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 50-60(第4/43页)

贾“佳人”身上。

    贾“佳人”垮着脸,欲哭无泪道:“你怎么不早点出现!”

    早点出现,他也就不会遭殃啊!

    谢少虞听得眼皮直跳:……

    虽然不清楚霍永安他们干什么去了,但是一看贾拓这装扮,就知道估计去干坏事了。

    围观百姓听得一头雾水。

    白孝女睫毛坠泪,怯怯地看着贾“佳人”,要哭不哭道:“这位姐姐,莲儿家贫胆小,不懂姐姐说什么。”

    “咔擦!”

    贾“佳人”石化碎裂!

    “哈哈哈!”

    孙树等人的狂笑声如同暴风一般,将他吹的渣都不剩了。

    “喊谁姐姐?我才不是姐姐!”贾拓气的快要快要跳起来。

    孙树连忙将他拉住,防止他控制不住,冲上去将白孝女打一顿。

    白孝女害怕地望了贾拓一眼,最后将目光落到站在一旁的谢少虞身上,一滴泪珠滚落,“公子,您就要了莲儿吧,莲儿不要什么,只求您给爹爹买一副薄棺,让他入土,莲儿一定为您当牛做马。”

    谢少虞:……

    百姓看向谢少虞。

    心想这个小姑娘眼睛不瞎,可惜心气太高,这位儒雅公子可不是普通人能缠上的。

    若是其他人,说不定大家还能看一场戏,但是这位,明显不行啊!

    是的,大部分百姓都有阅历,搭眼一看就知道是真是假。

    真正的穷人别说一身洁白如雪的孝衣,就是整洁有光泽的好席子都没有,最多也就是一个糟席子,或者用稻草编织的草席子。

    反观这位姑娘的孝服上没有一点补丁。

    别说在边城,就是在江南这种富庶之乡,穷苦人也是一大把,一件衣服真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许多有了功名的穷秀才身上的补丁同样不少。

    这位姑娘的那身孝服其实也能换一副薄棺。

    这样的人要么是骗子,要么是想依此为跳板,卖身高门,不排除一些有钱人真的傻,可是多数的还是一个愿挨,一个愿挨,互相配合。

    当然对于他们贫苦人来说,不要说拿银子出来,家里多一张嘴都是天大的事,也就是看个热闹。

    贾“佳人”见状,立马告状,“永安殿下,她忽视你!”

    “闭嘴!”霍永安嫌弃地瞅了瞅贾拓。

    贾拓撇嘴,用手捂着脸,学着白孝女的样子哭了起来。

    霍永安:……

    殿下?

    白孝女诧异地看向霍永安,难道是王府的孩子,毅王的大孙子霍雏凤?

    白孝女心中犹豫了一刻,最终还是决定将目标放到谢少虞身上,宗藩子弟很多,面前的气质更难得。

    “公子……莲儿求您了,莲儿很好养的,你让莲儿做什么都行。”白孝女起身,绕过地上的尸体,直接跪到了谢少虞面前,刚想伸手拉他的衣袍。

    谁知谢少虞后退一步,书童和护卫挡在他面前,将他遮的严实。

    霍永安、徐衔蝉纷纷露出失望的表情。

    瞥到的谢少虞额角青筋直跳:……

    “公子。”白孝女眼圈泛红,抬眸和对方那双冷漠的眸子,顿时一愣。

    不应该的!不应该的!明明是翩翩玉公子,怎么能这般冷漠。

    谢少虞不再理她,看向霍永安,“永安,既然你现在没事做,就将这位姑娘还有地上的尸体送到府衙吧,查查是否是她亲爹,是否牵扯了其他命案。”

    白孝女神色大变,刚要起身逃跑,就被学子们挡住。

    霍永安、徐衔蝉看到这一幕,哪能不清楚有猫腻。

    百姓见状,没事干的人也随着霍永安他们去了县衙。

    谢少虞给霍永安他们找了活后,没忘继续去逛书铺,淘了几本书后,见天色已晚,就回了驿馆。

    徐衔蝉见他回来,和他说了白天卖身葬父的事情,那名白孝女不叫莲儿,而是叫曲凝凝,原先在江南行骗,后来碰到硬茬,被人追击,最后逃到冀州,那具尸体是她在一个破庙找到的。

    曲凝凝狡辩说:想着用他“卖身葬父”,她得一个安身之所,也给了无名尸体的安身之所,也算是全了因果,不欠尸体的。

    徐衔蝉感慨道:“反正我的脸皮不如她厚,弄尸体行骗也能说的这么冠冕堂皇。”

    霍永安总结道:“骗子就是脸皮厚。”

    徐衔蝉:“不过她眼光怪好的,看上谢学士了。”

    “……应该是只要长眼睛的,都会选他。”霍永安纠正道。

    谢少虞屈指敲了敲桌子,“胡说什么,好好喝茶!”

    两人见状,乖乖应了一声。

    ……

    霍瑾瑜那边在和朝臣商讨如何处置俘虏的鞑靼,已经圈禁大半年,总不能永久将他们关着。

    只不过是杀、还是放,朝堂自然又吵了起来。

    按照以往的处置,对于那些战败俘虏或者投降的敌人们,要么直接屠杀,要么将他们贬为奴隶,想要得到善待,基本不可能。

    霍瑾瑜自然不会赞成屠杀,贬为奴隶这条也之诶被废。

    老霍头已经开倒车,弄了二十多个藩王,她不想继续往回倒。

    经过众卿的商议,决定以比较温和的手法汉化他们。

    允许鞑靼人使用汉姓,将他们分散安排到各个卫所中,如果有精通汉学的鞑靼人,可以让其当达官,帮助鞑靼俘虏融入社会。

    她不信,好好的安生日子不想要,想要过以前没有温饱的游牧生活。

    鼓励边城百姓善待他们,相互包容,互相融合。

    她需要的是万民归心,不是甄别夷夏,双方互相敌视,最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伤害的还是百姓。

    对于归附的外族将士予以优待,不压军功,只要给有军功也能升迁,而且可以掌握一些大小兵权,只要能维持当地的安宁。

    当然这其中可能仍然会有一些偏见、敌意、歧视,双方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鞑靼那边的部落民众要接受自己王庭被灭,被景朝打败。

    景朝这边的百姓,要清楚他们已经拿下鞑靼,鞑靼人民已经成了他们的一部分。

    总体而言,她相信,宽松的政策、优渥的待遇,会让那些鞑靼民众乐不思蜀,一心拥护景朝,过往朝廷对他们吝啬的各种茶叶、盐、丝绸、铁都会逐渐放开。

    她的小愿望,就是未来能养得起一个五万骑兵的队伍,大愿望就是造出钢铁巨舰在海上浪。

    作为草原人,畜牧业是他们的拿手活,现下草原又找到了大矿,最起码不用担心草原和边陲百姓的就业了。

    霍瑾瑜打算,等到过两年国库在丰腴些,就铺一条草原到京城的宽路,至少三车道,用水泥混合土,到时候也能加快内地和草原的联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