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青竹》 170-180(第2/17页)

脚下?是水,整体也和封面上的字是一样?的简约风格。

    张叔阳看到腰封,就懂沈青越为什么坚持要什么简单了。

    这两张鹤比内页笔画更?简洁,笔墨更?是能省则省,大片留白?,却非常好看。

    越看越耐看。

    “好!”

    沈青越笑:“好吧,我?也觉得不错。”

    线条简单才好编嘛。

    “明?年我?们作坊就推出?这两款图的竹扇、竹帘了,欢迎订购。”

    张叔阳:“…………”

    沈青越:“全册版本你们打算用好些的纸?”

    张叔阳点?头:“不错。”

    沈青越:“纸边记得留给我?。”

    张叔阳:“……”

    他都无语了:“我?要回海康印!”

    难道要大老远的弄一船纸边送来吗?

    沈青越:“你家船上有空隙就塞一点?儿呀,每次一点?儿,积少成多,多多益善。”

    张叔阳听笑了:“行行行。”

    沈青越:“你和池兄如果还?是要分精装和平价款,我?建议你的腰封用更?白?更?硬挺一点?儿的纸,方便腰封改书签用,显得也高档有层次些。”

    之?前拿来的样?纸,他找了最合适的做了示范。

    用来给平价书做腰封差不多就足够了,但给精装书做,稍微有些薄。

    池远舟岳丈家倒是在给他们试验做厚些的纸,只是成品他还?没见着?。

    不过他的要求有点?儿难为工匠了。

    按大虞和衢国的习惯,纸是要追求薄而韧,润且白?的,往厚了做,同样?要紧实,和他们习惯的造纸工艺有冲突。

    沈青越不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不在纸浆上面,以现?在的手工艺打浆水平能不能实现?他的要求,若是实在不行,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样?书他同样?做了三份,分别给池远舟和张叔阳拿去做雕版,他自己留一份儿。

    等冬天在上山猫冬时候再研究怎么做成扇子和竹帘最有效果。

    姜竹说请张叔阳吃饭,不过张叔阳下?午还?想去找池远舟商量书的事,没有多留。

    送张叔阳下?山,沈青越又不断叮嘱他过年没事就多往海康各家书院跑跑。

    “现?在我?们书院先?生少,来我?们这儿可以近距离和赵先?生交流学?问,四海书院哪有这条件?你们那儿的先?生能天天遇见山长吗?我?们书院不是没有一点?儿优势的。”

    张叔阳哭笑不得:“记得了记得了,我?过年把?我?、我?兄弟、我?姑舅亲戚和朋友的先?生都问一遍行么?”

    沈青越:“靠你了。”

    等张叔阳一走,沈青越又忍不住叹气,“宝峰最好的书院,童生阶段一个月束脩五两银子,要是请个先?生每月就要付八十到一百两,咱们招十六到二十个人?才够付教书先?生的工钱。何况来咱们这儿读书还?得租房子、吃饭、雇人?陪读……而且宝峰县一共才多少童生啊……”

    这么招肯定得和县里其他书院抢生源。

    这价格也是让姜竹狠狠吃了一惊。

    他从前知道读书能赚钱,但没想到读书这么赚钱。

    在海康当先?生,简直比在他们县衙当官差还?赚钱了。

    “这么贵的先?生,难怪海康文教兴盛还?出?官,”这待遇都足够吸引周边厉害的读书人?搬家了,沈青越直叹气,“算了,不管了,找到了再说,大不了回头让姜树打听打听怎么从县衙要钱。”

    姜竹:“……”

    沈青越嘀咕着?:“不知道靠赵先?生和海康来的先?生名头,能从县衙骗到多少钱补贴……咱们家还?有钱吗?”

    姜竹:“嗯,有的。”

    趁着?有空闲,沈青越拍拍他,“拿出?来看看?”

    第172章 数钱(二更)

    自从家里不?缺钱, 把银票都扔给姜竹后,沈青越一直没操心?过他们到?底有多少钱。

    这会儿他还挺好奇的。

    姜竹去?拿钱匣子了, 他想了想,把院门?、屋门?都关上,等待数钱。

    姜竹藏钱还跟从前似的,除了他们用来装零钱的盒子就在抽屉里,其他的这儿一点儿,那一点儿, 沈青越看他仓鼠搬家似的往外?倒腾直想笑。

    铜钱全倒进零钱盒子里,碎银子单独放成?一堆儿。

    银票要?一张张加一下,姜竹拿来点儿,沈青越就加一点儿, 加完他自己都怀疑是不?是哪儿算错了。

    还专门?跑床边拿了手机挨个重新加了一遍。

    两千二百两。

    沈青越:“咱们这么有钱吗?”

    姜竹:“嗯。”

    他给沈青越算。

    今年沈青越给张叔阳画《长腿鸟》第二册收藏版的封面,画了六十多张, 有六十多两, 设计费二百两。

    《长腿鸟》第一册又印了一次, 第二册从五月开始卖, 也印了不?少, 虽然?第二册页数多利润稍低, 但精装的利润还是很高, 加起来他们分到?了将近一千两。

    他卖药材、赶集也赚了二百多两。

    不?过最赚钱的, 还是编竹帘。

    从加了人手后, 他们作坊每天能编出来十张竹帘, 有时候多点儿, 有时候少点儿,最近速度变快了,不?过最近天气冷了, 太阳比夏天升的晚落的早,再加上这阵子村里家家户户都忙,大伙儿每天来作坊的时间也比从前少了。

    沈青越一直说的一天四?个时辰,快要?实现?了。

    扣除农忙、节假和谁家有事?请假,他们今年编了一千八百来张竹帘,已经卖了一千二百多张,赚了三千多两银子。

    他们山上产的竹笋、野菜、药材等等,加起来也卖了一百多两。

    所有的加一起他没具体算过,但大致得?有六千两呢。

    不?过今年花钱也多。

    山下翻修院子花了六十两,山上盖两座讲堂花了五百多两,作坊的工钱加奖金节礼,每个月大概有一百两出头,开荒的工钱少的时候每个月一百两,多的时候得?将近二百两。

    再加上沈青越的药,他们日常花销,买追风,书院的工钱,捐到?村里盖客栈的钱,结之前梯田欠的工钱,平时修作坊的工具等等,林林总总,他们也花了不?少。

    还剩下这些。

    沈青越:“……”

    姜竹:“今年开荒没咱们预计的多,正在盖的讲堂赵先生说先不?买明?瓦了,窗户先用好些的纸浸桐油糊上,以后书院开始赚钱了再换……哦!县令大人还给了三百两呢,够盖房子了,而且仓库还有六百来张竹帘呢,等《幼学童蒙》和整本的《长腿鸟》开始卖了,又会有新的银票进来。”

    沈青越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