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150-16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穿越考科举》 150-160(第3/35页)

发,四月二十,终于踏入建孟府的地界。

    马匹一路狂奔,四月二十三,终于到地方了。

    四年没回来的建孟府。

    他终于回来了。

    还是熟悉的建孟府,还是熟悉的乡音,还是热闹的人群。

    安大海忍不住道:“终于回来了!”

    周围不少人看过来,见他们风尘仆仆,笑着道:“回家了?”

    “嗯,回家了。”纪元笑着道。

    他们两个都没去还马匹,便去找殷掌印。

    殷掌印还在此地做事,官学的官职没那么容易变动,只能慢慢熬出头。

    否则为何许多人都不愿意来做学官。

    殷掌印却觉得还不错,在这里他家里安稳,还能陪着家人,把亏欠补给妻子儿子。

    还有刚刚两岁的小女儿,她那么小,不好跟着自己东奔西走。

    其他的,则是跟着府学的数科高夫子一起研究蒸汽机。

    虽说蒸汽机没研究出来,但炼了不错钢材,还做了几个不错的手炉。

    这样的日子也挺好的。

    就连京城的纷争都离他很远。

    最近几日,殷家则在门口等着。

    纪元最近要回来,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反正等着就行。

    特别是殷小一殷茂,他今年二十二,之前考上了秀才,早就不像之前那般幼稚,可动作却一点也不稳重。

    “纪元,不对,纪大人什么时候到啊。”

    两岁的殷二妹道:“哥哥,你怎么一直夸纪元,他很好吗。”

    殷茂听到这语气就想笑:“三妹,之前你哥我也是这样讲的,后来就认他当弟弟了。”

    “我不是三妹,我是二妹。”

    殷夫人无奈:“纪元可是从四品的官职,比你爹官职都高,不该那么喊。”

    殷茂心里清楚,他也只在背后过过嘴瘾啊,而且只在家里说的。

    院子里在躺椅上研究设计图的殷博士放下手里的书,今年四十五的殷博士不见老态,估计是这些年日子安稳,反而富态了些。

    殷博士道:“要不再去看看,依照纪元的性子,他肯定不愿意在路上耽误时间。”

    正说着,风尘仆仆的两个人便到了。

    殷茂大喊道:“纪元!”

    纪元笑着看着熟悉的老师,师娘,大哥?还有个不认识的小妹妹。

    “是我,我回来了。”

    “学生纪元,见过夫子,见过师娘。”

    第152章

    第152章

    云收雨过波添, 楼高水冷瓜凉。

    建孟府一处小院里,纪元吹着凉爽的晚风,吃着井里冰过的新鲜瓜果。

    早夏的暑气渐渐散去, 安大海跟纪元两个的奔波辛苦也被抚平。

    还是家里好啊。

    两人发出同样的感慨。

    洗过澡, 吃过饭, 再吃个瓜果消消食。

    纪元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殷茂讲着滇州府的事, 从当地的风俗讲到当地的方言,还有梯田的壮美,茂密的森林,再有鱼虾环绕的环境。

    听得殷茂两眼放光,恨不得自己都去一趟。

    但再说到那里山高路远,又有多少凶险, 山上的狼群多得吓人,高耸的山崖稍不注意便会直接坠落而亡,尸首都找不到。

    以及当地的蚊虫蛇蚁,也不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

    程教谕的侄女, 还特制了驱蚊粉, 雄黄粉, 但蚊虫依旧恶劣。

    这又听得人胆战心惊。

    安大海还说:“那边的牲畜别的还好,吃喝是不愁的,就是怕毒虫毒蚊子,有时候咬上去,不到片刻牛羊就会咽气。”

    这种情况当然不算多,可若那虫子过大, 小牛犊确实经不住。

    总之, 那是个好地方,也是个需要人力改造的地方。

    而当地人, 世世代代都在改造当地的地貌。

    这些说完,殷博士听得也是津津有味,随后道:“这些先放放,那个占城稻,是怎么回事?”

    殷博士还未听到回答,门口就来了几个人。

    准确说,两家人。

    李锦带着他的妻儿过来。

    还有当地东市第一街最大的书坊少东家,二东家。

    也就是周家兄妹俩。

    他们听到消息之后,立刻就要过来,但还是沐浴更衣,又亲自备下礼物,这才过来。

    众人看到纪元,只觉得几年不见,他已经是青年人的模样,但眼神的锐气依在,只是他惯爱笑,把这股锐气给藏了起来。

    “四年不见,你可终于回来了。”李锦上前,他娘子则拘谨得很。

    对方到底是状元,如今还是从四品的官员,这次调任,说不得还会升迁。

    哪能这样随意啊。

    纪元自然不是计较这个的,甚至还给他家小孩准备了个红封。

    红包一发,气氛就更好了。

    蔡丰岚没来的原因也简单。

    他考中进士之后,一直留在翰林院做事。

    从化远四十二年考中,距离现在,也一年了,估计也在等待外派。

    纪元当时也是这个流程。

    蔡丰岚今年二十九岁,化远四十一年第二次参加乡试,不仅成绩优异,第二年的会试还考中了二甲。

    这让岳家周家,不知道有多开心。

    当年蔡丰岚第一次会试没中,不少人还在背后笑他们压错宝了。

    但这两年情况完全不同。

    蔡丰岚也是够争气的。

    而且他在二十八岁考上进士,已经很好了。

    李锦则不同,他连考两次乡试不过,确实有些灰心丧气。

    但他家底厚,可以供他继续再考,他跟妻儿在这也算悠闲,他年纪也不算大,还可以继续考。

    科举这事,本就不简单。

    考到三四十,那是常有的事。

    不是所有人都跟纪元一样,可以年少中举中进士。

    不过虽是三四年未见,大家看纪元还跟之前一样,心里也松口气。

    这些年也见过了扒高踩低的人,纪元还是跟之前一样啊。

    大家聊起来之后,也提到同样的问题。

    “占城稻怎么回事?”

    真的像传闻那般,二到三个月就能成熟?一亩地的产量三四百斤?

    多少种稻子的地区,不知道有多兴奋。

    他们建孟府产的虽然是麦子,可依旧对此很感兴趣。

    这可是实打实的粮食。

    让天下百姓都很振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