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被休,但成为女帝》 60-70(第12/15页)
郗归微微倾身,伸手虚扶,示意南烛拦住谢蕴。
“你不必言谢。真要说起来,我对于此?事?的不赞同,远胜你的叔父。”
谢蕴的动作凝滞了?一瞬,她缓缓坐直了?身子,略带警惕地看向郗归,袖中双手微握。
“三吴形势之复杂,远胜建康与荆州。”郗归毫不闪躲地直视回?去,“孙吴之时,会稽便是江南世族的天下,即便是孙策、孙权,也不能不为此?头?痛。”
“中朝灭吴之后,三吴世族虽然在朝中受到排挤,却从未放松过对江南一带的经营和控制,以至于朝廷所任之官,每每要与他们百般周旋,才能发挥作用,将江南粮米运至北方。更有甚者,沉迷于温软水乡的富贵繁华之中,渐渐背离了?读书?和为官的初心。你熟读史书?,一定不会对这些过往感到陌生。”
谢蕴神色暗淡了?几分,缓缓点了?点头?。
郗归知道,谢蕴并非什么都不懂的世家贵女,这位名?满江左的才女,她所接受的古代士人教育,要远远胜过她自己。
也正因此?,郗归毫不讳言地说道:“渡江之后,吴姓世族原本的势力范围被?侨姓世家侵占,他们虽然接受了?元帝践祚的事?实,却更加坚固地占据三吴之地,试图在有限的地盘里,攫取更多?的利益。”
“几十年来,三吴之地的百姓一直过得十分辛苦。而压迫剥削他们的吴姓世族,却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朝廷身上,以至于三吴地区的反心,竟然比荆州还要重?。当年苏氏、温氏叛乱,无?一不是利用了?吴地百姓对朝廷的仇恨,就连王重?之乱,也联合了?三吴乱民?。”
“在这种情形下,吴兴、吴郡、会稽三地的郡守人选,便愈发关键紧要。因为这三地的官长,不仅要平衡吴姓与侨姓、以及吴姓世族之间的利益,还要消解当地百姓对朝廷的仇恨,尽可能地维持江东的安定局面。”
谢蕴一直没有说话,直到此?时,方才重?新?抬起了?头?。
她忍不住眨了?眨眼睛,细细地端详郗归,仿佛是第一天认识她一般。
郗归拿起茶盏,饮了?一口微凉的茶汤。
“大郎此?次前去会稽,是要做一方父母官的。你觉得,他能够担得起会稽内史这个位子吗?”
谢蕴听闻此?语,长叹一声,短暂地闭了?闭眼。
郗归所说的一切,她并非不知。
可她实在太渴望太期盼带着孩子们离开建康了?。
这渴望让她忍不住心生侥幸——江左立国已有几十年,三吴之地的郡守前前后后换了?十来个,当地世族早已形成了?一套和侨姓官员来往的成规。
王定之就算再不堪,至少也能做得到萧规曹随。
两?汉不知有多?少循吏,因着“无?功无?过、无?所作为”这八个字登上了?史书?。
无?才之人的清静无?为,有时候要远胜有才者的积极进取。
三吴之地矛盾复杂,王定之这样的平庸之人,不是正好合适吗?
但她并没有反驳,而是温和但坚定地答道:“家中已为大郎选了?幕僚,叔父也点了?几位读书?人随大郎一道就任。这么多?人看着,总不会出岔子的。”
“是吗?”郗归反问一句,并不太相信。
郗家在会稽有庄园和商号。
郗归接手京口势力后,又派了?一队人前往三吴之地经商。
这些人带着郗归提供的西域商品和内造之物,很快便打通了?当地的上层市场,接着进一步地、以自制的精巧奢侈品为货物,赚取了?不少吴姓世族的银两?,然后便在不影响市价的情况下囤积粮米,以资京口。
与此?同时,郗归也从来没有一刻停止过对于三吴动乱的警惕。
她让长期居留当地的人手加固房屋,挖掘地道,蓄积水粮和木质武器。
还以高?平郗氏的名?义,逢年过节便施粥赠药,扶助穷人。
建康和吴地的人都以为,高?平郗氏是想洗刷被?郗岑带累的名?声。
郗归并不在意他们的想法,她只希望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帮一些人,权当是为阿兄积福。
又或者,让派去当地的人手通过这些举措结些善缘,以免有朝一日动乱发生,这些人在混乱中伤了?性?命。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深入群众”的举措,郗归才更加深切具体地了?解到,三吴贫民?究竟过着多?么艰难的日子。
第69章 茧房
如果说京口贫民的困顿, 是因为去年接连发生的天灾,那?么三吴贫民,则是几十年?如一日地,过着一代比一代更加艰难、更加没有希望的日子。
连年?的劳作?, 甚至不能做到?温饱, 一旦有人?生?病, 便要卖妻鬻女、典当田产。
就这样?,失地贫民越来越多。
他们要么成为世族的佃客, 负担高额的田租;要么卖身为奴, 从?此荣辱不由?己, 生?死不由?己。
可是,人?人?皆有求生?之心,兔子逼急了尚会咬人?, 那?些贫民的生?活如此艰辛, 倘若真到?了如陈涉吴广般“亡亦死、举大义亦死”的地步, 焉知不会无所顾忌地揭竿而起呢?
毕竟,纵使是锄耰棘矝之徒, 也是有反叛和破坏的能力的。
江东百姓向来悍勇, 若是出了什么事, 恐怕很难收场。
因此,无论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吴地乃至江左的安定,郗归都不希望王定之成为会稽内史。
但木已成舟,她?无法挽回。
与其将心思花在这样?无用的事情上, 还不如好好想想京口未来的打算。
北秦军队在江北劫掠, 使得江淮之间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惶惶不可终日。
郗归想趁着这个机会, 让朝廷下旨,迁徙一群淮北流民到?京口。
如此一来,流民们可以?过上更加安稳的生?活,京口也可以?补充些了解江北形势的有生?力量。
谢瑾之前讲过,谢墨曾试图招募淮北流民从?军,但那?些人?桀骜不驯,很难管教,怕是会祸乱军纪。
但郗归并不这么认为。
桀骜是一种原始的力量,只要发?挥得当,便可成为如那?些胡族一般的野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再者说,谢墨虽是军旅之人?,却也是世家子弟。
就算他不会像谢万那?样?明目张胆地歧视贫民兵将,也很难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
那?些人?的桀骜不逊,未必和谢墨及其部下的态度没有关系。
毕竟,谁会喜欢既想利用自己、又?看不起自己的人?呢?
就这样?,郗归和谢蕴各怀心思地坐着,很快就无话可聊。
南烛估摸着时间,换下冷掉的茶水。
谢蕴郑重地向郗归告辞,准备去探望其余的长辈和兄嫂、侄儿。
她?走到?院中,叮嘱郗如去向郗归告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