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 80-90(第7/31页)
的移来移去。
二月中旬的时候,纪念碑在孤山塔附近立起,霍永安、洛平川带着宣州地方百姓和军民一起揭碑,宣州的知府亲自诵读了祭文。
此事过后,霍永安与宣州军民关系拉进了不少。
……
霍瑾瑜这边之后收到了霍永安的折子。
他第一次写折子,洋洋洒洒地写了五千多字,都能出书了。
不仅将他去宣州路上的所见所闻写了,还写了不少辽王府的八卦。
在空闲时间的情况下,看一下他的折子,还是挺有趣的。
折子上说辽王的腿最后还是没有保住,最后不得已截肢了,之前八尺壮汉一下子没了腿,辽王气急攻心,居然气傻了,如同木偶一般,除了时不时发呆,嘴里含糊一些词,让吃就吃,让睡就睡,更利于养伤了,短短半个月,就胖了十斤。
霍瑾瑜想了想,让韩植去内库取一些养身的药材和贵重药品,还有锦缎、毛皮等赏赐,打算送到宣州,以示她对辽王的关怀,至于辽王府的人也有锦缎珠宝等赏赐。
三月初,云南传来消息,说三月初一那天,云南终于下了罕见的大雨,大雨连下两个时辰,各个州县城内都积了水。
霍瑾瑜大喜,有了这场雨,云南的蝗灾危机算是解除了。
也是这段时间,陕西、山东、山西送来消息,从年初到现在,仍然未见大雨,虽然当地官员组织百姓数次到田间地头挖蝗虫卵,也组织了两三场求雨,但是旱情还是依旧。
所以,地方官员现在惶恐,担心蝗灾,请霍瑾瑜下指示。
霍瑾瑜还能怎么办,只能尽人事了,难道要她这个皇帝亲自下场跳大神祈雨吗!
第83章
阳春三月,草长鸢飞,对于京中的百姓来说,除了忙碌春耕的事情,就是看各种热闹。
最近京城的热闹也不少, 第一件事是牛痘接种的事情,天子脚下自然更惧怕天花这种恶疫,所以牛痘接种推广速度很快,毕竟接种牛痘的操作不高,在胳膊上割一个小伤口就能接种了,难得只是关于牛痘的灭活和去毒。
第二件事和普通百姓牵连不大,是陛下要对国子监、翰林院进行联合考核,进而从中挑出最优,进入顾问处,那可是一步登天的地方。
朝中百官近日对这件事关注不少。
有百姓惊讶,翰林院在他们眼中可是朝中最清贵衙门,里面都是状元、榜眼、探花一大堆,都是文曲星转世,在读书老爷的眼中地位可高了,对于国子监,虽然也是朝廷的重要学府,但是里面的人物怎么还能和翰林院同台竞技了。
旁人见有人不了解,将这些年国子监改革事情说了。
百姓听得云里雾里,只记住了一个重点,就是国子间的升级考很难,可以和会试相提并论,国三学生那是经历了两次升级考,和翰林院之间的差距,谁也说不准。
第三件事刚发生不久,今天是国子监、翰林院同台竞技的日子,然后燕都太学的学生搞出了一个大事,居然坐着一个超大孔明灯飞上了天,差点下不来了。
当时百姓看到时,还以为就是一个巨型孔明灯,谁知道上面坐了四五个人,人差点送到天上了,最后五城兵马司的人追到红螺山,才将孔明灯给拦下。
现下大孔明灯和人都送进宫了。
那个孔明灯在天上看着不小,落了地后,看着更大,下面有一个大吊篮。
大家就好奇,如果五城兵马司追不上,这些人会不会真飞上天上去。
……
此时乾清宫殿前的广场上,春风轻拂,暖阳和煦,连陛下的笑容都特别温雅轻柔。
可是对于此时站在广场前的太学学生来说,陛下笑的越温柔,他们心头越颤。
尤其旁边宣王、昭王还有胡教谕都是脸色漆黑的模样,显得陛下的笑容更加让人忐忑。
霍瑾瑜瞥见他们的冷脸,无奈道:“他们好不容易才下来,你们就不要吓唬他们了。”
这种好学探索的精神应该支持,再说她创立太学的目的不正是这个吗?
既然就有了结果,就应该好好鼓励。
呃……在安全的前提下,不过若是事事都讲究安全、稳妥,许多科学成果也就发现不了了,许多时候科学的成果就伴随着意外。
虽说宣扬讲科学,破迷信。
咳……有时候吧,总有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即使利用结果倒推也不行,比如她,她真的好奇后世会如何评价她的存在,这个时候就归结于意外或者玄学。
最起码相信这群人经历过这次事故,下次一定会记得设计一个降落模式。
你敢相信,这群人设计出的“热气球”,居然只想着让它飞起来,没想过如何落地,甚至出发前,篮子里连备用的降落绳子都没有,还好今日的风不大,若是再大些,这群人可能真要飞到“西天”了。
宣王斜眼瞥向昭王:“皇兄,你贵为太学的校长,怎么没看好这群学生?”
昭王虽然现在还有些怵宣王,毕竟他没有以前的记忆,不同于宣王与陛下是一母同胞,不过经过这两年的磨合,对昭王也能平常心对待,有时候也会怼两句。
尤其这两年经过太学的熏陶,身上积累了不少校长气势,最起码压制学生没问题。
“宣王你还是宗人令,同样逃不了。”昭王沉声道。
这也是宣王在这里的原因,毕竟太学里面可都是宗藩子弟。
宣王:……
霍瑾瑜扭头忍笑。
宣王瞅了他一眼,然后目光又落到站在他们面前的太学学子身上,声音肃沉,“你们做这个孔明灯,真的只是要上天?”
他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面前的五个学生中,有两个是在京中“养病”的五王子孙,宁王的大孙子卢永德,和王的小儿子苗信随。
剩下的三人也不简单,他大哥毅王的孙女霍凝珍,康王的孙子霍平冠,最后这一个虽然不是皇子皇孙出身,也是宗室身份,名霍寻南,三人看着一个比一个小,都是十四五的年纪,而卢永德、苗信随无论是年龄还是个头都是五人中最高的。
所以他怀疑,卢永德、苗信随是不是有什么小心思,研究孔明灯,是想将宁王、和王他们救出去。
五人相互看了看,最终霍凝珍先开口,“陛下,两位叔父,我们设计这个大孔明灯,主要是想看看在没有翅膀的情况下,人如何上天,没有其他想法。”
霍平冠点头,“是的,我们上天之前,用石头、稻草做过实验,确定能升空才进去的。”
宣王冷笑,“然后你们就下不来了,做事没给自己留后路,这一往无前的勇气,本王真是佩服!”
几人脸涨的通红。
他们这次脸真是丢大发了,孔明灯从太学一直飘到红螺山那边,算是半个京城的百姓都看到了。
昭王:“你们以后莫要在做这种危险的事情,实在太吓人了。”
胡教谕也点头道:“尔等都是宗藩子弟,做事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