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500-5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 500-510(第15/32页)

她:“就写不世出的天才!从一开始就站在巅峰的天才!青少年时期的四周,成年组的四周,从头到尾一直昂扬站在国旗之下的天才!”

    褚晓彤不喜欢那些送来的大纲,原因之一还有,很多人最初的设定里女主是天才,但总会触底反弹,有起伏再进步,失落后再崛起,而在这个过程里起作用的是男主,于是她的成功里也就有了男主的大篇幅主导色彩。

    她坚持滑冰是为了男主。

    她清醒崛起是因为男主。

    哪怕没有明说,而是设定了“女主独立自强”,却以“?她的每一次转折都是靠男主才站起来的”来表现。

    这不是撒糖,这是抹杀女主原有的坚韧。

    走到国际赛场的人不缺坚韧。

    他们都忘记了,运动员首先是运动员,女主首先是女主。

    男主的身份,只是因为女主选择了他才会有,不是他乃男主,才有女主的成功。

    这是不一样的。

    他们喜欢天才被困难打碎后重组,拿下难以获得的成功。

    可是啊,可是。

    天才能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不是因为困难本身,而是她们自己战胜了困难。

    “不是苦难成就了主角,而是主角成就了主角。”褚晓彤坚定点头。

    她的剧本主题,应当是这个。

    梅山雁张着嘴巴:“啊……”

    褚晓彤转而自言自语:“这个3A能借助威亚复刻出来吗?其实好像也还行,用特效补一补,大不了在这边多留点钱出来。唔,那回头去队里问问能不能把丛澜的数据拷我一份……还能给我省点钱。”

    实在不行的话就让丛澜穿动捕服,给她打一天白工。

    到时候数据库估计就够了。

    褚晓彤把这件事记在她的小本本上。

    她又想起来:“这个赛场的导演和团队好像不错啊,能拐来给我拍赛场部分吗?”

    WINGS配套的高速摄像头就算可以捕捉到选手的三百六十度动态,但怎么去拼这个跳跃,怎么让画面显得更有力量,还是得看现场的导演和摄像。

    丛澜的3A能展现得如此之好,离不开这群人。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在现场的,视频画面非常关键。

    要不怎么会有神仙镜头的大众认可度呢?

    褚晓彤:“画面……”

    话说回来,以前办比赛的时候现场直播团队似乎有个能力特别强的,电视剧里肯定得拍大赛场景,拐来吧?

    她翻了一下预算,思考是不是到时候真得找丛澜去投资。

    褚晓彤:“我私房钱有点跟不上了。”

    还是得去薅投资。

    ·

    媒体来得很少,就一两个,不是不想来,而是不开放。

    还有拿到媒体证结果采访未半中道确诊的,最后来这里的就那么两家。

    连记者带上摄像,加起来也就四个人。

    丛澜自KC区过来,见到混采区这么少的人,一下子就笑了。

    “我还没来过这么冷清的混采区。”她说道。

    哪怕是她十二岁那会儿,国内赛采访媒体都比这多。

    闻言,这边的几个人笑笑。

    “幸运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是运气啊!”

    “见你一面真的很难。”

    丛澜手里还抓着几个捡拾的小玩偶,是她从KC区离开的时候,等在一边把东西往袋子里装的冰童们塞给她的。

    还都顺便要了个抱抱。

    这会儿,丛澜挨个发了发:“一人一个……咦我带得多了。”

    丛澜手里一把绳子,下面坠着大大小小的三五个玩偶。

    “多了。”她遗憾,“本来还想给你们抢的。”

    人多了东西少,可不就得靠抢吗?

    众人又纷纷感慨确实是自己运气好。

    现在不仅不用抢,还能富余出来。

    丛澜:“要不再拿一个?”

    众人欣然接过。

    多出来的带回去给朋友也是好的。

    【给我啊啊啊我也想要】

    【可恶早知道我学媒体去了】

    【想要蓝莓亲自送我的QAQ】

    混采区有直播镜头。

    甚至,这里安排了对接网络上的话题评论区,大家发送的内容可以显示到丛澜身侧的屏幕上,她如果看到了就能立刻回复。

    这也是用于弥补媒体数量不足。

    丛澜对着直播那边比心:“礼物是送不了了,隔空比个小心心~”

    【接收!】

    【我也比个心】

    丛澜又想了想,问旁边没有入镜的工作人员:“能抽奖吗?我现抽,麻烦你们之后联系对方寄快递?”

    本就在翻滚的话题评论区,一下子滚得更快了。

    全在嗷呜着抽奖。

    工作人员呆住:“没这一part啊……”

    丛澜:“那能不能有一有?”

    她略带恳求,看得人心软软,对方不由得就笑了起来。

    “我去问问。”撂下一句话,工作人员转身就跑,找领导去了。

    这边丛澜喊着“慢点不急啊”,眨眼就瞧不见人影了。

    丛澜:“……太快了,可以去速滑。”

    指的是大道。

    回到正经事,这次的采访人数虽然少,问题反而质量颇高。

    两组接连询问,不争不抢,交替之间卡点刚刚好。

    最重要的是,对刚才KC区的讨论内容,他们也都听见了,并结合了丛澜之前回复过的话来进行提问。

    “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或者说,更容易受伤的方式,更改了自己的3A跳跃,对你来说也是新阶段的新目标吗?你对4A的执着,让人感到可怕。”

    “你所说的不是每一次上场都是为了下来,你的新3A这次又是满分,它很困难,格外讲究技术,但你每次跃起都不曾胆怯过,它也是这句话对吗?”

    有人评论,丛澜赛前的宣传视频里,那句话太过矫情。

    花滑能有什么危险?

    怎么就上场不能下场了?

    也许没有太高的概率会被担架抬下来,如短道,如滑雪;

    但有太高的概率在冲击新难度时,被终止竞技生涯。

    两个提问的人都认真地准备了问题,赛前就做好了,现在又结合赛事里发生过的,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补充调整。

    丛澜很喜欢这样的提问,而且大概是因为人少时间多,一对二离得也近,他们的措辞温和了不少,没有那么的尖锐。

    尖锐不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