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150-160(第3/16页)

秦朝宁的建议下,还开始在豫州境内开设多个学堂。这些学堂都是由豫州府衙从煤炭的获益里面拨款,免费给所有贫困百姓家的孩子启蒙。

    尔后,他们又把孤独鳏寡群体的安置,通过开设德善堂救济,来展开全境内的针对性帮扶。

    这些支出也都是依赖煤炭的获利。

    这下,豫州的盛况出现了,全境内人人有活干,人人有活路,老人孩子都有所依……有种只要人活在豫州境内,都能有得穿有得吃,日子有滋有味。

    于是,豫州的各种消息飞快往外传。

    在其他州府讨生活的那些百姓,或是遇到天灾人祸的,或是有各种缘由难以维持生计的,听到豫州的情况后,都毫不犹豫开始往豫州迁徙。

    这使得豫州,历史以来第一次迎来了人口的爆发。

    又一年下来,兴文教、增人口、黄河得到初步治理、民生安稳无患,豫州上下的官吏不出所料在今年的政绩考核又是人人皆优!!

    正历十三年年底,朝廷嘉奖豫州官吏,从奖励纹银若干,到官位升迁,全豫州官吏全员皆有。

    圣上还在圣旨里赞扬他们,豫州官吏们堪当宣国官吏典范。

    于是乎,府衙上下全体官吏在接旨后,均鼓舞欢忻。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眉飞眼笑,乐得人都傻了。

    其中,朱知府高升京官正四品佥都御史。但是,圣旨里明言他需留任一年豫州,让豫州所有事务彻底交接到新任知府手里,才可以动身入京上任。

    而秦朝宁,圣旨里同样让他留任豫州一年,也是为了协助新任知府能够顺利接手豫州黄河治理事务,以及各项民生事务。

    至于他官位的后续安排,圣旨里就只字未提,只是让他明年年底返京后听候差遣。

    这就颇为神神秘秘的。

    豫州府衙的官吏们都摸不透,朱知府亦想不明白。

    按道理,豫州的今时今日,头功当属秦朝宁。

    秦朝宁倒无所谓,和同僚们乐呵呵地,一块去庆贺。

    正历十四年初夏,宣国突发迎来了二十年难得一遇的特大暴雨,全国各地的河道水量都是呈暴涨的态势。

    朝堂上下都慌了,人人心里都没底,只能盯着各州府会否出现突发水灾,再见招拆招。

    这里面,官吏们最多的目光是放到了豫州黄河一带。没法子,豫州依旧是宣国国境内水灾多发区。

    若是豫州传出灾情,那么那位小秦大人可就立马跌落神坛了!!要是生灵涂炭,好端端的一个少年状元郎,可能就人头落地了。

    刘旭、晋鹏他们私下都愁上了,还派人去豫州打探最新的消息。

    务必在突发问题发生时,保住秦朝宁!

    历帝同样焦急地等着,想看看豫州在面对此等降水量的情况下,究竟有没有扛住。

    国库空虚,倘若出现大型水灾,户部真没能力拨款救助了。全国上下,要费银子的地方太多了。

    直到大雨过后的十来天,才开始有奏折上报朝廷。最初传回来的消息,是南方出现小型水灾,是由湖水外溢,河水暴涨冲毁河堤这一类造成的。

    随着灾情上报,文武百官立即忙碌了起来。

    不过,最让他们牵挂的还是豫州那边,那个历年来水灾最多的片区。

    豫州一天没有奏折抵达京城,他们就一直悬着一颗心。

    七月初七,文武百官上朝期间,来自降麻官的一声“报!豫州急报!——”,大殿上的所有官员即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齐刷刷朝该降麻官看了过去。

    历帝连呼吸滞了须臾,急忙招呼该降麻官,“快拿来给朕看看。”

    他接过奏折的那一刻,手指都是僵硬的。

    一方面是宣国自正历十一年后,好不容易进入了短暂的休养生息阶段。过去三年的全国各地的民情,多多少少都有了些许改善。当真,经不起大型天灾的考验!!

    另一方面则是,秦朝宁所有行为的正确性,不仅仅是秦朝宁自己在为国为民做出贡献,更是证明了他这个天子的英明与能力。

    豫州黄河水患治理的意义,很重大。

    他此时此刻,发自内心非常害怕从奏折里面看到任何不好的消息。

    待他忐忑地看完奏折,他紧绷的肩膀才瞬间放松了下来,眉眼都舒展了。

    历帝缓缓把奏折合上,抬眸看向底下的文武百官,缓缓道,“豫州没有受灾,奏折上报迟了是因为上京沿途都遇到了不少小灾,耽误了时间。”

    闻言,众人瞬间倒吸一口气。

    成了?!黄河水患治理竟然扛住了这二十年一遇的大暴雨?!!小秦大人的能耐真到了这等程度了吗??!!天呐!!

    “恭喜陛下!喜得良才!”

    “天佑宣国!千秋万载!”

    ……

    顷刻间,文武百官夸啦啦地跪了一地,一堆好话不要钱地往历帝身上砸。

    只要无需救灾,无需拨款,今天就算秦朝宁本人在场,他们都会把人夸上天去!!他值得这些夸奖!!

    对于秦朝宁这个人,这下,朝廷上无论文武官,无论哪个派系,都想把他拉拢到自己的阵营。

    然而,这一切就只等他回京了!

    到了年底,远在豫州的秦朝宁与朱大人才准备齐齐动身启程,想在开春前往京中报到。

    说实话,这个时间点其实不太适合赶路,特别是朱大人那样拖家带口的。

    但是,豫州的各种事务忙到前不久才堪堪落地,他们也只能在冬日里出发了。

    豫州在立冬后,全境内时不时就会下雨夹雪。

    而秦朝宁他们启程的这天,却是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哪怕秦朝宁他们再三说了无需相送,府衙的所有官吏,包括新知府大人还是坚持都出来送他与朱大人一程。

    不仅如此,几乎是全城的百姓都纷纷走上街头,红着眼想把自家做的果干、果酒各种物什塞给秦朝宁和朱大人的手里,以表达自己对他们的不舍与感激。

    “小秦大人,他朝得了闲,可千万要回来豫州看看呀!”

    “咱们百姓都念着您的情!没有你就没有如今人人有饱饭吃的豫州!”

    “小秦大人,要么您干脆就别走了!一直呆在咱们豫州不行吗?”

    “小秦大人,咱们家给您供了长生牌,希望您长命百岁,一生无病无灾!好人有好报!”

    ……

    “小秦大人,这是咱们老百姓给您和朱知府做的万民伞,还望两位大人收下,从此官途亨通,实现抱负!”

    ……

    眼前的一幕幕,让秦朝宁和朱大人不由得也红了眼眶,心下百感交集地接过了万民伞,一一和围上来的百姓握手辞别。

    还是庄元洲提醒他们,百姓实在太多了,早些离去好些,他们才上了马车。

    随着他们上了马车,那些自发送行的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