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青竹》 200-210(第12/18页)
这些大事宝峰县百姓们一无所?知,眼下宝峰的大事,就是那?些水匪要被斩首示众以镇人心了。
都没等秋后,县令上?报申请,朝廷特批,没出正月就斩了。
斩首当天,好些人跑去看。
宝峰县有县志以来,整个历史上?都没有一次斩过这么多人。
姜家?村也有人要去看,病刚好的姜树都没多在家?赖几天,听说了消息当天就回去复职了。
村里年?轻人也要去看,还有人问姜竹、沈青越去不去。
沈青越是真理解不了砍头有什么好看的,他心里可以把对方?枪毙、斩首十万次,但?来真的他一点?儿也不想去看。
书院的学生们闹着想去看。
沈青越以为?赵先生他们肯定不会叫学生去凑这种热闹的,不想赵先生和新来的冯先生一商量,竟然同意了。
不过蒙学班的小孩儿们免谈,新招的走科考的学班十五个孩子可以去看。
海康来的冯先生亲自领着他们一起去看。
沈青越都懵了。
跑去找正好来村里的张叔阳追问,“你?跟我说实?话,冯先生确实?是你?们海康的正经先生吗?”
张叔阳:“是呀!这还能有假?!”
他也是打听过的。
冯先生原本在的书院虽然比不了四海书院,但?在海康也算有些名气的!
沈青越:“他不是被赶出来的?”
张叔阳:“不是啊!是他听说赵先生在你?们这儿开书院,特意来帮忙的!你?怎么这么想人家??”
沈青越:“那?他为?什么一个月只要二十两?!他这样?领着一群十多岁的孩子去看砍头,他是正经先生?”
张叔阳也无语了,明明最初听说冯先生情况,沈青越说的是划算,怎么这会儿连工钱低都成问题了?
但?是吧……
冯先生这举动,他也看不明白啊!
“我怎么知道!”
他原本问的是另外?一个先生,和对方?谈了一冬天,谈拢了,一个月五十两,附加能和赵先生交流学问,且只干三年?。
结果那?边还没收拾好东西呢,冯先生主动来找他了,问了他赵先生的样?貌,确定是赵郁川本人后,他自己说二十两,他来,还帮张叔阳把他谈好那?位先生给劝回去了。
但?冯先生和赵先生有什么过往渊源,还是就是冲着名声比较崇拜,他是真不知道,冯先生不说,他也不好追着问,把人送来他就往居安县去了,昨天才刚到的宝峰,他还满肚子好奇,想找沈青越打听呢。
沈青越不知道,但?姜竹知道,是他陪冯先生去见?赵先生的。
“冯先生年?轻时?候偷偷跑去衢国隐瞒身?份在瀚海书院读过两年?书。”
沈青越、张叔阳:“……?”
沈青越:“不是,这话我依稀在那?儿听过。”
姜竹提醒道:“衢国那?个什么皇子,也隐瞒身?份去瀚海书院……”
沈青越“啊”一声,“对!”
衢国战乱、瀚海书院被毁的导火索!
他是赵郁川面对这种隐瞒身?份的学生简直都要有心理阴影了。
沈青越:“咱们书院,以后要求必须实?名制,要核验身?份!”
姜竹想了想:“嗯!”
他也觉得很有必要。
张叔阳:“……”
傍晚一群孩子沉闷地回来,好几个连饭都吃不下了。
沈青越和姜竹忍不住都去找赵先生问这冯先生到底靠谱吗。
赵郁川听了他们的顾虑,哈哈笑,“明和其实?是我兄长的学生。”
沈青越:“嗯?”
赵郁川跟他解释。
他哥哥是坚定的出世派,冯明和虽然现在是教书先生,但?从前?也是坚定的出世派,且当年?读书时?在仁政、严政间,他就更偏向严政,一直宣扬重刑严罚,和注重学问的瀚海书院可谓格格不入。
不过瀚海书院藏书万千,也不乏钻研古籍和各家?学说的人,他在那?儿一读就是两年?,科考前?才回的大虞。
沈青越:“你?们知道他是大虞人?”
“知道,怎么不知道?”赵郁川呵呵笑,和三皇子不同,冯明和除了刚开始还注意点?儿,后面根本就没怎么认真藏过。
辩论时?,他举例总是大虞的例子。
喜欢的吃食,全是大虞的。
对吃不惯的也直言不讳地说觉得怪,不如?他家?乡的什么什么好吃。
饭菜不说,只听果蔬也知道他是个虞国人。
他是虞国到瀚海书院求学的学生中暴露最快的。
不过年?轻时?候的冯明和心直口?快,为?人侠义耿直,虽然常和人斗嘴吵架,但?年?轻人都挺喜欢他,他哥哥也喜欢。
后来还收了冯明和当学生,带他回家?吃过饭。
冯明和来道别时?主动承认了身?份,还和他哥哥说,他虽然和先生身?处两国,将来也各为?其主,但?他终生不会忘记先生的教诲和勉励,会考上?进士,造福一方?。
然而,师徒两人的诺言都没能完全兑现。
他哥哥早年?病逝了,从入世到去世,一直在京城为?官,没能去造福一方?。
冯明和确实?考上?了进士,也当了一地县令,奈何他的行事作风在大虞官场也束手束脚,格格不入,没干满一任,就被弹劾贬调,换了地方?,后来更是被排挤的举步维艰,若他不是出身?海康,有同乡照拂,说不定都被罢官了。
第二任没干完,他就和地方?豪族闹的矛盾不可调和,被弹劾到照拂他的同乡也纷纷写书信劝他行事不要过于偏激,最后他还是难免心灰意冷,一怒之下辞官不干了,蹉跎了两年?后,开始教书。
他的学问是很扎实?的,年?轻时?为?了和人辩论,饱读诗书,了解过各家?学派,连算学都算精通。
教书后,他的名声才慢慢好了,即便?在读书人云集的海康,也闯出了一番名气来,他本人是想进四海书院的,奈何四海书院主张正统仁政,还是大虞最正统的官学之一,交流可以,并不接纳他入院。
听说赵郁川在宝峰县新开了一个青竹书院,他没考虑多久,就说服家?人一个人背着包袱找张叔阳来宝峰了。
那?二十两银子还是他和他夫人、儿子、儿媳精打细算了笔账,算上?存款,保障家?人在海康不拮据的生活,相对还比较舒服安逸的情况下,他每个月最少赚多少钱。
他们算出来是二十两。
海康物价贵,他们老家?在海康一个镇上?,但?家?里孩子读书得在县城租房,租子、束脩、日常花销等等,都是靠他们父子俩赚钱养家?。
有时?候还得接济下老家?的亲戚,照顾下条件困难的学生,他得赚够至少二十两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