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180-1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180-190(第11/15页)

病假等了。

    刘旭也被放了三天假,让他回去好好歇歇。

    等秦朝宁在太医院清醒过来,已经是两天后了。他恍恍惚惚了许久,才想起来遇刺那些事儿。

    在得知他醒了,阮储、刘旭、韦之贯、晋鹏……许多人都迫不及待赶过去了太医院探望。

    他们把一些信息稍微同步给他,免得他还担心。

    见蔡大等人的事情尘埃落定,秦朝宁就只剩下好好养伤这个念头了。

    实在是,这次受伤真的太遭罪了。痛,全身都痛!清醒了之后,后背更痛了!

    直到十二月下旬,秋闱张贴榜纸,秦朝宁都还告假在府里。

    放榜那些后续的事情,他早早就都交给了几位副主考官。所以,京城里的热闹,没他啥事。

    秋闱的结果有人欢喜有人愁。

    秋闱考得名次好的那些,好些个欢天喜地回去备六礼了,打算去拜访秦朝宁这位座师谢师恩。

    秦朝宁还是经太医院过来给他换药的医监提醒,才想起来有拜访座师这么一出,还有鹿鸣宴等着他去主持大局。

    “此次据说全部取录的举子,都很期待到秦大人您的府上拜访您这位座师呢。”换药的医监笑着说道。

    闻言,独自在秦府养伤、府里没几个仆人的秦朝宁:“……”

    他的府里,顾不上几百人的吃喝和落脚……

    第189章 189.鹿鸣宴与后宫

    次日一大早, 几位副主考官就来秦府拜访秦朝宁了。

    鹿鸣宴一事,他们需要看看秦朝宁这边对于那些章程的制定有没有意见。

    秦朝宁对此倒没什么好想法,让他们按照惯例即可。到时候, 他再过去一趟露个面。

    “诸项事务就有劳各位大人费心了。”

    “秦大人客气了,这些都是下官们该做的。”几人应道。

    他们这是第二次上门秦府, 知晓这府里只有秦朝宁一人居住,家中父母与大哥一家都在南方的临聿府城, 府里简陋得半点儿不像朝廷一品大员的府邸。

    没等秦朝宁留客吃便饭,他们就各自起身告辞了。

    待到了鹿鸣宴那天, 秦朝宁随其他官员的大流到场即可。

    筵席上的大小事情都不用他操心,一堆人还担心他的伤势,怕筵席上有什么差错会影响到他。

    等官员们都落座后,大皇子与二皇子也都来了。

    在场的人见状, 对筵席上的所有人伺候得更加用心, 做事更加仔细注意 。

    奏乐过后,秋闱中举的举子们按序上前给考官们行礼。考官们这时候就能够看到自己所选拔上榜的学子长何模样了。

    此次秋闱的解元能俊悟是个而立之年的学子,身上的衣衫洗得发白, 面容坚毅。

    他规规矩矩行礼过后,目光充满敬慕地看向了诸位官员之中首座的秦朝宁。

    “这就是今年的解元吧, 看着就是个持重的性子。”有的官员笑着道。

    没法子, 有秦朝宁在,年轻有为几个字他夸不出。哪怕而立之年中举其实也很了不起了,何况还是解元。

    “能解元的文章如其人, 那些民生观点字字句句踏实可靠。”

    “能解元对于冀州北边的情况了解得也多,看得出来是深入百姓的生活现状, 不是纸上谈兵。”

    ……

    秦朝宁对能俊悟的文章印象颇深,觉得他是个做实事的人。

    现在见到他的本人, 对于他文章那些见解倒是很理解了。切身走过那些路,更能体会底层百姓的苦。

    “本官很期待你日后的春闱表现,希望能解元坚持不懈向前走吧”,他对能俊悟勉励道。

    “学生,谨记秦大人所言!”能俊悟声音有些许激动,连忙应下。

    随即,亚元邰鲁,三名经魁也一个接一个上来行礼。

    官员们按照传统,照旧勉励了他们。

    后面,大皇子、二皇子在筵席的下半场,想让大家活跃起来,没那般拘谨,便主动出了几个彩头,让这些中举的学子们表演特长。

    写诗、写赋、作词、画画……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喝彩声高者,便都有赏赐。

    秦朝宁没呆到筵席完全结束就离开了鹿鸣宴。

    他趁着出来了,让车夫送他去找太医换了后背上的药再回府。

    翌日,能俊悟几人拎着六礼和各自的文章,去了秦府拜访秦朝宁这位座师。

    秦朝宁见过他们后,把他们带过来的文章都看了一遍。对于那些文章,他没太多想说的,只是简单地针对文章引用的典故和文章结构点评了一番。

    春闱的主考官是曹次首辅,对方的才学很高,有自己独特的文风。

    他对能俊悟几人提醒道,“你们几个,若是这几日还在京城,不妨去各个书坊找些文章注集,多看看也是好的。”

    有些话不能明言,点到即止。

    “学生们记下,谢谢座师!”他们几人应道。

    几日后,东厂蔡大那些人的判决都下来了。

    蔡大与他的十八个义子全部判抄家、斩立决,九族流放。而那些刺杀朝廷命官的锦衣卫们同样被判抄家、斩立决,但是不牵连九族。

    整个东厂内部权力变更就在一夕之间,周总管太监等人很快就接手了东厂的大小事务。

    他带着阮储等人把蔡大那些人安插在后宫的钉子们都梳理出来,把蔡大等人遗留的一些烂摊子也都整理清楚,均很迅速地呈递到厉帝面前。

    这里面最让人瞠目的是有关于邱道长的信息。

    由于邱阳云最近是厉帝跟前的大红人,周伯通等人不敢擅自主张,都交上去后,就看厉帝自己是否追究了。

    谁能想到,这位即将成为一国国师的人,压根不是什么山野高人,而是一个因为德行有亏、招惹寡妇被赶出道观的道士。

    他得以进宫的这件事,是蔡大看在他确实有些炼丹的手艺在,又是个能装神弄鬼唬得住人,有野心,不怕死的,才把他献给厉帝。

    两人臭味相投,本想来个里应外合,互相成就。

    没想过,这高台搭起来没多久,倒得这么快。

    追溯邱阳云的来历得知,他出身的那道观建观也不过数十载,都没到百年,而里面最长寿的道长也就年过五载。

    想也知道,邱阳云修的长生之道,毫无根据,比仙人托梦还要缥缈。

    周伯通感慨万分,叮嘱自己的几个义子做事有分寸些,以前者为鉴。

    自此后,东厂与朝堂各部的关系缓和了不少。

    那些锦衣卫不再让人闻风丧胆,像二流子似的,隐隐有些正规模样了起来。

    京城里监视百官的那些内侍不知不觉撤了大半,不再盯着官吏们后宅那些破事,变成有目的地去做事,正向发挥东厂的监察职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