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 50-60(第40/49页)
墙头草直接被清理了出去。
苏刘义等崖山行朝的骨干成员,当然,也是百官中能力最强的一波,也基本坐上了和那时相同的岗位。
值得一提的是,本来登基的人应该是赵昺的哥哥赵昰,即宋端宗,不料船入长江的时候忽起大浪,赵昰掉入水中,纵然及时打捞上来,还是因为饱受惊吓去世了。
和历史上他的死法一模一样。
所以,现在赵昺又成了唯一的天子。
对此,岳飞也只能感叹,是你的终究是你的。
崖山人哪怕远隔千里万里,哪怕在不同的时间,也终究会被奇妙的因果互相吸引到一起,组成一个团队。
期间,除了官军以外,岳飞还和各处大大小小的民兵和义军首领进行了合作。
他对自己的影响力大为震惊,本以为官方修祠立祀,就是为了表彰他的战绩,结果到外面转了一圈才发现,民间才是岳王信仰的大本营。
他见过各种奇奇怪怪的信仰道具,什么香炉,宝鼎,木牌,甚至还有小朋友捏泥人,对着他虔诚祭拜的。
观众们:!
天呐,岳王应该算是这个时代的全民偶像了吧,这绝对是真正意义上的英名永存,永垂不朽。
要知道,战争期间最怕的就是音讯不通,消息滞后,以至于各地完全无法形成有效地配合,只能孤军奋战。
岳飞这一套操作,完全将整个南方地区的有生力量都尽数动员起来,连接成了一个彼此呼应关照的主题,蒙元要想撕裂任何一处,都将面临此起彼伏的来援。
这完全就是开挂啊!
但是他值得。
观众们纷纷感慨,没有什么比看到一位英雄因为自己的盖世功绩而受益,更让人觉得愉快了。
别人都是啃爹啃老,岳飞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操作,那就是,啃从前的自己。
此前,有许多义师因为愤怒于宋廷的无能,以及长期以来对武人的压制和歧视,根本不愿和宋廷合作,只是独自默默奋战,在浴血的角落背负青天,最后也同样无人问津地死去。
史书根本不会记载他们的血勇,世人也很快将他们遗忘。
国家辜负了他们,但他们至死都没有背叛自己身处的这片土地。
其中的代表者就是谢翱和浙东义师,如今正在江西转战。
他曾从李庭芝手中救下了文天祥,短暂地追随过一段时间,但最终和宋廷选择了分道扬镳。
后世流传下来的只有他的诗文,至于他曾仗剑高歌,带着下属纵横捭阖,几次险死生还的壮烈,早就淹没在了岁月的洪流中。
此刻,谢翱神色沉静而清凉,一双冷眸中浸着无尽的星子明明灭灭,犹如刀剑的锋芒隐于深水中。
他郑重其事地问岳飞:“在下斗胆问一句,岳王来此约我共击蒙元,究竟所求为何?是为了扶持宋祚,还是……?”
岳飞颔首:“自然是为了救民于水火,至于宋祚,有何值得扶持的价值么?”
当然,他刘宋帝国的那个「宋」,还是可以扶一扶的。
谢翱若有所思,忽然想到天子移驻扬州城之后,那里是李庭芝治下,也就等于完全受岳飞掌控。
这是一个彻底改变天下的机会!
岳飞告诉所有的义军首领们,他们这次行动,不为宋,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天下汉人衣冠。
义军首领们不愿和宋廷合作,却选择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坚定地支持岳飞。
他们没有打出「宋」的旗号,而是直接使用了「岳」字旌旗,很快,两广福建之地,如春风遍野般涌起了一支又一支的岳家军。李庭芝、姜才等人闻讯,也再度宣扬了自己作为岳家军的身份。
身为传奇主角的岳王,远比自发投降的宋廷更有吸引力。很快,无论是哪一个地方,岳家军的数目都已经远远多于官军。
众人以红衫为号,有的仅仅数百人,有的成千上万,一处又一处的星火蔓延,烧彻了蒙元大军的崩塌之序幕。
……
岳飞这次回归扬州的路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他经过广南之地,讶然发现这里有一支军队,居然全员都在供奉祭祀他的神位,到那里一看,发现居然是当地的摧锋军。
摧锋军,是当年他亲手训练出来的岳家军的一支偏师。
如今隔世再相逢,岳飞觉得特别惊喜。
若说李庭芝作为岳家军四代目,是一种人才的代代传承,那么摧锋军百年如一日坚持抗击胡人政权,就是精神上的连绵不朽了。
然而……
岳飞很快看到,这支摧锋军过得很不好!
许多的士兵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民,发配在外的罪者,或是出生就低人一等的军户,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人共同组成了一支铁军,扎根在广南,牢牢把控住赣江流域,使元军铁骑不能寸进。
可是,他们为了这个国家抛洒热血,换来的却是——
一次又一次的鄙夷和粮草克扣,人在前线死战,而后军文官的斥令已至。
打赢了没有奖赏,一旦输了却会被重罚,甚至祸及家人。
就连任意两个小吏都可以过来欺辱他们的领军,肆意索要贿赂。
天幕前的观众都沉默了,有那么一瞬间,他们甚至觉得这支冲锋军还不如降元。至少元军忙着征伐四方,十分尚武,赏罚分明,绝不可能出现这种让人白白流血却不给奖励的事情出来。
但他们又知道,岳家军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他们至死不退,永远会守卫着身后的土地和人民。
即便这个国家,已经配不上他们的守护。
岳飞处理掉了那两个嚣张的小吏,又从其他地方,给摧锋军带来了一些急需的资源。
面对一双双因为见到他而激动渴盼的眼睛,他张了张嘴,第一次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
如果是,之前的岳家军三代领袖,他本人、毕再遇、孟珙的悲剧结局,还可以勉强找一些借口,说是时乖命蹇。
那么,现在的摧锋军,还有其他许许多多民间义军,这些人的遭遇,就让他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
宋廷从根子上就出了问题,一个重文轻武、不断拼命压制武将权限的政体,完全不可能与蒙元争锋。
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可是,在眼下的这种情况,武臣凭什么愿意为国而战,不惜死呢?他们在成为一名战士之前,总还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所需求的人。
将士没有自主权,没有良好的待遇,有的只是随时随地会到来的生命危险——那把即将对他们迎头斩下的利刃,可能会来自敌人,但更可能来自身后本该被视为坚强后盾、心腹之交的「自己人」。
如此格局,纵千乘之国,万人皆兵,复有何用?
视频那头,刘裕看到这里,颇为感同身受地说:“从前晋人也是如此,重文轻武,慕清谈玄理,轻世务武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