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 80-90(第7/15页)

官场,经友人荐,便来到南州城,把当时籍籍无名的东皋书院发展至今日这般,闻名南州城及附属的各地。

    这位山长这会正在清风院的主院里,在查阅刑教习登记好的今年的寄读学子薄。

    每个学生的信息,他看一遍就几乎能记下来。而这里面让他感兴趣,想留意一番,共有六人。

    另一边的丙丁班里,待夫子离开后,钱勤学和秦朝宁二人便自觉拿出自己带的书开始看了起来。

    学堂里的其他人就还在闹哄哄地说着话,有的抱怨东皋书院这种入读便来个下马威的,有的在自报自己姓名交友的,有的打听书院消息的……

    实际上,这么多人里面,像钱勤学和秦朝宁这样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还是少数。

    不过,由于他们二人的衣着,用具都甚是普通平凡,一看就能看出来是贫寒子弟的,便没人过去找他们聊些什么。

    像东皋书院这种有上千名学子的大书院,最不缺的就是贫寒子弟。这些有点天赋,却无家世的学子,大多数一生就止步于举人。他们犹如过江之鲫,密密麻麻,却几乎没有鱼跃龙门改变阶级的。

    而对于贫寒子弟而言,他们会觉得这些士族子弟目中无人,不过是投胎投得好。

    因此,他们也缺乏和这些人交往的心,觉得自己若是主动还会被认为是攀附,少了几分骨气,更是下意识就疏离几分。

    所以,潜移默化下,在东皋书院里,贫寒子弟和世家子弟泾渭分明,双方都少有往来的。

    在第一天就这样的氛围里,钱勤学和秦朝宁自己温书,一起去公厨领饭吃,然后回到号舍里收拾东西。

    因为两人本就熟络得很,他们倒没外面那些学子那般思绪混乱,早早歇息,准备养精蓄锐明日考个好名次!

    第085章 85.东皋书院月试

    二月二, 龙抬头,春耕复始,万物复苏。南方一带, 开始有人出门去田间翻地,有人把家里藏了一冬的耕具拿出来修, 有人开始清点冬衣要拿去典衣行……

    东皋书院在寅时末就开始敲响书院的梵钟,接连五下, 钟声悠长,响彻书院内外, 连院墙外的竹林都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一般。

    书院内所有学子行色匆匆,人人均抄上纸墨笔砚,快步赶完各自的学堂。

    大部分人眼下对于书院的其他新人还不熟悉, 甚至不认识对方, 若是迎面碰上,亦不过是轻轻点头擦肩而过。

    秦朝宁和钱勤学同行,在经过丙字讲堂和甲字讲堂的丁字路□□叉廊下时, 刚转过拐角就突如其来地看到了陆杰修。

    秦朝宁愣了愣:“!”

    陆杰修惊讶得睁大了双眸,他的脚步一顿, 脸上露出震惊的神色, 一瞬间忘了言语。

    而钱勤学没注意到他们的情况,径自拉着秦朝宁继续往前走。

    秦朝宁被他带出两步,只好回过小脑袋朝陆杰修仓促间说了句, “杰修兄久别重逢了,待考试过后朝宁再来寻您。”

    陆杰修下意识是想伸出手去抓住他问明白, 不过眼下明显不是个好时机,只得看着他和另外一名学子甚是亲近地跑远了。

    陆杰修:“……”

    他默默朝自己的学堂走去, 心里决定今日的考题要好好应答。

    虽不知秦朝宁怎么改变主意来了东皋书院,但是以他对秦朝宁的能力了解,只要他好好考,俩人必定会被分到一个夫子底下的学堂里。

    等所有学子都在各自的学堂里入座了,东皋书院的那些夫子们才刚从清风院拿到了张山长出的考题,忙投急趁地往各学堂小跑而去。

    等他们把考题都口述完给底下的学生,这些学子们才开始手抄题目,准备阅题。

    东皋书院开年第一次月试,考题出的是:

    八股文题目一:[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八股文题目二:[2]“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策论题目三:[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当今乱象,伪倭该杀否?

    看完考题的那一刻,几乎全书院上千名学子都愣在书案前,一脸茫然。

    这考题,比他们参加府试的都难!书院的夫子们怎么想的!

    许多学子眼下的神色是欲哭无泪的。他们不过是回家过了舒服年,山长大人,他们罪不至死呀!!

    期间,钱勤学苦思冥想,看着面前的空白宣纸,久久未能下笔。

    同在一个学堂里应试的秦朝宁,也同样如此。

    而甲字学堂那边的陆杰修,这会就已经开始提笔蘸墨。

    他对于这三道题目,看完后,心中就有了答题思路。加上四书五经和典故那些于他而言都是信手拈来,使得他落笔毫无停滞,旁若无人地写自己的答卷。

    在清风院的张山长估摸着时间,放下茶碗,起身出院子,慢悠悠地开始往各个讲堂走去。

    他深信这些学子们经过开年的这一场月试,必定会立马恢复到时时刻刻都紧绷着督促自己求学问道的状态中来。

    张山长觉得他自己,张瑾瑜真是个为学子们着想的好山长!

    他一间间讲堂巡视而过,目光扫过一个个或是埋头苦写,或是抓耳挠腮,或是抬头望着房梁发呆……或是唉声叹气的学子们,嘴角不由得一弯。

    看来,今年的学子们依旧充满朝气呢。

    直到走到丙丁班,张瑾瑜特意在门窗前驻足,往里面把所有学子都看了一遍,然后把目光停留在个子最小,年仅七岁的秦朝宁身上。

    敦实健康的猪崽,这是他对于秦朝宁的第一印象。

    他看了片刻,心情更好地离开了。

    秦朝宁这时已经在提笔在打草稿,全神贯注在自己的书案上,对外界的动静半点不知。

    题目一,[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出自《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篇,原文是孟子和梁惠王之间的对话,其重点是孟子通过引君入瓮的沟通方式,使得梁惠王认识到自己没有施展仁政,所以才不会“民之多加”,没有更多的百姓来投靠。

    面对这样的题目,秦朝宁想了很久,才决定把破题放到仁政上面。他引用的也是出自《孟子》的原句,[5]“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到了题目二,[6]“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是出自《大学》,其本意是着重声明修身的重要性,让世人分清轻重缓急,做好事情。

    秦朝宁打算以[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破题,写一篇不出格,阐述君子修身好处的八股文。

    接着,在策论题目三这里,他犹豫了很久。

    关于伪倭一事,他想说的有很多。伪倭的由来,他在府试期间已经写过。而伪倭是否罪该当死,在他看来是一个治标还是治本的问题。

    源头不整治,只会有杀不完的伪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