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19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越考科举》 190-200(第20/34页)

,那以后大家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王家也不会靠拢太子,太子一刀杀人的事,还历历在目。

    楚大学士支撑王家多年,他家内里,说不定还有怨言。

    就算表面没有,内里的事,谁又能猜测呢。

    李家跟吴家跟那两家也有仇,所以见自家没有希望,直接转头支持纪元。

    纪元上来,对所有人都好。

    至少他这个人公平公正,不会拿权势压李家,吴家。

    这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眼看太子府里争论不停,纪元像是局外人一般,谁都看不出他的表情。

    可他又是这场争斗的漩涡中心。

    等大家都看向纪元的时候,纪元道:“殿下还是先去求见皇上吧,此事还是你们父子之间商议最佳。”

    太子这边的人冷静下来。

    李家跟吴家何尝不知,可他们不会让王家上位,明显会再次劝阻太子。

    他们这边的谈话,皇上自然不知道。

    他所知的,就是朝中大部分官员,似乎都倒向太子。

    都在支持太子。

    这样的认识让他脸色难看。

    也许在这一刻,他已经彻底理解父皇,彻底理解当皇上的不易。

    纪元并未在这事上纠结太久。

    工部如今的事情太多了。

    路要修,工厂要建,工会也要扶持。

    有着做不完的事。

    当然,也有好消息。

    南齐府那边的路已经修好了,一共修了四条路,都是通往滇州府。

    如今两地已经彻底打通,当地的刘知府更是让两地百姓多来往。

    加上刘知府带过去的橡胶技术,以及占城稻,让当地百姓很快接受如今的生活。

    水泥官道建好,更是让他们知道,做天齐国百姓有多好。

    朝廷还免了他们一年的赋税,实在是缓解了他们的压力。

    中间也有问题,刘知府的信件里说,河辉国一些旧党还想夺回河辉土地。

    当地早有准备不说,还被当地新成立的伐木会打跑。

    南齐府的伐木会虽然刚成立没几个月,但已经组织起来。

    按照他们的话来说,日子从未这样好过,凭什么让他们再回去。

    刘知府说,这些人以前是伐木的奴隶,每日砍树,但是没有一点酬劳,完全是家奴。

    让他们过之前的日子,他们第一个不同意。

    只要南齐府越来越好,根本不用担心这里的安全。

    而且南齐府也建了个蒸汽纺织厂。

    当地的纺织行业也有自己的特色,刘知府准备大力发展。

    这些也得了工部的支持。

    从朝廷工部安排下去的官员,很快就会过去,帮助他们在当地修建工厂。

    同时,还有比独国的比独港同样在修建。

    宁安州跟比独国之间的道路修了一半,招募不少周围的百姓修建,不过道路太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但那边的比独港已经在动工了,两边同时做事,效率会快很多。

    珊珊那边来信,说是那边想做工的百姓很多,而且天齐国以外的百姓工钱便宜,今年的速度应该会加快一些。

    预计永康六年,道路跟港口都可以大致完工。

    而她,应该会在永康七年,或者八年的时候回京。

    也就是下次乡试结束,程亦珊相信自己,可以靠着宁安州乡试成绩,被提拔上来。

    纪元嘴角微微上扬。

    他也相信。

    这封信先回了,又让人加急寄出去。

    其他的信件一一拆封。

    肃州的情况更好一些,如今的肃州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富裕地方。

    一座水泥工厂,足以带动当地的税收了。

    加上水泥厂大部分利润也发给工人们,也算给天下的工厂做了榜样。

    蔡丰岚把那地方治理的极好。

    吏部的任命文书也在今年年初发了过去,蔡丰岚会是肃州正式的知州。

    白和尚在第三个任期,辗转去了粤地,信里他说,他已经蓄了头发,不过在粤地又有种想剃发的感觉。

    没办法,那里实在是太热了。

    白和尚在粤地为罗定州的通判,在他的扶持下,当地的工会,工厂都有序展开。

    白和尚还道:“工会在此地,简直一呼百应。”

    “本地宗族势力很强,既好也不好,但工会也算契合他们的想法。”

    “他们对蒸汽船非常感兴趣,还有一家子的船只,从天竺回来,最远的,像是从地中海而来。”

    白和尚说的地中海,就是纪元给的名字。

    跟纪元猜测的差不多。

    地中海附近的罗马帝国发展也很迅速,他们虽然还未开启工业文明,但商贾贸易还是很频繁的。

    因为橡胶的缘故,跟粤地的交易量越来越大。

    这样的交易并不意外。

    船只的技术也在迭代。

    最好的技术,肯定还是蒸汽船,太子参与的那部分。

    纪元回信,让白和尚所在的罗定州进献海外宝物给太子。

    相信太子,肯定会很感兴趣。

    还有建孟府的殷博士,殷博士说,当地的炼铁行业也形成了规模,开了蒸汽炼铁厂。

    当地知府牵头的,还跟上司请求,让殷博士也参与。

    不出意外的话,殷博士不再是学官,而是职官。

    毕竟当年的蒸汽机研究,也是他最先牵头的。

    这事被建孟府知府知道,肯定是要拉着殷博士一起做事的。

    天齐国各地,都已经习惯蒸汽机,并且抢着建造蒸汽厂。

    如果说最大的蒸汽水泥厂在肃州。

    那最大的蒸汽纺织厂,就在松江府。

    黄阿婆建起来的纺织厂,招收了近三千的女工,如今都是熟练工了。

    像南齐府想要建造纺织厂,就要从黄阿婆的厂子里请人去帮忙。

    所以纪元所在的工部,特意单开一个部门,把厉害的技术女工招进工部,成为工部女官,便能去支援各地。

    此事也有人反对。

    可还是那句话。

    谁家没有女儿。

    越是大家族的女子,越容易学到这些技术,越能掌握知识。

    堵住这条路,也是堵住他们自己的路。

    加上纪元在这几项事情上,简直说一不二,推进的也很迅速。

    整个天齐国,都在因为新技术的产生,而发生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