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秦皇汉武唐童现代留学日常》 100-110(第16/32页)


    其实李世民性子没变,就是经事多了,也沉稳一些了。人总是会长大的,他若不是经历了父亲逃走自己留在赵国为质的生涯,或许也还是母亲眼中好玩的样子吧。

    谁知道呢。

    大概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决定把扶苏等成年的儿子,隐瞒身份,送到各地去做几年小吏。

    没有公子的身份,多经历一些事情,或许他们能成长起来。不说扶苏这个长子,其他人将来就国,不能只会读书。

    三个时空有很多不同,不过若是能有摄影师自由来往于三处,将镜头对于秦汉唐三个时代,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地方的风景竟然出奇的相似。

    一样的人工树林的河道两岸生长,一样的花朵摇曳于山坡与花朵。

    那是陇南,刚好是三朝早期就都能够得着的地方。

    李氏根植于陇西,虽不在陇南,但毕竟离得近,方便行事。李世民在前往马邑的时候,在族中就有了一定的话语权,那时便请族中到陇西置地,大量种植油橄榄。

    到现在,最早种下的那批已经到了盛果期,后种的也开始陆续挂果。

    陇西李氏老家这里派了人过来管理,前几年都没当回事,李渊登基李世民成了太子后才放在心上,又是到去年李世民派人过来,才真正将这里看作了家族重要的财产,连派来的人身份都更高了。

    不过再高的身份,在李智云面前都要低不止一等。谁不知道太子就要登基了,太子的亲大哥跟四弟都完蛋了,楚王李玄霸是个不管事的病秧子,只剩下越王李智云是太子一父所出的亲兄弟了。

    至于李渊新得的小儿子们,太小了,不作数,以后都是闲王。

    李智云又是奉太子之命来视察的,众人毕恭毕敬,处处捧着他。他牢记二哥的叮嘱,不理会他们说什么,只管检查油橄榄的种植是不是符合规范,派人私下去打听林场的农户生活情况。

    他是小小年纪跟在李世民后面长大的,受其影响很深,别人会觉得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关心,未免婆妈,他却做得认真,并觉得二哥交待的事自然有道理。

    陪同的族人叫李见唯,正在向李智云介绍油橄榄去年的收成和今年预计的收获,越说越兴奋。

    也难怪他兴奋,李智云想。

    已进入盛产期的这批树,一亩地就能产鲜果上千斤。出油率也高,这上千斤果子按现在的法子去榨油,大概能得到上百斤油。

    按二哥的说法,是他们榨油的手段太初级了,还有潜力可以挖。

    比芝麻花生这些都强的是,油橄榄种下去之后好好养护就行了,不用年年去种它。进入盛产期之后能挂果几十年,以时下穷人的平均寿命,它们送走一代人都够了。

    对于拥有这片林场的李氏来说,就是个不需要耗费太多人力的聚宝盆。

    不过现在这里产的油不是用来吃的,都拿去做肥皂了。

    橄榄油做菜不太合适,现在的人用不习惯,掌握不了火候。而且拥有这片果林的李氏也不乐意当食用油卖,肥皂或者说香皂在眼下的价值,当然要比食用油高。

    他们还做不出真正的香皂,即使做出来成本也太高,用掉的精油还不如直接拿去卖。所以现在的香皂只是夹一些玫瑰花瓣意思意思,实际上靠的是橄榄油自带的清香。

    商人逐利,最终就是这些油料全流向了肥皂作坊。

    李智云听着族人的汇报,不置可否,只将所见所闻记下来,回去告诉二哥。巡视完这片林场,他便转向另一处李氏的花田。

    时值五月,正当花期。

    从后世带回的被称为大马士革玫瑰的鲜花开得正盛。李智云看见许多村妇来到花田,从事采摘的工作。

    “人口不足。”他心中自语,从花田边穿过,没有去打扰她们。

    真的是人口不足,花田的规模不能再大了。

    这边的产业有个季节性用人不均衡的问题。平时不需要很多人。林场平时养护,花田平时正常种花管理就行了。

    但是一到采摘季,马上就需要大量的人手。

    像摘花的工作和精油制作都极需要人工,而男人都在种地,只有女子能来做活。陇南现在的人口根本撑不起更大规模的产业。

    听到身边李见唯正滔滔不绝地说起要怎么扩大花田,怎么在三年内让精油、香脂和香水的产量翻上几番,李智云忍不住瞥了他一眼,冷声道:“地不种了么,人从哪来?”

    李见唯面上尊重,心里其实欺他年少,笑道:“总不会少交了税粮。”

    李智云沉下了脸,冷笑道:“你们是要用手段,让人都成了你们庄子上的佃户么?”

    李见唯明显怔了一下,忙堆笑道:“不敢,不敢,太子的话,我们都记着。”

    记着个鬼,要不是二哥怕自己族里都闹出事来不好收拾,经常派人查看敲打,李氏也少不了有人头落地。就这样还砍了几个具体做事的,之前查出的问题可不少,赶着在朝廷真正动刀子前改过来了才是真的。

    李智云停步负手,老气横秋地道:“你听好了,太子并不强求陇南这样的地方多打粮食,能把粮税交足了,地方上常平仓满着就行。我知道你们打的什么主意,把人挤兑到庄子里做佃户,采摘期就好叫人去花田和林场做事了。你也不想想,我们陇西李氏如今是什么?是宗室!”

    他提高了声音喝骂:“别人不顾天下残害百姓,我们宗室也要如此吗!把人逼反了失了天下,你们还能有如今做宗室的好处?”

    李见唯扑通跪倒,冷汗直流,并不是有保全李氏天下的自觉,纯粹怕李智云发作他。虽说才经过隋末,可他不觉得多弄些佃户就能逼反人。再说了,陇南这小地方就是有人造反,都不用太子派人,他们自家就出人给镇压了,有什么好怕的。

    李智云没叫他起来,自顾自地道:“不是没有两全的办法。我来这里看了很多地方,朝廷推行的农具能节省人力,把人空出来。按说这边不缺马,怎么很少见到?”

    李见唯无言以对,伏首于地。

    朝廷推行的新农具当然是好东西,尤其这边适合种小麦,正是收割机、播种机大显身手的地方。但那不得花钱养马、花钱打造农具么。

    哪有人好使。虽说耗人力,但人便宜啊,从早使唤到晚也不心疼,不像牛马那么娇气。马拉收割机干大半天,多叫几个人干一整天不就完事了。

    牛马要□□饲料,还专门得有人好生养着,佃户让他们吃自己的去就行。

    最主要的是一年的花期也就二十天,那段时间抽些人出来就够了,何必为了这点时间再花钱打造农具来节省人力呢。

    李智云一只脚抬了抬,很想踹过去。来之前他跟二哥聊过,房相等人也在,之前出去查访工厂的魏徵说新农具的推行并不理想,房相就说穷人自是办不起的,世家大族应该是情愿用人力,不愿意花钱。

    他当时还想不通,二哥跟他解释了好一会,他还是迷迷糊糊的。为什么呢?为什么他觉得更省力的机器会不如人力呢?

    但是到了这里,也不知怎么的,听李见唯说着说着,他就突然明白过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