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农家哥儿在末世》 80-100(第3/29页)
白养了这些孩子,没什么要他们干的,还得定时过来投喂。可要不养这些孩子吧,这么大个宅子每个看着的人,也怕被什么不三不四的人给摸进来。
他略坐了坐就打算走,屋里氛围很尴尬,他在这儿自己不自在,几个孩子也不自在。沈青有些郁闷,自己花大价钱买的宅子,自己不自在个什么劲儿?
牡丹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客气,低声嚅嗫道:“天不早了,公子要不要用膳。”
他们在牙行,都是被牙人进行过培训的。该怎么伺候主子,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茶水什么时候倒,饭菜什么时候上,调、教的嬷嬷会教一点固定的章程。也不会教特别的深,因为每家的规矩都不太一样,一般来说买了新的奴仆,家里的老奴仆还要再教一遍规矩。像沈青这样从前一个奴仆也没有的是少数。
牡丹这话也是好不容易从脑海里搜刮出一点侍奉主子的记忆。
沈青原都起身了,听了这话忽然又坐了回去:“你会做饭?”他又看向剩下的几个孩子:“我记得你们中有两个人会做饭的,是谁?其他人呢,烧火、打下手会不会?”
他之前还想不到让谁来卖淀粉肠,这些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干嘛不用起来啊?
天快黑了,沈青约么着衙差肯定走了,才回了村子。不少人看见他都跟他打招呼再聊上两句。一来是作坊的事情放出了风声,大家最近对沈青都格外的热情。二来是今日村里确实发生了大事,看见谁都想聊两句。
“……你说咱这祖祖辈辈都靠山吃山,这贵人一来,说不让上就不让上了。”一个大娘颇为幽怨道:“这上哪儿说理去。青哥儿你说是不是?你以后还上山砍柴不?”
沈青有些尴尬:“……要是平常挖个野菜啥的,不往人家庄子附近走,想来贵人是不会介意的。”他脚下加快了步子:“我得赶紧回去了,我娘还在家等着我呢。”
苗氏今晚煮了一锅砂锅面,里头放了满满的丸子、酥肉、排骨,茄盒,面倒没放多少了。这茄盒就是今天她在桂香婶子家一起炸的,长茄子切成薄薄的片,中间夹了肉馅再裹面糊炸,外酥里嫩,香得不得了。两家一起炸,能省不少油!
“我也是,今天你桂香婶子和我说的时候,我都不好意思了。”苗氏叹气道:“你说这背着人发财,痛快了之后咋还有点小惭愧呢?”
也可能是背着真心待自己好的人,才会这样吧。要是关系不好的,她才没这想法!
“我寻思着明天就除夕了,要做年夜饭,今晚就没多做。”苗氏把砂锅端上桌。
沈青却微微打了个饱嗝。他今日在城里尝了几个孩子做的好几样吃食。
主要是两个姑娘和两个小哥儿,虽然年纪还小,但也做得有模有样的了。村里不大让小子下厨,那两个小子都不会,倒是烧火还烧的不错,也能打个下手。“娘,我想着以后有空,您多去几趟教教他们厨艺,以后咱们村作坊做出来的淀粉肠,就让他们几个在城里卖。”
别看淀粉肠和烤面筋只需要简单的烤或炸,再撒上些作料,可对火候的控制要求却不低,还是要多练练厨艺,培养一下下厨的感觉才好。今日沈青吃了几个孩子做的饭菜,最大的感觉就是抠搜!
可能因为穷苦出身,哪怕沈青在仓房里堆了米山面山,几个孩子也是油不舍得放,盐也不舍得放的,做的都是最普通最没滋味的农家饭菜。
“这是啥大事儿?”苗氏道:“就是几个孩子是不是年纪太小了?”要搁她,这么小的孩子卖的吃食,她是不敢买的。
第083章 兰塘·过大年7
第八十三章
沈青想了想:“那就再从村里挑选两个, 和那几个孩子一块在铺子里,还能互相牵制,以免哪一方不听话了。”
其实按远近来说, 该选连二婶家的连实,或者桂香婶子家的赵石头。不过沈青又觉得, 让村里人凭能耐竞争也挺好。一来连实和赵石头都是老实性子不见得能做好生意,二来为了这个去县城做工的位置, 村里人不也得敬着自己家?
此时有个“贵人”做幌子, 倒也不怕压不住。别看一些人在村里吆三喝四的,出了村子随便碰上个城里人, 都恨不得夹紧尾巴。沈青只需假做贵人的爪牙,必要的时候把贵人的名头拎出来当个挡箭牌就行。
沈青打的算盘好,而另一头,桂香婶子也正在家里说这件事。她向来是个嘴严的, 儿子媳妇都没告诉,进了被窝才跟自家汉子透了个底:“……说是那贵人已经被青哥儿说动了,愿意在咱们村开作坊,做好的东西他们直接收,不用咱们村操心一点。让你给选一块大点的地皮,翻过年来就能动工。那作坊最好是能靠着大路, 将来运东西方便。买地皮人家贵人给钱, 还要在咱村里招人盖房子,这又是一笔进账。”
“啥,真这么说的?”赵有当也激动了。做村长的,谁不希望自己村子越来越好啊?因为自家村子稍微穷些, 他在外行走都比石渠村的村长矮一寸。这作坊要是能开成,村子里富裕了, 他在乡里腰杆子也能挺直:“青哥儿既然已经得了贵人的准话,那咋还当着那些人说这事儿还没准呢?吊得大家胃口。”
“春蕾亲口和我说的,还能有假?”桂香婶子哼哼了两声,她这会儿也回过味儿来了:“为啥?我看呐,青哥儿是打算抻一抻村里人呢。好处来的太轻易,这人就不珍惜了,也不知道感恩!你都不知道自从青哥儿卖了野猪挣了钱,村里头多少说酸话的,今天还有人说,贵人把那山买下来了,以后看青哥儿上哪儿砍柴去。就那样的人,凭啥对他好啊?”
“哪有你说的那严重,都是一个村的,那人就是嘴碎一点,没坏心。”赵有当打了个哈哈。他其实是个软面性子,不太喜欢把矛盾放大,爱和稀泥。也就是因为这,当年老村长才做主给他娶了桂香婶子做媳妇,两个人互补。不然就他这个脾气,在村里镇不住!
桂香婶子眼睛里可不容沙子,腾地撑起身子,被窝里的热气儿都被放跑了一半,赵有当连忙给她又按了下去:“哎呀哎呀我不该这样说,你别急啊!”
“知道就好!”桂香婶子不满地瞪了自家汉子一眼:“青哥儿是个有良心的好孩子,他娘也是个实诚人,咱对人家不错,人家才跟我掏心窝子说话呢。还说这作坊将来还要让咱家帮着管——青哥儿是敬着你这个当村长的,就比村里那些碎嘴子强百套!我还丑话说在前头了,这作坊开起来,你别再整你那套,天天和稀泥捣糨糊。这作坊可不是咱们村子的财产,是人家贵人看中青哥儿才得来的,就得丁是丁卯是卯!”
“成了成了,我答应你就是了。”村长躺在热腾腾的炕上,许是睡前多添了一把柴,这会儿躺在上头直觉得烫后脊梁。心里琢磨着媳妇的话,开作坊肯定于村子是个好事,但他咋总觉得,这村里的天要变了呢?
还有,“这东山让不知道哪儿的贵人给买了,青哥儿又遇上了外地来的贵人。你说这哪儿来的这么多贵人啊?”
第二日就是除夕了。沈青起了个大早贴对子。这对子是从石渠村买来的,每年石渠村里的两位秀才都要写好些对子,便宜卖给自己村的人,外村的来买就多添一文,也不算贵。就算再穷苦的人家,过年也要舍了这几文钱给家里添添喜气,赶赶年兽,两位秀才公零零碎碎也能挣个润笔钱。
沈青家买了两幅对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