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80-90(第4/42页)

    真正目睹事变发生当场的,其实只有王帐中人,要么死,要么已经被尽数控制了起来, 要么本来就是自己人。

    真相到底如何, 全凭吕布一张嘴胡编乱造, 反正没人站出来质疑他。

    吕布还在文书中强调,念忽必烈与当今圣上乃一母同胞,才华匪浅,故不吝特赦之。忽必烈若肯结束流亡生涯,回归本朝,同心效命,仍不失为帝国上将军也。

    他特别不解,为啥给忽必烈这么好的待遇啊,难道不该是一纸必杀令,让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对此,陈宫微微一笑,作了回应:“若誓杀忽必烈,必然会有很多人出手保他。”

    忽必烈面对死亡威胁,极有可能拼死一搏,倒向阿里不哥。

    他在蒙哥大军中混了好些日子,探听消息无数,对吕布军队的虚实部署也知之甚详,这些信息将会极大地帮助阿里不哥进军。

    阿里不哥也会觉得有利可图,捏着忽必烈,就等于拥有了一张可以和皇室分庭抗礼的牌,从而选择答应他。

    阿里不哥:二哥,我难道是为了利益才保你?分明是因为你我兄弟情深,没想到你也有今天哈哈哈哈哈(扬眉吐气. jpeg)

    这是陈宫极力避免出现的一种情况。

    另一方面,即便一些原本置身局外者,譬如陆秀夫、张世杰的汉军,文天祥的文山军,也很有可能在此刻出手。

    对他们来说,蒙古汗位纷争越乱,帝国内部就越有可能陷入分崩离析,江南地区重回稳定、恢复汉人江山的几率也就越大。

    陈宫这么操作,等于是直接将冷冰冰的事实拍到了他们脸上。

    别想了,忽必烈起不了那么大作用,他即便回来,这江山也乱不起来的,你们还是趁早断了心思吧!

    眼下,忽必烈正在吕文德军中。

    吕文德自从自立称王以来,地跨千余里,空弦数十万,占据荆襄,直抵南方沿岸。

    若换到五代十国时期,大致就是南汉与楚政权的一部分,实力雄厚无比。

    虽说这地盘的很大一部分,都是趁着吕布西行、蒙古大军内乱的时候趁机收复的,基本没打过什么真正的硬仗。

    但架不住他运气好啊,兵多地广。

    而且又是第一个称王的,天然就占了优势,开设了行政小朝廷,大封百官,又开设了新一年的独立科举,并于首府岳阳设立了育贤、培才二馆,专门招揽不愿入仕宋廷的各路人才。

    就这般操作一通,居然还真挖到了不少沧海遗珠。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郑思肖,一位后来终身不仕元的遗民,擅画墨兰,亦工文字与兵法。

    他这年不过二十岁,因为忧心国事,前往临安叩宫门怒斥贾似道,要求改新制除弊政,坚决抗元,反被贾似道乱棍打出。

    郑思肖愤怒之下,拂袖而去,转头就揭了吕文德的求贤令,投入了荆襄王府,后续的一系列文书和政务机密,全部都是出自他之手。

    吕文德拉起了一干朝政班底,主持境内一干事务正常运转,从军事到民生,建设得居然还挺有模有样。

    他野心日炽,便开始图谋更进一步,去王尊,称帝号。

    反正这赵氏天下,从前也是靠陈桥欺弱主得来的,三百年运转至此,合该命数凋亡,王气终结,他如何不能当一当天子?

    但如今宋廷未灭,他就急急忙忙贸然称帝,显然会落人话柄。

    想要在短时间内兴集大兵,剿灭宋廷,对吕文德来说又甚为勉强,生怕自己这边一出动,周边的各方势力立刻开始活跃起来,准备偷家。

    他的治下,是标准的四面受敌的格局。

    北方渡河就是蒙古,往东是大片被吕布打下的地盘,从金陵往西南方向,一路延伸过来。

    而后还有一块较小的地盘是如今的宋廷,蒙古和宋廷之间还夹杂着李庭芝的武锐军,与荆襄的江陵一带接壤。

    再往西,陆秀夫与张世杰在川黔之地,始终是抵挡蒙古大军的第一线,经营日久,根基日深,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颇得百姓拥戴。

    虽无正式封号,自嘉陵江以西近千里,民间咸以“陆帅”、“张王”尊称之,不呼本名,人心所向,登高一呼而义师云集,顷刻而至。

    听说他们甚至已经在准备北伐之事,自蜀道北上,挥师直取长安。

    再往南,则有文天祥的文山军,大致占据了自隆兴府往下的大半个江南西路,还有整个广南东路,什么广州、潮州、惠州一路,直抵南海。

    总而言之,吕文德的东南西北四面,无论哪一个方向都很难搞。

    吕文德正在这边一筹莫展,听闻了忽必烈前来投奔他的消息,当真是喜上眉梢,仿佛已经看到了帝路尽头的帝王宝座在向他招手。

    第一个突破口这不就有了!

    二人相见的场景无比感人。

    吕文德作为荆襄吕氏政权的王者,堂堂天潢贵胄之尊,面对忽必烈一介去国亡命的蛮夷王爷,完全没有自矜狂傲,反而亲率官吏,前往郊外相迎,待之礼遇甚厚。

    忽必烈用尽平生演技,一通哭诉,痛斥自己所遭受的凄惨待遇,蒙古政权暴虐无道,何等不公!

    听得吕文德连连叹息,感慨不已,最后更是握着他的手宽慰道:“贤弟,勿要忧心,一切都过去了,快来与孤王共创大业!”

    忽必烈假惺惺地擦了擦根本不存在的眼泪,又听吕文德感叹了一番「蒙古南侵害我生民,直欲杀尽仇寇饮虏之血」云云,二人抱头痛哭。

    吕文德为了表示自己宽宏大量,收复蒙古帝国人心,特意分给忽必烈一支人数适中的军队,允许他掌兵,而不是直接束之高阁。

    郑思肖对此极力反对:“我观此蛮夷有人君之面相,绝非庸才,其一得兵,正如龙虎纵入风云四海,届时必将纵横捭阖,驱策四方,我们如何抵挡?”

    吕文德带着一股迷之自信说:“我既有意为帝,天下的一切人才合该尽数入彀中,岂能因为他出身蛮夷,就直接杀之?”

    郑思肖极轻地叹了口气:“曹操不杀刘皇叔,而有赤壁之败,苻坚未斩慕容垂,终在淝水战后亡国。前车之鉴在此,望君好自为之。”

    吕文德当时不以为然,他肯出兵帮助忽必烈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觉得忽必烈势单力薄,并且又处于绝境,只能够依赖他的兵力上位,做受他操控的傀儡之君。

    然而……

    此刻一见到陈宫撰写给吕布的诏书,他顿时觉得眉头一皱,觉得事情不妥,大不妥!

    合着忽必烈这厮根本没处于穷途末路的境地,万一他这边路走不通,忽必烈回家还能当上将,有这好事?

    既然如此,忽必烈怎么可能真心诚意为他效命,说不定只是把他当成上位工具人(忽必烈:哈哈,被你发现了)!

    站在同一条沉船上的人,可能会生死与共、并肩作战。

    但一边船快沉了、另一边还舒适干爽整挺好,肯定不会彼此信任。

    吕文德立刻翻脸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