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100-110(第3/17页)


    承题,三句,是作为对破题的补充。在这里,他的八股文文风里,缺少气势,过于中庸,亦是无亮点的一种。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逻辑严密性,他具备,但是,文采与底蕴明显欠缺。

    关于文采欠缺这里,韦之贯又提及秦朝宁的诗赋,他从他的院试答卷中,能够看得出来,他对于诗词歌赋的逃避。

    不擅长,所以不欲作诗。

    诗赋与他的八股文、策论,比较下,反倒是策论最优。

    这里面和他的一些字句行间迸发出来那些充满鲜活气的,饱含热血的想法有关。

    他的一些理念会比较其余学子更大胆。

    而这其实又会引出一个问题,若是下一个考官是保守派,不喜推陈出新的理念,不喜锋利的文字,不喜变革呢。

    秦朝宁的长处会瞬间变成他的短处。

    韦之贯稍作停顿,喝了口茶后,再继续给他讲,科举举试中的名次差异,会造成的结果有何不同。

    他拿来举例的是进士,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2]位列一甲的三人在殿试后,是直接分配进翰林院,一甲第一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一甲第二和一甲第三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

    [3]二甲和三甲的所有进士,则会根据他们的会试排名与殿试排名,结合朝考,前二十的会被分入翰林院,作为庶吉士。剩下的那些,要么是六部有看中的要走了,要么都是外派到各地上任知县。

    说到这里,他看着秦朝宁,神情严肃地告诉他,如果他是以单纯考过会试为目标的话,日后不必再到府上来。

    秦朝宁的文章及性情里,在他看来,有很大程度上的随遇而安的品质,是那种非极端情况,不愿一争的类型。

    此种性情,倘若身处盛世,当一方文豪大家未尝不可。

    闻言,秦朝宁讶然地愣了一瞬。

    他抬眸与这位大人对视,看得出来他的话语里并无儿戏的成分。

    他说的是真的。

    “二甲?”秦朝宁讷讷应道。

    他其实觉得力争二甲都难度很高。

    据他之前在东皋书院藏书馆看过的历年进士实记,宣朝的科举取录,那可是万分之一。每年会试,只取录两百人。

    闻言,韦之贯直言道,“一甲第一或是一甲第三。”

    “不难的。”曾经二甲第一,传闻本该是一甲的猛人韦之贯一锤子定音。

    秦朝宁:“……”

    呜呜,这个梦他就没做过!

    然而,韦之贯就这样把秦朝宁的科举目标定好了。

    秦朝宁一脸傻乎乎地,直觉却让他半点不敢反驳。

    然后,韦之贯把接下来一个月里需要秦朝宁看的书给他列出来,并且把他府里的部分朝廷邸报给了秦朝宁,告诉他,等到下次书院休假,他们再来讨论策论的问题。

    他让秦朝宁把策论上的批字,回去好好思考一番。

    策论这里,需要沉淀积累,非善用架构与四书五经就能写好。它对读书人自身的学识深度厚度有要求。

    至于下一次的课业,秦朝宁倘若精力充沛的话,就如此次这般,依旧是十篇八股文,十篇策论。

    韦之贯把话说完,秦朝宁的脑子都是晕乎乎的。

    这之后,秦朝宁抱着这堆物什,还有要做的课业,就被书童带出了韦之贯的书房。

    待他离开学政大人的府邸后,才发现,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已经晌午了。

    等他好不容易回到东皋书院,他一放下这沉重的箱笼,就被山长遣派的小仆喊了过去清风院。

    秦朝宁是按照小仆带的话,自己带上了文章过去的清风院。

    在张瑾瑜看过他带回来的,经过韦之贯批过的文章后,他感慨道,“砚之果然大才。”

    尔后,他叮嘱秦朝宁,“韦大人学富五居,又有多年的朝堂经验,你且虚心恭敬地呆在他那边,多学些知识。”

    “不懂就问,切莫浪费良机。”

    这位可是文官中凭自己爬上正三品的狠人呐。他的眼界和思想,经过这些年的锤炼,比他这种安于一隅的人而言,会更高瞻远瞩,亦更适用于科举和为官之道。

    闻言,秦朝宁实诚地应下。

    然后,张瑾瑜顺便考较了一番秦朝宁,才放他离去。

    于是,秦朝宁就这样开始了接下来两年的忙碌求学生活。钱勤学在他的影响下,整个人也心无旁骛地沉浸在书海里,学问愈发扎实。

    待到了正历六年末,距离乡试还有九个月。

    此次秋闱会在正历七年的八月举行,时日虽然还有一段距离,可是南州城城内的学子已经开始逐渐多了起来。

    这天,秦朝宁如常在书院休假后,就先赶完府衙官邸所在的片区。

    韦府的书童给他开门后,一路上,对方脸上的表情都些许伤怀表露。

    见此,秦朝宁不解地问他发生了何事。

    他们经过这两年的相处,双方都很算很熟了的。

    “先生他,三旬后就得交还官印,随后返京述职。”书童忐忑地说道。

    他是先生来了南州城才买下来的。他此时害怕韦大人返京的时候不带上他们这些从仆。

    而秦朝宁听完这个消息后,整个人就惊讶到沉默了一瞬。

    他知道先生迟早会离开南州城的,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般突然。

    这两年多的时日里,先生对他的教导可谓十分用心,在学问上毫无保留。

    他已经习惯了每月来府上聆听先生的教诲,接下课业,再到下个月又来造访。

    书童见他都这般震惊,不禁觉得更是落寞。

    等到走到了韦之贯的书房,秦朝宁的脚步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情绪,才推开的木门。

    书童就安静离去。

    韦之贯见他来了,对他说道,“今日小五给你沏的茶,可是费了心思的,你好好尝尝。”

    小五就是那位书童,过去两年里每次都给他上苦丁茶,给他开门领路的那位。

    听罢,秦朝宁“嗯”了一声。

    他上前先把自己的课业放到老檀木的书案上,然后才过去一旁坐下。

    待他把茶水喝了一口,他的眼眶霎时间就微热了。

    是春茶,不是苦丁茶。

    盐边县的百姓自己种的茶树是春茶,也称风云茶,味淡,超过一年年份的茶叶的茶汤,入口后会有回甘。

    秦朝宁放下茶碗,朝韦之贯尊敬地喊了句,“先生……”

    “茶叶是小五从集市买回来”,韦之贯浅笑道,“你觉得喜欢,他就很开心了。”

    韦之贯脸色如常,没半点离愁。他等秦朝宁歇了片刻,就把他带过来的文章看完了。

    他点评道,“用词倒是一日比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