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活: 1250-1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买活》 1250-1260(第10/17页)

无论哪条路子,我们也都能得到好处。毕竟,以小博大,对方怎么回应都是亏的。

    就只有这条路,一下是把我们架起来了——他们不回话,我们再发,民间没有呼应,就犹如我们在唱独角戏一般,旁人见了,以为我们是丑角不说,我们单方面出招,也仿佛得理不饶人似的,如此久而久之,留下一个泼辣好斗、蛮不讲理的印象,等到沈家出手时,哪怕是用了一些歪招,旁人也都是只有叫好的,鲜少会站在我们这边。”

    一巴掌打上去,对方没有反应,好像一点没被打疼,此情此景下,很多人都会蠢蠢欲动,蓄势待发地想再打一巴掌,但窦湄却力主不可,而是敦促董惜白加意去写她的话本,同时还亲自操刀来刻版画,“如今,我们也不急——我们不急是真的不急,他们不急是假的不急,我们在等,他们也在等,眼看我们第二招迟迟不出,他们难道就不会猜测,不会沉不住气了么?如今且先把报纸销量提一提!”

    虽然是吴香儿兴出的理念,但窦湄一旦出手,也当成自己的事情来盘算铺排了,十分的上心,为了襄助《羊城小报》提振销量,她还特意把大学时期玩票般折腾过的版画给拾了起来,为董惜白的话本故事配图,顺便还帮王秀才的奇情诡谲之作,配了插画。

    此举也是立竿见影,不过是数期之下,这《羊城小报》的销量就提振了三成——如今报纸数量极多,为了多卖报,各家也是法宝迭出,这小说故事都已经不新鲜了,每份报纸都有,而文字这东西,只要填满了版面,就多少都会有人看,一般人也说不上什么好,什么不好。

    ——那版画就不同了,画得好坏,一目了然,而且,经过教育,大多数人都会写字,但会画画的就没那么多了。人人都学写字,却并非人人都学画画,因而,好的画匠,比好的文人还要稀缺,一份报纸,能经常给自己的文章配上精美的版画,销量就硬是会比别家高些。

    有了窦湄出手相助,顾眉生也为董惜白画了几幅简笔插图,董惜白的故事,连载不过三期,便已经在羊城港有了一定的名气——这故事也是董惜白第一次写的本朝题材。

    既不是讲前朝的所谓穿梭考古,也不是讲的那一味想象的修仙奇幻,讲的就是本朝本代,一个从北地南下的女子,来到羊城港之后,在一间小制衣厂寻到了工作,却又不经意之间,发现了制衣厂内的一桩命案——不错,不知是否因为考量到《羊城小报》的读者,比较喜欢阴晦紧张的作品,她居然也写起探案小说来了!

    毕竟是才华过人的女子,董惜白和窦湄两人,倘若没有吴香儿立志一事,或许还真不知道自己还有如此才能,一个是把这命案写得生动紧张,又把制衣厂上下,诸般人等的嘴脸心思,写得丝丝入扣,叫人仿佛眼见,不免拍案‘这不就是我身边那谁谁谁’?

    一个是随意几笔,便将市井百姓的样貌、神色,乃至于动作中蕴含的人物关系,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对照剧情看来,简直是兴味盎然,又有一个美貌的主角,吸引大家第一眼的注意力。

    因此,虽然才只有三期,但坊间的茶馆,已经开始多有朗读这话本的了,更有很多茶客,听了这一回之后,又讨来看看,被插画吸引,自己掏钱再买一份,回家做了剪报收藏起来的。又有对文中一些内容击节赞叹,认为说出了自己心声的。

    譬如那主角女工阿秀,遇到麻烦之后,不敢报官,只想着逃走,怀疑凶手是厂子东家时,更是恐惧异常,暗想道,“虽说这买活军为我们穷苦人做主,可这话大概也只是说说而已,尝见那些穿绫罗的人,便是从北到南,也一样坐着人力车,昂首出入朱门绣户,有权有势的人,照样有权有势,他们能真心为我们这泥一样的人,做主什么?对他们来说,人命又算得了什么?怕不是轻轻一笔,亲友间打个招呼,随意也就勾销了!”

    就这样的话,在买地的报刊上,是少有见到的,一般来讲,买地的报刊都是以歌功颂德为主——这也不算是涂脂抹粉,因为这些改变,也是实实在在的,沉冤得雪、丰衣足食,这也的确是买活军崛起之后,各地的感受。

    这阿秀所说的想法,也只有在羊城港是特有共鸣的,放到其余州县,大家都不会当真,只觉得她这是太害怕了,又刚从北地南下,想法难免浅薄偏激。也就是羊城港这里,的确云集了许多大富大贵之家,更有许多出身殷实的官吏,上数传承可到五代,哪管改朝换代,他们声势大不如前,但日子依然过得很好,和民间百姓,有明显的区别。

    你说,要是在两湖道的普通县城,那富户也不过就是在一条街两边吃饭,无非是每顿多吃两个蛋一碗肉而已,什么人力车,根本没见过一辆,那这阿秀的话,能引起什么共鸣呢?

    可是,在羊城港这里,阿秀的抱怨,很多人就觉得非常亲切了,都是感慨道,“这话也有理啊!如今的羊城港,有办法的人,彼此结交,互相平事儿,这不是也很常见么?这阿秀是个有眼色的女子,话也说得中听!”

    更有人对于董惜白这个作者,也跟着推崇起来了,认为她是很敢写的,“这样针砭时弊,好胆量的文字,也有许久未见了。这《羊城小报》,也很值得买!是为我们百姓发话的好报纸。”

    这些话,粗听起来也没有什么,大家不过是有感而发而已,但仔细想想,却会令很多人害怕——《羊城小报》,针砭时弊,为百姓发话,那对应的不就是其余报纸,尤其是官家发的《买活周报》,不能针砭时弊,不能为百姓发话了?再把之前窦湄的文章稍微一联想,很多人都会重新看待起《红粉案》来,认为阿秀所提到的‘有办法的人,照样有办法’,‘亲友间打个招呼’,是在影射沈家,影射传媒界中的吴江乡党了?

    自古以来,文字容易获罪,便是因此,明明或许只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有心人解读之下,却处处都是影射,甚至越想越是振振有词:你要是没有心思,为什么突然写起本朝的故事,借着阿秀的口,胡乱诬蔑起如今的风气来?这样妖言惑众,有心引导百姓抱怨官府,你存的是什么心那?这样的人,简直人人得而诛之,就该把你送去挖矿,你就老实了!

    在这样义愤填膺的心态下,仇恨便得到了充分的滋长,让敌意有了充分膨胀的空间,似乎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也都是有理由的。随着《红粉案》,在羊城港的影响逐渐扩大,民间多有了附和抱怨的声音,顾眉生便有些担忧董惜白会被人明里暗里的找麻烦——这时候倘若只是写文章来回击,那还好了,最怕是忽然栽赃陷害一个什么罪名,把她陷进去了,那才棘手。

    不论如何,这一次沈家方面,继续保持沉默,可能性已经不大了。毕竟,也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吧,这影射出来的第二巴掌,打的也的确很重,这一日恰好顾眉生稍微有些闲空,拿了一些契书过来,让窦湄等人签字,几人正议论此事时,正在翻阅报纸的吴香儿,便忽然道,“呀,有文章在批惜白了——嗯?《羊城消息》,我看看,作者是……卢马姬?”

    她有些困惑地翻了翻报纸的头版门脸,眉头也皱起来了,“怎么回事,为何会是她这个洋女——又为何会是这份洋番报纸,突然间来做了这个打头阵的冲锋呢?”——

    存稿箱更新

    第1257章 卢马姬阴阳怪气

    =================================

    “《以出身论人是否违反就事论事之最高原则》——这个卢马姬卢老师, 起的标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