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医[六零]: 140-15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草原牧医[六零]》 140-150(第14/20页)

多,骑着小马驹赶过来竟主动地乖乖叫姐姐。

    林雪君笑着揉了揉他扎了好几根辫子的脑袋,便去帮胡其图阿爸和乌力吉大哥搭临时棚圈。

    “大牛们都还好吗?”她一边拽着绳子缠紧木柱,一边问。

    “没啥大毛病,等回了驻地,再让你给它们检查检查。”钉好木柱,乌力吉走过来接过她手里的绳子,三下五除二将之系住,又笑着去绑另一根。

    干活时忍不住回头看她,瞅两眼也不讲什么话,只哈哈地笑。

    林雪君便也跟着笑,心情昂扬,耳边的寒风似乎成了乐章,忽然就悦耳起来。

    ……

    晚上,团聚在旅途中的牧民们都不急着睡觉,围在篝火边,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久不社交的人忽然回到人群中,总会忍不住过度倾诉——无数个日日夜夜积存的情绪被细细织成网,化成风筝被放飞在寒夜冷风中。

    塔米尔急吼吼地掏出林雪君之前买给他的本子,向她展示自己的成果。

    林雪君一页页翻开,发现笔记本上不止画了格子的正面被写满了字,连格子外也都密密麻麻全是字,甚至没有打格子的背面也写的尽是俄语单词和句子——在草原上塔米尔买不到新本子,便拿着她给的这一个,将所有能写字的地方都填满了。

    手指抚过被他翻得褶皱不堪的纸张,林雪君抬头打量向这个看起来特别粗线条的青年。

    整天在草原上野跑的牧牛人,学习起来的认真程度连她也不禁敬佩起来。

    “真棒。”检查过他写得越来越好的字迹,她真诚地夸赞。

    “哈哈哈……”塔米尔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仰天大笑到几步外坐着的胡其图阿爸几人都忍不住侧目。笑过了,他又转头继续向她讨夸:“后面这些都是我默写的。”

    “这么厉害呀?”林雪君被他幼稚的行为逗笑,故意夸张地问。

    “那当然。”塔米尔开心地抖着手里她送给他的词典,“每天都在背呢。”

    “我又给你淘了一个全俄文的书,等回驻地后给你,你拿着词典比对着把那本书翻译出来。”林雪君想了想又补充:“用汉语翻译。”

    “!”塔米尔的笑容僵住,整个人都惊呆了。

    这世上哪有人学习好,得到的奖励竟是一本习题集啊?

    有哇,塔米尔就得到了。

    ……

    在最得力的牧羊犬糖豆的帮助下,羊群没有被草原上呼啸着能将人刮飞的寒风中吹得偏斜,比往年更顺利地走着直线回迁归家。

    在驻地口与大队长等人汇合后,牛羊由驻地里的社员们负责归圈,牧羊的两户人家和牧牛的两户人家分别在妇女主任额仁花等人的带领下入住新家。

    奥都心里惦记着大功臣糖豆,顾不及去欣赏新房子,转头翻找出从草原上带回来的野兔肉,先颠颠跑去喂给糖豆。

    大边牧快活地啃肉时,奥都仍爱不释手地抱着它摸来摸去。

    幸亏糖豆聪明,知道人类不会抢它的兔子吃,不然护起食来非得给这个不断骚扰它进食的人类来上一口。

    …

    在外游牧三季的牧民,优先住上了土坯房。

    胡其图阿爸好奇地捏着灯绳观察了半天与绳相连的灯泡和电线,拽下灯绳。

    灯泡啪一声被点亮,他站在下面仰头盯着,不舍得移开视线。

    不一会儿功夫,眼眶渐红,竟流出泪来。

    塔米尔抱着毡子毯子柜子兴冲冲走进来,瞧见阿爸的样子,哎呀一声叫:

    “阿爸哭了呢?用上电了,感动的?”

    胡其图阿爸低头揉了揉眼睛,抹去眼泪,答道:

    “一直盯着看,眼睛疼呢。”

    148  ? 谁?林小梅?

    ◎第七生产队在吃肉诶!◎

    农大教授杜川生家的书房中, 实木家具暗沉沉的,但衬得房间庄严味儿十足。

    杜川生坐在茶桌一边的木椅上,一边握着大茶缸吸溜吸溜喝茶, 一边读报社总编王书筛选出的一批文章。

    因为是科学报刊, 稿件数量不多,所以《科学探索报》是半月刊报纸。就算是半月出刊,有时也会面临投稿文章不足的情况,导致一些优秀的老文章反复被刊登。

    在每一次出刊前,王书都会带着文章请多位首都各大院校的教授先审读, 教授们觉得可以了, 才敢定稿——专业科学报刊, 可不敢什么都往外登。

    杜川生教授便是这些审稿教授中的一员, 虽然只有不到40岁, 却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专业研究最资深的一位畜牧业教授。

    因为现在国家还处在吃喝管饱都困难的阶段,农业和牧业是绝对的支柱产业。哪怕是工业建设发展, 也要站在农业牧业站稳了的基础上才搞得动。

    是以这个时代的农业和牧业格外受重视,也因此,这几十年成为农牧业大发展的时代。

    在这个过程中, 农牧业的专家教授也格外受器重。他们是支撑国家发展, 默默无闻,却也最重要的一批技术支持者。

    因此, 每次稿件筛出来,德高望重的杜教授都会成为第一位读者,他的选择也将成为后续几位教授对稿件评价的风向标。

    王书坐在茶桌对面的木椅上,一边小声喝茶, 一边偷偷观察杜教授的表情。因为专业文稿筛选不易, 他特别害怕在杜教授脸上看到皱眉之类表情。

    阳光洒进来, 杜教授忽然放下茶杯,将手中的文稿又翻回第一页,重新阅读起来。

    没有了杜教授吸溜茶水的声音,室内便只闻稿纸摸索的沙沙声,王书瞧着杜教授表情有异,不由得好奇起他是在看哪一篇文章。

    看了一会儿,杜教授放下文稿,歪头陷入沉思。

    王书立即探头歪着脑袋去看文稿的标题,这才发现杜教授看的是《关于养牛你可能不知道的三件事!》。

    对这份文稿他有印象,投稿者的格式非常特别,与以往文稿的格式很不同,但对于重点内容的提取做得非常醒目,使阅读者一眼扫过去,还没仔细看内容,就能对整篇文稿在讲什么有个大致了解。

    作者还是年初开始在各报刊发文的新星作家,文笔很好,文章蕴含的精神内核也非常积极向上,十分符合当下时代旋律。

    当初看到林雪君的文章时,王书一下就认出了她。阅读时原本还担心她会用华丽的辞藻描述一些泛泛的牧场知识,却没想到她完全收起了自己的好文笔,尽使用一些最简单易懂、没有阅读门槛的词句,认真书写了养牛过程中最专业的注意大项——编辑完全不需要修订改正,这稿子就能直接刊登了给识字的牧民看。

    没有过于专业的生僻词句就是这点好,能直接当操作指南发表,他们这些编辑最喜欢的就是这类文章。既能留下来做专业资料提交,又能省却编辑修订麻烦直接录用刊载。

    当时王书心里就对林雪君这个人产生了浓浓的好感——

    一个人能收起自己之前一直被赞颂的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