惦记: 【end】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惦记》 【end】(第4/7页)

    到了?后半夜,队员们终于陆续安顿下来。左渔深吸一口气?,整个人显得有些疲惫,阖着眼皮,背靠墙壁,脑袋轻轻倚在上面。

    其中一名队员擦完脸出来,转身?回?房前,视线从她身?上掠过,接连扫了?好几圈,然后脚步一停,回?头。

    “嫂子?”队员拥有一张稍显稚嫩的脸庞,语气?中带着一丝激动和不确定,“真的是你?,我在许队那儿见过你?。”

    左渔睁开眼睛,目光落在他脸上。

    “你?长得真好看。”这名队员嘻嘻笑着来到她身?前,更加确信了?自己的判断,“我认人的能力很好的,许队手机屏幕上就?是你?的照片。”

    左渔愣了?一下,随即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温柔的笑意。

    “是吗?”她轻声说?道,心中却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队员见她笑了?,脸上也绽开了?笑容:“是啊,许队每次看手机的时候,脸上的表情都很不一样。那时候我们就?猜,屏幕上的人一定很重要?。”

    左渔心里温暖而酸涩。她抬眼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面孔,忍不住地轻轻开口,问道:“你?们许队他……伤得重吗?”

    队员挠了?挠头,叹了?一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不轻。他受伤后,我们都劝他先撤,毕竟他可是我们的头儿,他的命比谁都重要?。可他怎么都不肯,就?说?自己是队长,该他去。”

    左渔听了?,心里像被?什么紧紧揪住了?一样。她垂下眼帘,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些。

    “嫂子,”队员说?完,转身?面对左渔,语气?变得郑重,“队长用?命护着我们,我们也会护你?的,绝对心服口服的那种?。”

    左渔心中的酸楚愈发浓烈,她感?受到这份沉重的承诺,但不想让队员们为她分?心。于是,她努力藏起情绪,露出轻松的笑容。

    “不用?护我,我又不上前线,你?们把心思都放在任务上就?好。我们尽早将救援物资重新补给,大家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明白了?,嫂子。”队员答应道。

    左渔点点头:“早点休息吧,明天下午一起去机场,南航运来的物资要?到了?。”

    队员拍了?拍胸脯,笑着保证:“没问题!”

    翌日,左渔从机场验收完补给物资回?来,便接到了?技术人员的报告。

    经过检查,队员们开回?来的大巴车被?判定为彻底报废的状态,已经无法继续使?用?。

    然而,若想成?功将108名被?困人员接应出来,他们还需要?几辆可靠的交通工具。左渔深知时间紧迫,立即与?领导讨论新的方案,争分?夺秒地寻找替代车辆。

    次日晚上8时,左渔终于联系上了?当?地的一家外资企业,迅速敲定协议,包下了?两辆客车和一辆装载物资的卡车,为紧急撤离任务做好了?准备。

    终于,在队员们休整到第五日时,许肆周传回?了?消息。

    他在布达罗亚北部第一大城的西郊找到了?被?困的108人。这些人失联了?长达两个多月,在炮火威胁下始终藏身?于地下的防空洞。

    许肆周找到他们时,一群人士气?大振,但由于物资缺乏,部分?人员受伤,体力和精神都经受着极限考验。外面又响起了?猛烈的轰炸声,若继续行进,整支队伍恐怕只能再坚持72小?时,行进距离也非常有限。

    但坐以待毙就?是死路一条。

    许肆周始终沉着冷静,迅速分?析局势,选取了?30多公里外相对安全的小?城——维什贡,作为汇合点。

    他当?机立断,召集起队伍内尚有余力的青壮年,连夜商量出一套撤退到维什贡的方案。

    同时他将消息回?传至左渔,让救援小?队迅速带着医生和补给物资前往维什贡。

    从这里到维什贡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R2公路。

    这条路非常险峻,沿途设有武装关卡,被?反叛军势力把守着,要?想带着这108人撤离,必须有人打先锋,摸路的同时跟所有关卡的人武装分?子打好招呼。

    但无论是谁去,这一过程的风险都极大,不仅可能会被?人用?枪口指着脑袋,还可能面临被?乱枪射杀的危险。

    可是有些事,即使?再凶险,也必须有人去做。

    当?天十点,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当?得知许肆周将亲自充当?急先锋,上阵跟武装分?子交涉时,所有人都被?他的这份魄力震撼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大家都清楚,在这次任务中,许肆周已经付出得太多太多了?,几乎是以命相搏。

    清楚内情的人都知道,他对得起司淮这个名字。

    当?年老爷子以命守护祖国河山,而如今,他身?上刻着老爷子当?年的影子。

    或许是许肆周在前线奋不顾身?的付出,所有人突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仿佛拧成?了?一股绳。

    每个人的眼神都变得更加坚定,沉默过后,迅速转入了?待战状态。

    气?氛在瞬间变得紧张而又充满决心。

    当?听到需要?医护人员随队行动时,所有医生都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没有人退缩。

    就?连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护士、救援人员和退伍军人也都纷纷表示愿意加入。

    若有战,召必回?。

    最后的救援队由六名队员和三名极有经验的医生组成?,他们带上救援物资,火速从边境线出发。

    这一次,他们绕开危机四伏的首都和中部交火区,依据许肆周布置的路线,北上穿越沙漠,前往维什贡展开接应行动。

    救援小?队出发后,左渔跟随有关部门商量救援成?功后的撤侨方案,在极短的时间内制定了?多达15个预案。

    任务重,责任大,所有人争分?夺秒地行动。

    经过外交谈判,中方最后做出决定——为了?防止更多变故,尽早将人接回?,在距离维什贡最近的军用?机场,派遣南航一架波音737飞机执行撤侨行动,撤离中国公民。

    得到撤离指示后,左渔随队出发,前往DT军用?机场协助撤侨,同行的除了?外交官还有战地新闻记者。

    然而,一行人抵达机场后不久,便接到消息称反叛军与?政府军的谈判进展不顺,一旦双方没谈拢,布达罗亚的局势可能再次恶化。

    这意味着,留给他们的撤侨时间至多只有72小?时。

    否则一旦开打,就?会再次封路了?。

    幸好,随后的24小?时内,捷报频传——

    许肆周与?反叛军交涉过后,成?功带领着108人安全抵达维什贡。

    次日,救援小?队在沙尘暴中有惊无险,顺利穿越了?沙漠。

    紧接着,第三天,极限时间,两支队伍成?功在维什贡会师。

    救援小?队的到来让被?困的108人看到了?希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