你们宋词怎么还两副面孔呢?
【这首词和《念奴娇》对比一下,风格非常明显,花前月下、相思怨情,词体轻巧、委婉缠绵,就像一个女子在诉说似的,这种词被称作婉约词,它在宋朝非常流行,除了前面说的太平宰相晏殊,还有柳永、张先、宋祁,他们都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
被提到的人除了晏殊以外都是和韦庄一样的心情:说了我们的名字,不能顺便提一下我们的词吗?让大家看看什么叫实至名归啊!
殿中的赵匡胤心情愈发舒畅,什么不骄不躁抛到脑后,美滋滋道:“我大宋真是人才济济!”
【文坛领袖欧阳修也很擅长写婉约词,比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都写得委婉深情,让人一读就喜欢。
但是吧,已知欧阳修是个学富五车的中年大叔,再看一眼"泪眼问花花不语",欧阳修的心思真是细腻啊!】
“咳”
梅尧臣没忍住笑出声来,又顾忌是在主人家里,赶紧敛住,握手成拳,放在嘴边轻咳一声掩饰。
素来温和的欧阳修眼神刀一样飞了出去,又转回来没好气地瞪着水镜:“你这个后辈别在这儿话里有话,我的词怎么了?懂不懂什么叫代人立言?还……心思细腻,简直不知所谓!”
他怀疑楚棠是不是和他有仇,怎么一次两次都要嘴他?不敬祖宗!
茶楼雅间。
苏轼笑得可就没有顾忌了,他忍俊不禁:“这楚姑娘,怎么连欧阳公都促狭。”
苏轼显然忘了,楚棠的嘴,可是连秦皇汉武都没放过的。!
第 65 章 念奴娇2
【但这一切到苏轼这里就变啦!大家将温庭筠的词和苏轼的对比一下,很容易就可以发先不同。】
还沉浸在喜悦中的温庭筠神情一顿:好端端的你拉踩我做什么?
早已感受过课堂"险恶"的岑参和李益不厚道地笑了:终于他们不是唯二的受害者了。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风格阔大、气势雄豪,有别于惯常的轻便之体,勇敢地突破了相思艳情、花酒风月的词作藩篱,以词笔来写诗意,独树一帜,由此,宋词确立了婉约、豪放二宗,苏轼也与另一个人一起,成为了豪放词的代表。】!
众人有些回不过神来:苏轼这是,开宗立派了啊?!你们宋朝一开场就上王炸?
被震麻了的众人显然忘了,唐朝一开始送上的也是一个顶流,没有超今冠古的成就怎么能上教材呢?
南宋。
评论家王灼极为欣赏苏轼,听到这里抑制不住激动的神情,击节而赞:“东破先生并非醉心于音律之人,偶尔写作歌辞,便能指出向上之路,使天下耳目一新,弄笔之人始可自振词风,追而论之,东坡先生居功甚伟矣!”
北宋。
稍在苏轼之后的胡寅也对苏轼大为激赏:“我朝词章,至眉山苏轼,才得以洗尽绮罗香泽之态,拜托缠绵婉转的规则,逸怀高迈,超然尘垢,花间之词沦为宾客,柳七低唱不复推崇,苏轼不愧为欧阳子之后一代文宗也!”
茶楼雅间。
少年老成的苏辙少见的显出些雀跃的神色来:“自成一家新我歌词,兄长当真高才!”
一旁的苏洵捋着胡须赞许地点点头:“不错,是我苏家的好后生。”
苏轼被这一顿猛夸惹得有些反应不过来,他摸了摸下巴,目露思索。苏辙以为他发现了什么问题,忙问到:
“兄长,可是有何事?”
苏轼:“子由,你说后世是不是极为擅长夸赞他人?”
“?”
苏辙有些摸不着头脑。
“怎么每一个出场的文人都被夸的得天上有地下无的?”
苏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