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霍当我爹,汉武帝追悔莫及: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卫霍当我爹,汉武帝追悔莫及》 100-110(第11/35页)



    刘彻:“……”

    你如今这副样子,很难叫朕相信。

    皇帝陛下虽然不相信,但还是耐着性子等待刘据刷完了牙。等小家伙露出一口干干净净的白牙过来,他挑眉好奇了:“那黑物不会染黑牙?”

    刘小据连连摇头:“不仅不会,口中还有一股很清新的感觉。”

    小殿下说着,将他父皇和母后的牙刷都取来,开始为帝后二人安利科普。无忧说了,一开始不接受牙膏也没关系,先用牙刷沾了牙粉刷牙,等习惯了慢慢接受牙膏也是一样的。

    等日后有空了,再研究研究旁的白色牙膏。

    果然,卫无忧没有猜错刘彻。

    这位就是个十足颜控,对牙膏也是一样。瞧着这东西实在太黑,还是不愿意尝试,倒是对那柄牛股牙刷十分喜欢,拿到以后便命四喜取牙粉来,亲自试验一番。

    皇帝陛下心急啊,都不等刘小据开口提醒,一通大力的横向刷牙之后,牙龈蹭蹭冒血,活像个刚吃完小孩儿的。

    刘小据叹息,无奈道:“父皇,忧儿说了,刷牙要上下刷才行,您这般横着刷对牙肉不好。”

    刘彻疼得龇牙咧嘴:“……不早说呢。”

    皇帝陛下留着血,含泪草草结束了第一次刷牙历程,用淡盐水漱口之后,不愿意再尝试了。

    时辰已经不早了。

    刘小据见今日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半,也不强求,跟刘彻与卫子夫作别,反身回自己寝殿去。

    等小不点走远了,刘彻悄悄对四喜招手:“去,给朕把那……牙膏拿来。”

    四喜端着牙杯牙刷躬身要去内室,又被喊住:“停下,把朕的牙刷都放下!”

    四喜恍然大悟,一旁卫皇后忍不住轻笑出声。

    刘彻面上挂不住,轻咳一声道:“朕就是瞧瞧,这什么新奇物,与我大汉有没有好处。”

    卫子夫熟练的递台阶:“是。予明白,陛下一切都是为大汉着想。”

    灯火葳蕤。

    案几上置着一杯水,一支牙刷,旁边再蹲着一小盅开了盖的竹盐牙膏,静静等待着皇帝陛下的糟蹋。

    刘彻将心一横,给牙刷蘸上牙膏之后,按照刘据的说法,呲着牙上下缓缓刷动起来。

    皇帝陛下掌握了诀窍,很快就将刷子挥舞的上下翻飞,好像不是在刷牙,而是在刷墙。

    与此同时,忘记带走自己牙刷的刘小据去而复返,推门而入愣在当场。

    皇家父子面面相觑。

    刘彻甚至还呲着一口牙,在灯火下显得尤其夺目。

    刘小据眨了眨眼,鬼使神差夸道:“父皇,您这牙真黑真漂亮!”

    第 206章  206(三合一,含3000营养液加更)

    元狩元年, 夏,蝉鸣初起。

    长安城中迎来一好一坏两个消息。

    颇让刘彻欣慰的是, 卫青霍去病此番果然没叫他失望, 连哄带骗“助”军须靡拿下了大乌孙的异己势力。老乌孙王扼腕叹息,却也知道于事无补。

    在陇西休整过后,两位将军便要留下部分精兵驻守, 率大军还朝。

    另一方面, 坏消息来的也十分突然。

    今夏,长安周边的重泉(蒲城)、栎阳(临潼)、怀德(大荔)等地的万亩旱地因为缺水,一直没怎么浇灌。如今麦子灌浆期刚开始,旁的地方忙着防治虫害,这几地已经旱死了不少小麦。

    刘彻皱着眉头听大司农说完现状, 缓声问:“往年大旱, 洛河引水可解,今年怎么回事?”

    这正是大司农忧愁的事情。

    往年, 重泉、怀德等地的农田都是靠着引水灌溉的, 从前特别不方便,看着这几地是万亩农田, 实际上全是旱地, 不好种。

    自从卫小公子弄出了水车和高转筒车之后, 最大的受益者便是这几地靠近洛河水源的农户们。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能将旱地浇灌好,也是一种本事。

    本来是喜事一桩, 坏就坏在今春春季便隐隐有的大旱预兆。

    从入春之后, 洛河,乃至京郊浐灞二河的桃花汛便大不如从前, 果然到了初夏,这农田水利上便出了问题。

    刘彻沉声:“之前,怎么不见你提起长安附近的干旱之事?”

    大司农哪儿敢啊,连忙躬身回话:“陛下,不知您是否还记得,长安城先前铺设道路的时候,卫小公子曾开过一种沟渠,将先前过多的雨水都汇聚到了峪口深谷的水库里。”

    皇帝陛下被人一提醒,想起来了。

    是有这么回事儿,当时霍去病还是侍中呢,被他派去督促此事。

    刘彻这回总算明白了,长安没有出状况,多亏了小无忧预留的一手。而远水解不了近渴,这却解决不了其他地方的旱地问题。

    君臣面面相觑,刘彻扬了扬下巴,叫大司农给他个痛快话:“这么大的事朕看你倒是不怎么急,说说吧,是不是有什么主意了?”

    大司农:“这供水的池子是卫小公子下命弄的,水车和高转筒车同样也是卫小公子琢磨出来的,因而,微臣认为……”

    有些专业的事儿就得让专业的人来想主意。

    当然,这话大司农没说出口,只拿眼神巴巴望向刘彻。

    刘彻抬眸对视一眼,心领神会,对他的臣子有些不满起来:“朕养着一群朝堂重臣,是叫你们遇到事情指着一个七岁的孩子,这么说你也不怕叫人笑话?”

    再者说了,朕自己的儿子都不怎么使唤,哪里就轮得到你们使唤!

    见大司农等人当真是想不出什么主意,皇帝陛下厌烦地摆摆手,叫人都退出去。

    未央宫内,殿门“吱吱呀呀”阖起来,将过于刺目的阳光挡在外头。

    刘彻在里头,默了半晌,忽而跟四喜说起了从前。

    “朕还记得,这小兔崽子头一回正儿八经见朕,竟然打着主意用细盐和温室蔬菜的技法跟朕做交易。”刘彻轻声乐了两下,叹道,“一晃两年都过去了,臭小子也长大了不少啊。”

    四喜躬身立在一旁,半晌竟有些反应不过来——

    咱们陛下这是听了大司农的话有了什么想法?还是说,单纯的起了些慈父之心有感而发?

    四喜猜不透的事情,向来就不会强行去揣测。

    这也是刘彻最喜欢他的一点。

    见皇帝陛下瞪自己一眼,起身要出去,四喜也连忙跟上:“陛下,这大热的天儿,您是要去哪啊?”

    刘彻拂袖:“天气不错,出宫转转。”

    不多时,皇帝陛下便坐在玉辂上出宫了。

    一同随行前往的还有霍光。前一刻还忙的分身乏术的他,在刘彻一声令下就随侍在侧跟了出来,此时还有些不明所以。

    郎中令负责的是宫中事务,陛下这一出确实令人费解。

    刘彻也不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