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人家: 40-5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小镇人家》 40-50(第5/20页)

不着。我这个人就喜欢自家,你要有空啊,就过来王家庄。”

    外祖母也不说虚话,他们两口子是真离不开自家的屋子。

    阿夏晓得,也没有再劝,就坐过去陪他们说话,保证自己一到端午就会过去。

    至于方母和方父正在灶房里忙活,本来他们想做顿好的给老人家吃,说再好都没有胃口,吃不下。还是外祖父说想吃烧卖,馋这个味了,夫妻两就起早开始忙活。

    烧卖和小笼包虽然都小,顶端也有褶子,不过做法可截然不同。首先擀得皮要薄,边缘要跟荷叶边似的,太厚蒸出来失了口感,吃起来就跟吃包子没什么两样,可能皮还要实心点。

    皮还要擀得大小合适,最好圆些,里头的馅料通常都是纯肉或糯米的,外祖父喜欢吃糯米口的,方母就夜里泡上一小盆糯米,起早又剥了虾,剁好肉馅,放料给拌匀。

    她包烧卖也算是老手了,以前出摊时总不能只卖一样,她手又巧,什么都学了一点。所以包烧卖的手法老道,捏张皮子放到手里,挖一勺子馅料,要多些,太少不饱满,吃着不爽快,瞧着还难看。

    手指从边起往中间捏,一个个褶子打得漂亮,出来的烧卖口跟朵花一般。收口还正好,太紧的话皮子都挨在一起,吃起来不美,收得宽了些,等会儿上锅蒸熟,一提馅料准漏。

    包好后一只只放到竹笼屉里蒸,每个烧卖中她还给塞入半只虾,然后才盖上竹盖底下的灶眼大火烧旺。

    蒸出来的烧卖属实是皮包着肉,因着皮擀得薄,一蒸就裹在馅上,还能透出里面的馅料来,颜色是酱油黄。

    方母才蒸了一笼,毕竟糯米早上吃了怕老人家不好消食,夹了一半出来,放到桌上。

    外祖父一看这色就说:“小芹呐,你这烧卖包得好,我尝尝。”

    糯米是泡过之后蒸了再拌料,又复蒸的,是吸足了味道,嚼着发黏又软,收口处薄,没有干粉,鲜虾还嫩。

    不过比之纯肉馅的,应该多了份糯,但少了些许丰盈的汁水。

    他是个口糙的人,只要好吃就成。但要是富贵人家,只会觉得这烧卖料有些少了,不够细腻。

    他们吃的烧卖连名字都不同,叫翡翠烧卖,里头的馅是用青菜剁泥,蜂蜜和猪油搁里头做的,还得放点火腿丁,蒸出来的色青绿,好似翡翠,味道是一点也不腻。

    外祖父想着他早些年见过的翡翠烧卖,一口一口吃着,吃了三个才停手,其他再也吃不下了。

    方母就拿食盒把剩下的烧卖都给装一起,让他们带回家,热热再吃一顿。

    老两口又坐了会儿,就说要回去,不然再晚点到家都赶不上给玉米地浇水的。大家是拗不他们两个的,只能把给他们收整的东西拿出去。

    方父挑着担往前走,阿夏左右手各提着东西,方母则抱着一罐子自己腌好的菜,大筐小筐地给装到船上去。

    方母放下东西还不放心地嘱咐道:“爹娘,这些东西重,回去后让人给你们搭把手,可别在把腰给闪着。”

    “晓得了,”外祖母笑呵呵地道:“你们几个端午都一块过来啊,我烧点好的给你们补补。”

    “会来的,爹,你划船的时候慢着点。”

    几个人站在这里又是好一阵寒暄,这船才慢慢划出河岸口,直到再也看不见大家才走回去。

    等回了家,阿夏是又困又累,跟她娘说了声就上楼睡了个回笼觉。

    第二日时,天还早着,晓椿和山桃就来找她了,做好的风筝挂在背后,两个人都是带翅膀的,活像是凭空生了一对花花绿绿的翅膀。

    让阿夏好一阵笑,“你们这是打算把自己挂在天上飞是吧?”

    “少贫嘴,”山桃斜她一眼,赶紧拉着她出去,再晚点连个好地都找不到。

    三人走在路上,明月坊的雾气还没散,可人却不少,就在这半笼罩的雾气中能看见小孩举着风筝往前跑。橘子、西瓜的到还好,还有小孩就喜欢绿油油花纹复杂的长虫,在白雾中扭动着,实在是有点吓人。

    越往前走,拿着风筝的人越发多,或高举或背在身上,汇聚成一条风筝长河。

    作者有话说:

    盛浔:我在憋一个大招。

    烧卖我顶多能吃两个,糯米的我不是很爱吃,翡翠烧卖没吃过,不知道好不好吃。

    烧卖参考至《老上海味道》感谢在2022-07-21 21:27:41~2022-07-22 16:57: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春未绿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方也 2瓶;在罗浮山采风的熊猫、无牙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 44、鱼圆

    每年的迎风节, 陇水镇官府都会重新找一块地方给百姓放风筝,诸如前年放在前明山的山脚。

    那里放眼望去除了山头和田垄,还有一大片草地。初夏时节去草拔得不高, 颜色新绿,放累了还能爬到对面的山头去摘凤仙花,拿来染指甲。

    去年则换到了风雨桥那里,大桥两座相连, 小桥林立,过了桥是青石大道, 左右两座廊棚, 尽头是道观。

    里面也能放风筝,观主是个慈眉善目的老人, 要是风筝不小心挂在那树杈上, 他还会让道士去帮忙捡。道观还会发甜汤喝, 随意倒, 但碗得自己清洗干净。实在无趣还能求签解卦或是老道士讲渡化有缘人之事。

    今年就移到了花湾旁, 那里一年四季都卖花,干花、鲜花、带土的植株, 随便兴起哪日去都能见到马头竹篮上盛开的花。真是隔得老远打从旁边经过都能闻到一股揉杂的花香味,这才得名花湾。

    不过今日去应当是见不到卖花摊子了, 不然在那放风筝摔一跤, 花汁满身。

    阿夏和晓椿三人混在人群往前头走, 花湾只要从小路上过, 那算不上远, 坐船反倒耽误了时辰。

    当看见伫立在那的门楼时, 她们就知道到花湾了。因花湾的门楼是很独特的, 上头的雕砖全用的花草, 连柱子上雕的要么是海棠锦,要么是垂莲纹,秀楚富丽。

    阿夏来花湾来得不算多,因她觉得花香属实是太过刺鼻了,平日都是从挑着花担来的老农那里买的。

    才刚踏进花湾的地,她突然鼻头一痒,打了个喷嚏,抬头往前面一看。虽则今日青石大道上没有摆铺子,一旁的高楼露台和沿街敞开的大门里都摆着花。

    初夏时节的花还算不得多,店面摆了还未盛开的荷花苞,连枝斜插在小水缸里,还有卖茉莉花,一盆盆的只开了花骨朵,也有百合、凤仙、一串红等。

    不过现下可没人去买花,大家只顾着看河道边划来的海船,一艘领头,两艘断后,划得很慢,船头站着不少人在调整一只大风筝。

    “阿爹,这是要放什么风筝呀?”

    旁边有个小孩被她爹抱着,软声软气地问了一句。

    “放板鹞风筝呢。”

    她爹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