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370-3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370-380(第9/28页)

肃杀之气。

    这若只是个寻常的腰带,别管这是刘扬在对着收礼的诸位承诺什么金印紫绶的将来,还是在遵循着刘虞的简朴传统,便如昭姬所说的那样,是要让人勒着腰带捏紧荷包,在新到来的一年之中减少财政支出,乔琰都没有什么好在意的。

    可如果这不是,那便有点意思了。

    刘备便是收到这腰带礼物的其中一员。

    刚在拆封的礼盒中见到其中的东西,刘备都愣住了一瞬。

    作为当今天子唯一的儿子,在天子连日病体未愈的情况下,刘扬向着朝中众人赠送礼物,怎么看都让人觉得这个举动稍有几分微妙。

    三四月里刚来长安的时候便已被刘备发觉的异常,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有增无减,也让刘备本着明哲保身的想法,几乎没有和刘扬之间有任何的往来交情。

    按理来说,他是不该在这送礼的范畴之内的。

    可关羽随即告诉他,刘扬的广撒网送礼简直像是他新在长安城中开了一家腰带服饰店一般,不必想那么多有的没的。

    要这么说的话,这又好像没什么问题。

    但当刘备将这根腰带从礼盒中取出的时候,他却陡然意识到,这腰带的手感有些不对。

    它过于厚实了!

    寻常的腰带,哪怕是在冬日使用的,也没有必要将夹层给设置成这样。

    在这腰带的内侧,还有着绝不应该在皇子送出礼物中出现的脱线情况。

    刘备的眼皮一跳。

    眼前的情形甚至都不需要他做出什么揣测了。

    这腰带之中分明另有玄机!

    可现在再去将腰带交还给刘扬已没有任何意义了,到时候因为这个退还年礼的举动,还得闹个里外不是人,倒不如将这腰带拆开,看看对方到底想要与他说些什么。

    刘备连忙让关羽先将这院落给牢牢地看守起来,而后取来了手边的短刀,小心地挑开了这内侧的丝线。

    不多时,他便将其中藏匿着的一张布帛给取了出来。

    皓白的布帛还未展开,便已透出了一抹殷红之色,让刘备的眉头下意识地紧紧皱起。

    在外间的寂静声响中,他将布帛放置在了桌案上,而后缓缓铺展了开来。

    元月初一的暮色从关闭的窗扇上透出了一抹昏黄,晕染在他面前的桌案和布帛之上,布帛上的颜色便像是一团血污打碎在余照中,说不清是模糊还是清楚。

    在看清面前之物的一瞬间,刘备的手已下意识地抖了一下。

    这哪里是什么寻常往来的密信,而分明是一份血书!

    一份控诉乔琰有谋逆之心,于是向他索求帮助的血书!

    374. 374(一更) 以何身份

    若这封信只是由刘扬所写,刘备直接将其用火烧毁便是。

    反正人人都知道,刘扬只是打着建安五年年礼的招牌,才将这份腰带送到了他的手中,既然只是腰带,那也无所谓什么求救之说。

    刘备自己眼下是何种处境,他心知肚明。

    他若能顺应时局做好自己手中的职务,或许还能有重新被启用的一日。

    固然乔琰和刘虞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是邺城朝廷方向得到的信报一般和谐,反而是乔琰的强权完全压制住了刘虞,但她既无犯上作乱之心,那充其量也不过是霍光摄政而已,终有还朝之日。

    可他若是贸然搅和到长安城中的争斗之内,那就万事难料了。

    就连刘虞都明摆着对于刘扬能否继承大统持以怀疑的态度,那么刘备就更不应当让自己深陷泥潭。

    但这封信不太一样。

    以刘备和刘扬为数不多的交流中所见,凭借刘扬的气度和文墨功夫,他是写不出这样一封信的。

    要是让刘扬写这封信会变成何种样子呢?

    大约会将这番控诉当真说成是控诉,将拉拢刘备为己所用的口吻说得傲慢无比,若是有必要的话,还要在信中将张飞之死也要扯上两句,意图激发刘备心中的仇恨。

    然而在刘备面前所呈现的血书之上所写字句,分明是结合了刘虞的视角语气和刘扬的请托一道来写的。

    在前篇之中提及数年前乔琰将他们父子从幽州救援回来,以大司马之位平定四方动乱之时,字字句句间均有几分平实的欣赏与感念。

    这的确像是刘虞会说得出来的话。

    若他对于乔琰无有感恩之心,而是个行事举动之间雷厉风行的帝王,他早应当选择利用自己的这个身份前来夺权,哪里会是刘备所见到的那样惨淡憔悴的模样。

    而在随后他便提到,自己近来的身体越发不济,实在难以避免地想到,若是他过世之后,他的后嗣,或者是这大汉基业会变成何种样子。

    乔琰对得起这汉家子民,却极有可能有不臣之念,已不是她早前在朝堂之上前来请罪便能够改变的事实。

    若不对她的举动做出遏制,极有可能会让大汉江山毁于一旦。

    可刘虞自己便是被乔琰给扶持上位的,这长安朝廷也是在乔琰的一手帮扶之下才能够重新建立的,纵然乔琰此刻身在洛阳,并未长留于长安,对天子随时威逼凌迫,刘虞也并不能确定,自己到底身边还有几个能真正信赖的存在。

    他唯独能相信的只剩下了两种人。

    一种,是随同他从幽州来到凉州的直系下属,和他自己的亲生子嗣,故而这封信由刘扬替他代笔而成。

    另外一种,是大汉宗亲之中确有报效国家之志的,便如同刘备这样的存在,所以这封血书密信,被以这等夹于腰带之中的方式送到了刘备的手中。

    倘若连这样的两类人都不愿相助于他,在他好不容易下定将乔琰拿下的决心中助他绝地反击,那么他大概也当真距离死亡不远了。

    这大汉的江山又还能存活几日呢?

    如乔琰令仲长统在昌言中所说,天下豪杰中未有当天命者,不过是武力智计的争斗而已,若按此等标准,能和乔琰相抗的更无几人。

    袁本初“金玉其外”,曹孟德“十里相送”,刘景升、士威彦一个送将,一个送象,接到此信的刘备更是早已成为了阶下之囚,也不必多说了。

    “一朝洛阳积蓄充沛,汹汹起兵,携摧枯拉朽之势直捣邺城,以长安天子之名诛弘农王以叛逆,徐徐回师,剑逼紫宫,虽白起韩信在世也难挡其威……”

    刘备看着这两行字,心中的迟疑纠结已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昔年洛阳之乱,乔琰带着汉灵帝的托孤诏书,乃是头一个杀入京城的。

    当年的盟军之中在做实事的当真不多,更显得她当年汉室孤臣之态尽显。

    今日却忽然得到一封以天子口吻说出的声讨,让刘备不由不为之失神。

    被刘备在拆腰带之前便着人去寻的简雍早已抵达了他的面前,听到刘备念出的这一句,便问道:“若真如此,您打算如何做?”

    他真的要接受刘虞,或者是刘扬的邀请,投身到这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