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爹妈穿七零: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带着爹妈穿七零》 240-250(第1/21页)

    第241章 小金库

    苏月的小金库是个木匣子,就放在她的一边床头柜里。

    床头柜是特别定制的,里面有块悬空的木板,木匣子正好能严丝合缝地塞进去,把木匣子放进去,外面再放其他东西,不仔细看,是不会注意到里面的木匣子的。

    另外,匣子上还有一把锁。

    苏月管这叫双重保险。

    年后回到京城后,苏长河要处理助学基金的事,苏月就说把小金库交给她爸。

    父女俩就跑到了苏月的卧室来清点她的小金库。

    苏长河看着闺女一层又一层地打开,嘴角抽了抽,他闺女安全意识还挺强,里三层外三层,至于吗?

    等苏月把小金库的东西全掏出来,苏长河立马改口,好吧,至于,确实至于。

    他闺女的东西有点多啊!

    苏月的小金库里面的东西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是各种首饰配件。

    比如温老太太给的羊脂玉扣,马蕙兰八个师兄师姐们给苏月的见面礼,什么金手镯、宝石手串、玛瑙坠子,还有苏长河之前去苏国时,给闺女买的钻石王冠、钻石手表等等等等。

    每一样拿出去都不便宜,尤其是几样上了年份的,放一放说不定都成古董了。

    第二类是一些特殊物品,比如隋教授给的沪市洋房的房契,江城信息技术中心给她分的房子钥匙。

    第三类就是钱了,这一类里面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现金,大团结一沓一沓用皮筋绑起来,摆得整整齐齐。另一部分就是存折了,有好几张。

    苏长河伸手扒拉了一下:“可以啊,你的小金库比我和你妈的加一起都多。”

    “真的?”苏月嘿嘿笑,把钱和存折都拿出来,推给她爸,“呐,都给你了。”

    “不留点?你剩下的可都是固定资产了,缺钱的时候可不好折现啊。”

    “不留,我又没地方花,再说,真要买东西,不是还有我亲爱的爹地嘛!”

    苏月讨好对她爸笑:“对吧,爹地——”

    苏长河:“啧啧啧,搞了半天,还是指着我呢?行吧,谁让这辈子我是你爹呢?”

    当男人的,最大的用处不就是养老婆孩子吗?苏长河嘴上嫌弃,心里还是很乐意的,老婆孩子都不花他的钱,他搞钱有什么用?

    父女俩盘腿坐在床上仔细清点。

    大团结一沓是一千块,一共六沓,也就是六千。

    存折共有三张,苏长河翻开一看,吓了一跳:“这么多?!”

    苏月其实也不清楚她自己一共有多少钱,因为一直没啥大用途,折子放进去她就没动过。

    每年年底,那几个公司厂子给她送汇款单,她把钱取了,转头就放存折里了,后来太忙没时间去,就直接让她爸妈抽空给她存进去。

    苏月伸头看道:“多少?”

    折子上一串零,苏月数了一下,眼睛微微睁大:“一百七十六万?”

    再看看其他两张,三张加起来,一共有五百六十三万。

    “我有这么多钱?!”

    苏长河无语:“自己的钱都没数,要是少个十几二十万,你都不知道。”

    “我没想到嘛,我啥时候有这么多钱了?”

    八十年代的百万富翁,苏月心说,我竟然这么有钱?

    苏长河给她算了笔账,那些七零八碎的先不算,单单大额分红,他闺女就有这么些个。

    首先是能食用的塑料薄膜,用途颇多,最主要的是食品包装领域,比如他们厂里的火腿肠衣、方便面袋、真空包装袋,还有医药、化工、军工、电子产品等等等等包装,都需要用到这种材料。

    据说这种材料已经出口到国外了。

    他闺女有这个厂子百分之一利润的分红,每年至少也能拿到几十万。

    这个薄膜材料进入市场已经有三四年了,也就是说,单这一项,就给他闺女分了一百多万。

    其次是M国那个公司,当初他闺女把MP3上交了,国家派人和两个外国人成立了一家电子科技公司。

    这些年,这家科技公司的产品除了MP3,还有掌上游戏机、录音笔、翻译笔等等,这些产品里有一半是他闺女搞出来的。

    他闺女全交给了国家,但国家也不白拿,给她申请了专利,以第三方的名义把专利使用权卖给了这家科技公司,专利费用全给了他闺女。

    所有的专利费加在一起,每年也有五十万左右,单位美金。

    最后就是其他的一些稍微小一点的分红,比如电动车,又比如他们厂里家电条线的产品,都是他闺女弄出来的。

    还有跟三中合作的辅导书练习题,金牌系列都成了高中生必备辅导书了,高中生人手一本。

    说这些数额小,那是和前面相比,实际上,这些每年也能给他闺女带来十几二十万的利益。

    这么一算,他闺女小金库有五百多万,还真是一点儿不稀奇。

    不稀奇,呵呵不稀奇……苏长河算了一下自己的存款,不稀奇个鬼啊!

    他天天搞钱,搞钱,还是搞钱,结果辛辛苦苦攒的竟然还没有他闺女多?

    果然啊,知识就是金钱!

    苏长河由衷感慨。

    苏月把三张存折和那六千的现金全交给了她爸,至于她自己,没关系,她还有另一个抽屉放着零钱,估摸能有一千多块。

    再说了,用完了,大不了她再挣嘛,等她把计算机搞出来,肯定还有奖金!

    苏长河捧着大几百万,去搞助学基金去了。

    这么多钱,只放在银行,也太可惜了,钱只有流动起来,才能生钱。等这几百万变成几千万甚至更多,才能资助更多的人。

    钱生钱的事,不能光靠苏长河一个人,得找人专门管理这个基金。

    苏长河首选肯定是同学,毕竟是一个学校的,为人处事更加熟悉一些。

    他们那一届的学生毕业已经一年多了,大部分参加工作的都进了大的机关单位。

    进私营企业的很少,几乎没有,像助学基金这样的公益性组织别人更是听都没听过。

    不过没关系,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适应工作环境,有些人有能力,但就是不适合现在的工作。

    对此,苏长河伸出了手,来我们这儿啊,公益项目,慈善组织,工资高待遇好,还能实现人生理想,丰富精神世界。

    苏长河在京大是靠谱的代名词,同学们还是很信任他的,有实在不适应工作的就说:“那我去看看吧。”

    过去一看,月薪一百,每周双休,节假日加班双倍工资,每年还有年终奖,三至六个月工资不等,逢年过节还有多种福利。

    工作满一年,即可获得购房名额,一套房子全款不到一万,还能享受垫付部分房款待遇,最高可达百分之八十。

    这跟白捡有什么区别?

    物质条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