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画家: 第220章 清华新学子.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重生之大画家》 第220章 清华新学子.(第1/2页)

    10月25日晚上,《时尚s》杂志进入印刷环节。

    陈春晓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一期是她整理了去法国之行,结合华婕考上清华等完整的她这三年的故事,做的一期封面人物特刊。

    会是一期震动当下年轻人,甚至可能震动国内的故事。

    一个在3年前初露头角的15岁女孩子,3年时间磨一剑,不仅真的考上了她梦想的学府,还得以在国外凡尔赛双年展中拥有个人主题展区。

    这还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国人的荣耀。

    第一次,白皮肤的外国人,在凡尔赛双年展上,认识到了中国艺术的力量。

    放松下来,陈春晓看了眼手表,已经晚上11点多了。

    厂里还在加急印刷,但她已经准备回去睡觉了,这些天加班加点的熬夜做审稿、做校对,真的太累了。

    捞过大衣和围巾,挎上包包,她准备给厂里盯印刷的下属打个电话,就回家了。

    结果才拿起手机,倒是先有个电话拨进来。

    来自法国,是摄影师老朋友埃米尔。

    “?”陈春晓皱了皱眉,心里忽然有些莫名毛毛的,接通后,她有些忐忑的笑应:“嗨”

    “嘿,嗷,那幅《和谐》,我卖亏了,天啊,难以想象,华婕现在能把画卖到73w2k欧元!天啊,折合人民币666.12万元啊!这谁能想到呢,才不过2年多时间……”埃米尔一听到陈春晓的声音,就迫不及待道。

    “什么?73w2k欧元?是哪一幅画?拍卖会已经结束了吗?”陈春晓惊的双目瞠圆。

    “是啊,一场拍卖会,31幅画全数拍出,共计589.2万欧元。”埃米尔的声音情绪饱满,显示着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对过早卖出《和谐》的懊悔,“《三颗朱砂痣》是全场最高拍品,我的眼睛,都红到滴血了!”

    “……”陈春晓呼吸跟着热了起来,“你再详细跟我说说!”

    于是,接下来埃米尔将几位藏家大佬争相抢夺华婕画作的场面,添油加醋的描绘了一遍。

    像阿诺德更偏爱华婕的人像水彩,觉得人像才是增值最强的作品,于是狂抢华婕画的人像画,最后将所有拍卖环节中画了沈墨的作品都给买走了,简直见证了华婕小男朋友的成长,和他们情感的增温过程。

    不愧是法国人啊,上年纪了也还是如此浪漫。

    再比如神秘藏家聘请的代拍狂掷巨资,购买了大量华婕绘制的风景作品和场景画作,显然,这位藏家并不专注于人像画,他觉得各种主题都有其魅力所在,增值点也未见得都在人像画上……

    在埃米尔讲的过程,陈春晓已经丢开了外套和包包,坐回办公室里,一边做笔记,一边用座机拨通了在厂里跟进印刷的下属的电话。

    电话拨通后,她掩住手机话筒,对下属紧急说了句停止印刷,等修改后再重印,便挂断座机。

    继续听埃米尔的前线‘战’报。

    这么大的新闻,不采集进这一期的华婕专栏里是不可能的。

    今夜,注定无眠了。

    ……

    ……

    10月26日清晨,太阳照进北京城的第一瞬间,这个城市就活跃了起来。

    小巷子中的早餐摊子边,勤劳的大爷大妈已经准备好了油条胚。

    大爷将锅架在铁皮炉子上,热锅烧油。

    大娘将一桶热腾腾的清豆腐脑架在边上的小炉灶上,随时加着热,小碗、小桌、小板凳从车上卸下,摆在胡同边墙下,筷子桶‘咚’的一声立在小桌上。

    “刺啦……”油条胚和生油炸糕入锅,瞬间油香、面香腾起。

    小巷子里忽然就热闹起来,不知从哪里出现的人瞬间围到四周,一毛一块的票子捋直了放在大娘摆好的铁皮盒子里。

    “要辣子吗?要醋吗?”大娘手脚麻利的盛豆腐脑。

    一碗,两碗,三碗。

    油条上桌,赶上去上课的几岁小童和他的爷爷,还有要去上早班的女工,以及带着皮帽子将要奔赴正建设着的工地的青壮,不同年龄、不同工作的人坐在一桌上,都吃的很香。

    “5碗豆腐脑,8根油条,5个油炸糕,2根麻花,一碗卜留克小咸菜,5个白鸡蛋,谢谢。”华婕将钱数好放在大娘的铁皮盒子里,他们一大家子人就占了一整张桌子。

    坐在矮矮的小板凳上,捏着筷子坐等早餐。

    青烟上天,斑驳的围墙和长长的巷道,鸡鸣狗叫,有人骑上大二八自行车从他们身边骑过……

    这是03年的北京城早晨,生活气息浓重,是混着食物香气的人间烟火。

    当吃饱饭,华父华母拎上华婕的包裹,沈墨拽上华婕的小拖箱,一行5人走出小巷,喊上几辆人力三轮车,直奔清华大学而去。

    当华婕他们抵达清华大学门口时,也有人刚熬了一整夜,蒙着满脸的油,在印好的杂志被分批送向各报摊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

    一摞摞印着‘华婕在凡尔赛双年展她的展车前走过的侧面照’的杂志摆上报亭最显眼的位置。

    照片中少女身材修长,挺胸抬头昂扬走过,被大雨浇淋的展车和排队的外国人成为背景。

    这是一张充满艺术氛围的照片,陈春晓拍的很好。

    而翻开杂志后,里面的内容更好——

    这一切美好,都在等待着买走它们的人用心阅读。

    与此同时,华婕站在父亲母亲、沈老师和沈墨的半包围圈中,在清华东门口,仰望这所大学巍峨的门。

    轻轻碰触门柱,她感到震撼和兴奋起来。

    清华,她来了。

    终于,能很它相遇,与它同行一段路了。

    “沈老师,华婕!”一道声音传来,是一直来清华汉语言文学系帮华婕请假的清美学院教授王建老师。

    仍是那道熟悉的烟嗓。

    他推着一辆自行车,走到跟前后,又与华婕父母和沈墨打招呼,才将全新的自行车推给华婕:

    “在清华校园里赶课,光靠两条腿可不行。

    “华婕,恭喜你在法国凡尔赛双年展的个人主题馆布展成功,也恭喜你在巴黎红岭艺术馆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这辆自行车,是我个人送给你做礼物的。

    “到时候,可以骑着这辆自行车,来清华美院蹭课,到时候让陆云飞给你占座。”

    “谢谢王老师。”华婕接过自行车,忙礼貌道谢。

    王建深吸一口气,笑着朝沈佳儒伸出手,满脸的感慨和激动:

    “沈老师,您可真是教了一位好学生。

    “我们这些美术人这几个月都在打听法国的消息,华婕可太棒了,这可不仅仅是你们的荣誉,也是我们这些中国美术人的荣耀啊。

    “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将自己国家的艺术和文化送向世界,得到认可的责任,华婕在这几个月,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