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解散,我爆红了!: 200-22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组合解散,我爆红了!》 200-220(第13/30页)

退圈这事,苗植导演倒是表现得很平静——事情已经过去几十年,导演早已从那件事里走出来了。

    “我那时候就说过,他这种做法迟早会遭报应,报应这不是来了吗?”苗植道,“就是来晚了些。”

    苗植感慨的反而是,柳任农如果选择认真拍电影这条路,到了这个年纪,口碑有了,作品也有那么几部,不管是选择退休还是继续拍片,都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狼狈。

    柳任农看似退得平静,但他背后涉及那么多利益纠纷,有关钱的问题绝无可能轻易解决,对方仍然想着复出,甚至愿意走海外的路线,恐怕就是在钱方面受到逼迫。

    圈内有爱投资、搞对赌的明星,盘子铺得很大,也有安安稳稳拍戏的,虽然资源有限、奖项也几乎够不到,日子同样过得舒畅。

    “这都是他该关心的事,和咱们没什么关系。”自那之后,苗植几乎不再提起柳任农。

    《命悬一线》再拿春节档票房冠军,总票房虽比《无畏人生》逊色一筹,苗植作为导演的实力却再一次得到认可,邵耀更是凭借《命悬一线》叩开了电影圈的大门。

    当然,邵耀的发展路线依然是电影剧集两手抓,经纪公司鸣鸟能为他提供的电影资源有限,在没有合适电影剧本的情况下,邵耀宁愿回去拍电视剧。

    他的想法和陆煦差不多,从不觉得电影和剧集有任何高低之分,关键还是看质量。

    就目前来说,邵耀的选择还没有陆煦那么多,但和拍《命悬一线》之前相比,他接到的片约翻了好几倍。

    ……

    看过春节档的八卦之后,陆煦继续拍新片,他唯一庆幸的是工期不赶,木琅导演更重品质而非速度。

    反正陆煦每天睁眼就看到导演,导演睁眼也看到他,互相督促,互相大眼瞪小眼。

    客观来说,剧组的进度并不慢,陆煦和导演合作了那么久,默契自然还是有的,导演哪怕只是发出最简单的音节,陆煦也能立刻明白。

    演绎马彦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后半部分剧本里,马彦文的恶意被展现了出来,但他的恶意又不同于陆煦以往演过的幕后boss的疯狂,只是一个普通人内心深处所隐藏的恶意,不去细究的话,这种情绪根本不会被察觉。

    剧本里没有马彦文痛哭流涕懊悔的剧情,陆煦自然也不会演出来,到结局,也只是马彦文所隐藏的恶意被揭晓而已。

    因为他的朋友是一个好人,但他的朋友死了。

    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马彦文那样的人,朋友既然是个好人,就不会只对马彦文一个人友好。

    被朋友悉心指导、私下里偷偷援助的学生记得他的恩情,被他帮助过的陌生人记得他的恩情……甚至,在朋友居住的小区里,被他送过伞、被他开车送回家的保洁阿姨在他墓碑前送上了花。

    他对世界如此友善,回应他的并非全是恶意。

    这才是马彦文隐藏着的一面被发现的真实原因。

    陆煦挺喜欢这个结局,不仅因为剧本圆回来了,也因为对于马彦文的朋友而言,他所付出的一切还是得到了回报。

    马彦文对他的污蔑、冤枉,对他死亡的蔑视,也终究得到了报应,法律没有能完成的部分,法律之外的一双手替他完成了。

    剧本里同样没有点明马彦文的结局,总而言之,不是什么好结局就是了。

    剧组杀青之前,陆煦把角色里里外外又琢磨了一遍,算是吃透了角色,至少木琅导演对他的演绎没有异议。

    倒数两三场戏,陆煦着重展现马彦文的卑劣——知晓朋友死时得意洋洋的神情、将自己卑劣的品格施加于朋友身上时那份扭曲的快感……用木琅导演的话说,这样的陆煦,任谁见了都想揍他一拳。

    “情绪把握得很好,再继续!”木琅给陆煦比了个继续的手势,拍摄便继续开始。

    对朋友来说,这辈子做的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是结识了马彦文,若非好心,这两人永远无法产生交集,不过剧本倒没有强调人不该有好心这一点,只是更突出马彦文的恶意罢了。

    最后一场戏拍完,陆煦只觉额头渗出了汗,后背也被汗水浸湿了,虽然马彦文不深沉、不邪恶,陆煦演绎这个角色却耗费了很多心力。

    “呼……好累。”

    木琅看了会监视器,给陆煦递了杯水:“拍累了?”

    陆煦长长呼了一口气:“确实比较吃力,适应下来就好了。”

    在他接的剧本里,马彦文算是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角色,他不同于柏千山,柏千山的伟大是出现在一个个事迹中的,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即使对他这个人毫无了解,观众脑海中依然可以勾勒出柏千山的角色形象。

    陆煦当时演绎柏千山,其实也是从事迹去推的,但马彦文不同,马彦文的坏是骨子里的,没有任何前因后果,他就像长在阴沟里的老鼠一般,自然而然便产生了阴暗心理。

    两个角色分不出难易,只是演绎方式不同罢了,对陆煦来说,二者都不容易。

    对马彦文而言,痛苦的其实不是自己藏匿了朋友的死、对之视而不见这个事实,反而是自己阴暗的一面被赤裸裸地扒开。

    他之所以把朋友正面的形象强加在自己身上,因为他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永远无法成为朋友那般温暖的阳光,他永远是阴暗的,但他可以伪装,可以让自己真实的一面不被任何人知晓。

    他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但他最终还是被发现了。

    演绎这个角色的时候,陆煦一直在尝试解读角色的阴暗心理——他永远无法和马彦文共鸣,也无法共情,像柏千山就很好理解很好共情,包括他演过的那些反派,他们的行为背后都会有一些深层的原因。

    《反转都市》里的“罗鹰”也是个反派,但那是一个漠视生死、掌控一切的反派,看起来更具逼格,也不需要去探究罗鹰行为背后的逻辑。

    换而言之,罗鹰生存在一个邪恶都市,这里本来就没有是非逻辑,观众也不要求罗鹰拥有是非逻辑。

    马彦文却不同,马彦文所处的是一个拥有稳定社会关系的环境,他所做的一切都违背了正常的是非逻辑。

    恩将仇报本就是一段正常关系中不该存在的。

    陆煦研究马彦文这个角色的时候,写出的篇幅几乎赶得上一篇论文。

    陆煦记得,之前有人建议他写演柏千山的心得,陆煦写是写了,但没有发出去,等新片上了,他打算有空把两篇文章同时贴上网。

    ——起一个留痕的作用,既然他努力了,就有必要被看到。

    总而言之,马彦文这个角色演得他很累,如果有可能的话,陆煦后续不想再接了。

    但与此同时,这个角色带来的挑战性也是无可比拟的。

    陆煦忍不住对导演建议,下次有类似角色的话,可以再找他。

    木琅瞅了他一眼:“你不是嫌弃角色坏吗?”

    陆煦睁着一双大眼睛:“角色坏,不代表我坏。”

    木琅:“……”

    导演表示无话可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