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 160-1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青竹》 160-170(第2/17页)



    有些不死心非想试试的,发现他真的不针对科考教东西,就?不再来了。

    而集中的问题,赵郁川也准备汇总一下,安排到书院沐休的那天集中解惑授课。

    这是沈青越给他出的主意。

    沐休当天人是最?多的,一天也见不了几个人,答不了几个问题,不如干脆就?改成讲座得了。

    这样不用问了,来了的都?能听。

    还有打听他们?书院招不招生?的。

    贾文彬他们?天天婉拒各种年龄、各种层次的书生?。

    一遍遍重复他们?书院不收束脩不招生?。

    平时什么时候来都?行,只要不打扰正常开蒙上课即可?。

    若是沐休日集中授课,因为?人多,最?好不要迟到,来晚了就?只能站在外面听了。

    赵郁川这么一定规矩,县城的几家书院着实松了口气。

    他们?生?怕赵郁川一呼百应,把他们?学生?都?给呼喊走了。

    这样便好。

    只是攒些问题去请教一下,或是沐休时候去上一天课,那他们?还挺鼓励自己学生?去听听的,甚至自己都?想去听了。

    沈青越也觉得这种平时座谈会,定期搞讲座的上课方式挺好的。

    毕竟他们?条件所限,就?两?间屋子,想招生?都?没地方上课。

    现在这样正好。

    问题多的岔开了平时来,问题少的集中来,既不耽误那些书生?正经上课,也能尽可?能保证每个人来了都?能问上问题有所收获。

    而他们?村子每天有人来,除了集中的那一两?天,平时人也不是太多,大家能应付得来,不耽误秋收备冬。

    该忙什么还忙什么。

    村民?们?也很满意,特别满意。

    秋收完正是准备交税的时候,平常这时候大家因为?钱捉襟见肘,难免发愁,今年倒好了,他们?从来没像现在这样觉得赚钱如此简单。

    不止卖吃食的、租屋子的赚钱了,那些什么手?艺没有,什么也不会,人还比较木讷的也跟着赚钱了。

    别人卖饭菜,他们?往“餐馆”卖菜、卖柴,帮忙挑水、洗碗筷。

    有家门口地方大的,弄了几个柱子专门看马车卖草料。

    还有专门做衣服、洗衣服的。

    这些书生?大多都?不会做家务,不会洗衣服,有些一住好些日子的,带的衣物?不够,还真得找人做,雇人洗。

    他们?的衣服普遍料子好,也不怎么脏,拿到河边一顿洗很快就?洗好了。

    江宏明灵机一动,还把他们?买来进山卖的东西拿来在村里先零卖。

    防冻的香膏、洗脸的澡豆之类的,卖得还挺好。

    还有茶碗、茶壶的,都?有人买。

    姜望南还从县城买了一批笔墨,让他娘在仓库这儿收菜时候顺便卖。

    反正是在山道上,去书院的必经之地,有需要的都?能看见。

    他买的时候是按斤买的墨,现在按块儿零卖。

    配套的笔一根赚一文钱。

    纸则五张一份儿,也是一份赚一文钱。

    墨块儿多赚点儿,平均一块儿赚三四文。

    但对只是临时用用的书生?们?而言,这价钱非常划算。

    他娘在山上卖,他大嫂领着孩子在山上收。

    就?在出入书院的入口摆个很小的小摊子,顺便还管给上山的书生?们?指路,帮沈青越、姜竹拦住走错了还要继续上山的人。

    几乎全新的墨块儿她?按比售价低五文的价收。

    用的比较明显,则低十文。

    没用过的纸也收,一张比售价低一文。

    要是纸不太好了,再便宜点儿,他们?回家裁成书页大的纸面,缝起来按册卖。

    笔也收,不过用过的笔一看就?是旧的,三到五文的收,回头洗干净了卖给村里的孩子用,这个不赚钱。

    没带什么东西,只来一两?天的书生?觉得方便又划算。

    还有不在乎钱的少爷们?用完了看见“回收笔墨纸砚”几个字,不要钱,就?给她?放桌上了。

    不过他们?摊子的砚是不收钱的,只要不用坏,随便用,用完还回来就?行。

    第162章 热闹(二更)

    十来天?过去, 他们村的老老少少像被点了开关似的,突然就觉悟了好多赚钱的小生意。

    不光他们村, 隔壁两个村跑他们村口摆摊的人也更多了。

    瀚海书院山长在姜家村的消息传开后的第一个沐休日,他们村像镇上赶集似的热闹。

    村里?都停不下车了,村道上一辆挨着一辆的,里?正和村里?几个老头领着一群不上课的孩子在路上看了一天?的车。

    除了上山看庙会,他们哪见过这么多车。

    家业他们都震惊,原来宝峰县有?这么多读书人吗?

    村里?的老头也稀罕, 见过别人成亲小年轻跑去凑热闹看新娘子的,哪见过一群大小伙子跑来看个老头的?

    “赵先生有?什么可看的?”说话也没觉得怎么好听啊,又不跟寺里?的大和尚似的说唱讲故事。

    他们早上好奇,还跑去听了一会儿赵先生讲课, 好家伙都说得什么呀,云里?雾里?, 一句听不明?白。

    闹不懂这些读书人都是什么爱好, 竟然爱听这个!

    太?阳大起来, 不光书院的书生了, 还有?些年纪不小, 瞧着怎么也得有?四五十岁的坐着马车来了。

    看得姜家村村民愈加的迷茫, 完全理解不了“瀚海书院山长”的号召力有?多强。

    他们镇上的教书先生都跑来听了, 激动?得见到?人都有?点儿抖。

    姜家村众人:“……”

    他们从前过去打听束脩多少钱的时候, 这先生可不是这样?的。

    家长们懵了一会后, 转头叮嘱起自己孩子:“你们可要跟着赵先生好好学。”

    他们虽然不懂赵先生教的到?底哪儿好, 但这么多人不辞辛苦大老远地来, 有?的自己头发都白了,看上去比赵先生年纪还大,还专门来了, 那赵先生一定?很?厉害。

    看车的孩子们懵懵懂懂应了。

    现在他们也觉得好厉害。

    他们熟悉的赵先生好像要发光了似的。

    来的人虽然多,好在这群读书人普遍比较讲理也有?素质,还有?人带着车夫仆从,井然有?序的,谁家车马也没乱,也没什么不讲理大声嚷嚷吵架的。

    还有?人要给?带路跑腿的小孩儿辛苦钱。

    江修文也回来了,还带了一群同窗。

    他开了自己家院门让一起来的同窗们把马拴到?他家马厩和院子里?,喊隔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