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休,但成为女帝: 12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被休,但成为女帝》 120-140(第5/31页)

什二的田税在?前,百姓们得到了实打实的利益,并不抵触新规,一切都井然有序地推进着。

    至于北府军中,宋和从前熟悉的那些面孔,大?多?不是?在?江北战场,便是?在?三吴平叛,抑或是?,早已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就连仅剩的那些熟人,与从前相比,也是?脱胎换骨,面貌一新。

    宋和甚至觉得,自己若是?再?与他们多?谈几?句,恐怕会因为对郗氏不够“效忠”,而被一状告到郗归面前。

    他实在?很难想象,短短一年?的时间?,郗归是?如何将?这些眼高于顶、惟实力论的粗人凝聚起来,让他们如此真切地效忠于她的。

    他想到了郗归从前跟他讲过的种种理论,不由有些疑惑,仅仅靠着那所谓的军史教育、纪律规矩,还有荣誉表彰、抚恤保障等制度,便能获得一支如此忠心耿耿的军队吗?

    这一年?来,他不是?没有听?说过北府军在?江北连战连捷的喜报,可?他一直以为,那是?因为北府旧部后人骁勇善战,是?因为灌钢所制的兵器锋利无比。

    直到此刻,在?看到这些将?士焕然一新的面貌后,他才忍不住怀疑,难道北府军在?江北的战绩,靠的竟然真的是?郗归从前屡屡强调的那些东西?

    宋和不能理解,但?却深深地明白,以北府军如今的忠心,他是?不可?能在?其中做出?什么成绩的。

    北府军已经不需要他了,而对他本?人而言,仕途也远比战场有吸引力得多?。

    寺庙中的生活是?那样的清苦,宋和之?所以能于日复一日的繁重琐事之?外,坚持挑灯夜战,苦读经书,靠的便是?对功名利禄的深切渴盼。

    他从来都只想做一个高官,而并非将?军。

    既然徐州与北府军都已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宋和思?量一番后,便将?目光移向了三吴。

    那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其中结出?的累累稻米,养活了江左上上下下不计其数的生民百姓。

    几?十?年?来,尽管京口的战略地位固然重要有目共睹,可?徐州却还是?不得不倚仗三吴的粮米。

    但?凭这一点,便足以令人窥见这片土地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孙志的叛乱摧毁了那片土地原本?的秩序,如今的三吴,是?一片肥美但?荒凉的沃土,一块值得精心雕琢的璞玉,一个广阔无比的天地,带着一种野蛮而原始的勃勃生机,蕴含着无限的潜能,正是?大?有可?为的时候。

    那温述在?建康居官多?年?,都只能做个寂寂无名的侍郎,可?一到了吴郡,便凭着分田入籍的功劳,在?当地获取了极高的名望。

    台城对此很是?不满,可?宋和心里却很清楚,分田入籍是?一件足以令人青史留名的大?功劳,温述有了这样的首倡之?功,便再?也不必担心往后的前途和家族的未来。

    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时至今日,宋和对于郗归的期望,早已不仅仅是?凭借着她与谢瑾的旧情而跻身朝堂那么简单。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作为郗归最早的部下之?一,见证她日渐崛起、最终推翻司马氏皇权的全部过程。

    他要在?功成受赏的那一日,扬眉吐气地站在?百官前列,让那群傲慢无礼的世家,只能看得到自己的背影。

    他再?也不要回到年?少时那种受人欺辱、翻身无望的境地,再?也不要经历如郗岑死后那般、重新重重跌回底层的那种痛苦。

    为此,他必须做出?一份只属于自己的、无可?替代的功劳。

    第124章 庆阳

    宋和想:“既然温述和顾信已经在吴郡先行开始了分田入籍的工作, 而会稽又有郗途亲自?坐镇,那么,我便避其锋芒,去?吴兴做出一番成绩。”

    他下定决心, 要比温述等人做得更好, 要在吴兴立下板上钉钉的功劳。

    他要借此名?震江左, 青史留名?,要让所有人都不能因为他出身卑微, 便一把抹去?他的功绩。

    宋和打小便知道,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公?平, 为此,他必须足够努力,才能够摸到那些世家子弟轻而易举便能获得的东西。

    但与此同时, 他也坚定地相信, 自?己并非无法超越那些仅仅凭借着出身便高高凌驾于他之上的人。

    他坚信, 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够一步步缩减与世家?子弟之间的差距。

    因此, 他必须去?吴兴, 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于是?, 当郗归听完关于市马之事的种种禀报,询问宋和接下来有何打算时,他只短暂地沉默了一小会儿,便斩钉截铁地说出了想去?吴兴的请求。

    对于宋和的这一决定,郗归有些意外, 但并不感到太过诧异。

    关于宋和的野心与抱负, 她向来心知肚明。

    只是?没有想到,他竟这样敏锐, 在离开建康和京口?一年之后,仍旧能够慧眼如注地看出三吴的机会,并且愿意放弃徐州的安稳前途,去?三吴搏上一搏。

    此时的三吴正是?用人之际,吴郡的事务已然小有规模,郗归原本的打算是?,将温述从吴郡调至吴兴,继续在当地开展入籍分田的工作?。

    不过,宋和既然有这样的意愿,也并非没有相应的能力,那倒不如索性派他去?吴兴,也好让温述能与顾信继续待在吴郡,好好巩固先前的成?果。

    就这样,宋和才刚回京口?,连行囊都?未打开,便又领命去?了吴兴。

    郗途向来自?认为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是?以对于宋和这般富于心机的人很是?不喜。

    好在平叛的主战场并非吴兴,郗途带着军队,打了几场不大不小的歼灭战,彻底消灭吴兴郡中的叛军主力后,便禀了郗归,让高权前往吴兴略阵,自?己则继续回会稽,在这片孙志叛军最为猖狂的土地之上,接着开展平叛和剿匪的工作?。

    宋和原系郗岑门生,对于郗氏兄弟间的不和,他向来心知肚明,是?以识趣地不往郗途跟前凑,只着手处理吴兴的政务工作?,凡与军务有关的,则统统由高权处置,从不插手半分,也便与郗途没有什么往来。

    可今日?,他竟然罕见地拿着郗归的名?帖,亲自?到了郗途的大营之中。

    对此,郗途实在不能不感到奇怪——吴兴不会是?出事了吧?不应该啊,若是?出事,自?有军中斥候传信,又怎会是?宋和过来?

    他先让黄池抓紧上药,又命侍卫传令出去?,速请宋和进?来,接着问先前通报的那人:“那宋姓郎君神?色如何?看着可慌张?”

    护卫摇了摇头:“卑职瞧着,宋郎君很是?沉着,并无急色。”

    “这就怪了——”

    郗途还要再问,耳畔却?传来了由远及近的脚步声,于是?陡然间收了声音,身体也坐直了几分。

    黄池正要抱怨郗途不配合他上药,却?见营帐被从外面掀开,护卫带着一名?长身玉立的读书人走?了进?来。

    宋和天生一副好相貌,佛寺的生活为他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磨练出了他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