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国师宠妻日常》 80-90(第15/30页)
贾政如今是太常寺的官员,虽然是太上皇一道圣旨下来收回了他的职位,但也要走正常程序的。
就是先太常寺,然后礼部,最后吏部。
顾庆之可以借着祭祀的名义去太常寺跟礼部,去吏部就只能打着关爱同僚的名义去了。
不过皇帝既然给了他这个单子,那就证明他现在过去,贾政一定还在礼部。
顾庆之一路到了礼部的院子,进去交了单子,跟今日坐堂的官员说了几句,又听他们微笑着名为抱怨实则是炫耀讲了讲殿试的安排,一顿闲聊出来正好跟贾政打了个照面。
贾政身上的官服已经换成了常服,神情稍显恍惚,都没怎么看路。
“政公。”顾庆之拱了拱手。
贾政脸上的确是能看出来气愤的,不过也有困惑。
人人都知道安国公跟太上皇不合,他的官位是被太上皇收回去的,理论上讲应该是跟安国公没关系的。
可他既然出现在这里,那就有关系了。
“顾大人。”贾政也拱了拱手,“事到如今,顾大人还能来送我一程,下——草民倍感荣幸。”
听着是云淡风轻态度还挺好,可罢官啊,能看破红尘没点情绪起伏?
这就不正常啊。
能装成这个样子,就证明他内心还波澜起伏呢。
顾庆之亲切的笑了笑,道:“政公莫要灰心丧气,俗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要看,罢官对政公来说,其实是好事。”
贾政跟早上的贾赦一样,也是一脑门子问号。
他觉得说罢官不是坏事都够离谱的了,可安国公竟然说这是好事?这么好的事儿给你你要不要?
贾政站定,“愿听其详。”
“当初我封了锦衣卫千户,勉强算有了一点人脉,也请人去查过荣国府众人——您别担心,就是熟悉熟悉,不是为了报复。”
贾政眉头皱了起来,想说话又不知道说什么。
“政公自幼便酷爱读书,原本是要科举的,若不是您父亲死的早,临终又上了一本,您何苦会因为恩推官这个身份被同僚排挤呢?恩推才能升到五品,可科举出身,是能升到正一品的。”
贾政已然明白他要说什么了,可正是因为明白,他越发的错乱了。
这不可能是好事!
但是我能考科举了。
“我还记得政公那本快要翻烂的《大学》,政公心性领人佩服。我想政公不如好生读书,明年从县试开始考,与其整□□你那不爱读书的儿子,不如自己考,您觉得呢?”
顾庆之的语气越发的梦幻了,“朝廷又不限科举年纪,太上皇也没说不叫你科举,政公做官多年,各种表、章、疏不在话下,策论也难不倒你,书法练了这许多年,更是有了自己风骨,无非就是八股,这又有什么难的?”
话是没错,可贾政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若不是太上皇收回您的官职,您哪里有证明自己的机会?父亲临死前求来的官职,太上皇亲自封的官职,这哪里敢辞官呢?这么多年,这么大的压力,您辛苦了。”
贾政神情恍惚出了皇城,在“我们有仇”的前提下,“我能科举,我能考中进士”这个念头深深的扎根在了他心里。
第86章 举报他,大家一起死!
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呢?
单看贾政眼色迷幻,嘴角上翘走出皇城就知道了,天知道他的一众前·同僚们都以为他疯了。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别说不敢从他眼前跑开,就是不小心对上眼神,也都是客客气气的打招呼,态度不仅和蔼,还得寻两处地方夸他。
有夸他人品端方的,也有赞他是逸群之才的,甚至最后还有个实在没词儿的,说他不染世俗,还引了苏仙的《墨君堂记》说贾政“群居不倚,独立不惧”。
竹子在文人心中是个什么地位,知道的人都懂,贾政原本就处在大悲后的精神恍惚间,如今又这么一大喜——
贾宝玉疯疯傻傻呆呆又时不时犯点癔症的性子也不可能是无根之萍,总得有点遗传。
贾政身上的癔症如今就被引了点出来,当然绝对没有贾宝玉那样严重。
回到贾家,也许因为太高的缘故,也许是因为他也走不了正门,更加因为素日见管了的原因,他都没发现大门上荣国府的门匾不见了。
正院里,管家赖大正带人一顿忙乱收拾东西,看见贾政身后跟着两个小厮进来,他忙迎了上去,“老爷——您这是?”
贾政的形象绝对算不上好,官服叫人扒了,匆匆换上的常服也不整齐,官帽也没了,头发还有点散乱。
听见有人跟他说话,贾政长舒一口气,嘴角不由得翘了上去,“无事,我罢官了。”
这样惊悚的语言加上他脸上的微笑——
赖大被吓得退后一步,下意识去看他身后那两小厮。
其中一人做了个口型:从皇城出来就这样了。
懂了……二老爷疯了。???二老爷疯了!
赖大上前一步抓着贾政的胳膊,“王太医还没走,还在老太太院里。老爷赶紧去看看。”
“母亲又病了?唉……多事之秋啊。”贾政叹了一句,又起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完了,他没觉得自己有问题!
赖大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赶紧扶二老爷去老太太院子里!”
如今的贾家,是谁越清醒谁越难过,而且随着族长贾珍来阻止荣国公贾源这支要把他们家下人列进贾家宗族,贾家的下人也都慌了。
人多生变,更别说贾家这群早就被养出刁心的下人了。
但这就跟顾庆之没什么关系了。
贾家玩阴谋诡计前总得想好万一失败怎么办吧?总不能一点后路都不考虑,头一铁就直接莽吧?
赌徒上桌前也得先算好自己能输出去的筹码,不然最终结局就是倾家荡产。
带着皇帝赏的小粽子,顾庆之去了林府。
他家就他一个,就算是家里有冰窖,这粽子也得往十天半个月吃去,不如跟他师尊还有师姐分享一下。
“还知道自带干粮。”书房里,林如海小小的阴阳怪气了一下,然后道:“石涯居士送了明炉烤鸭来,晚上咱们试试这个。”
石涯居士?这人顾庆之也知道的,前一任潮州总兵,还两次大败入侵的南洋海盗,如今年纪大了,于去年年底被陛下召回京城养老。
他安顿下来就开了饭馆,如今算是试营业阶段,时不时给朝中同僚们送些菜品试一试。
“这爱好也算是归隐田园了。”顾庆之笑道,“他倒是知道我喜欢吃鸭子,还知道我喜欢在师尊家里吃饭。”
林如海呵呵两声,抽查了他背了一篇《孟子》又叫他详细讲了讲这篇说的是什么,才说去吃饭,路上还不忘跟他强调。
“四书里头,《大学》跟《中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