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 51. 【爱国诗】辛弃疾 【二合一】一剑曾当……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用古诗剧透历史[历史直播]》 51. 【爱国诗】辛弃疾 【二合一】一剑曾当……(第2/3页)

    辛赞盯着辛弃疾无忧无虑的大眼睛看了一会儿,终究将话咽了回去。他叹了口气,重新望向天幕,喃喃祈祷:“愿祖宗大人保佑我孙。”

    天幕上,代表辛弃疾的红点终于抵达济州。

    众人不禁屏住呼吸。

    辛弃疾率领着五十骑,大大方方地来到了济州驻军营寨,甚至颇为淡定地示意守门军士向张安国前去通报。

    镜头随着军士的奔跑一路前进,直至进入军帐。张安国今日正设宴请客,庆祝自己归顺金国,加官封赏。军士进来通报时,他正在和几位禁军将领饮酒作乐,听到辛弃疾的名字,张安国初时心里一惊,但一想到金人重兵在此,辛弃疾不过区区五十骑,他顿时又放下心来,甚至有些沾沾自喜:如今起义军叛变的消息早已传遍南北,辛弃疾必定是走投无路所以前来投奔。

    张安国甩下酒杯走出营房。他一边等待辛弃疾上前“拜见”,一边在心里思索要给辛弃疾按个什么职务。

    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小队人马疾驰而来。

    辛弃疾高大、壮实的身材映入眼帘,张安国轻咳一声,还没来得及扬起傲慢的笑容,一把剑突如其来,冷冰冰地架在了他脖颈之上。不等张安国发出惊呼,辛弃疾右手持剑,左手一提,竟然直接将吓得魂飞魄散的张安国拉上马来,三两下装进麻袋扔到身后。

    伴随着宝马的一声嘶鸣,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如同一场幻境,恐怕只能借用李白的那几句诗来简单形容: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弱冠的少年郎带着五十骑在万人军营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

    偌大的军营乱作一团,同张安国一起饮酒的金军将领得到报告,立刻提马上刀前去追赶辛弃疾,奈何哗变的士兵拥挤在一起堵塞道路,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辛弃疾绝尘而去。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辛弃疾,他就是活生生的传奇!

    各朝各代观看天幕的人都张大了嘴,众人呆呆地望着天幕上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看着辛弃疾以五十人深入五万敌军,生擒敌帅,又看着他在回途中机智摆脱金国追兵,在芒砀山以少胜多杀死金兵近百……

    看到这里,许多皇帝的眼珠子都红了:凭什么赵构这么垃圾的皇帝竟然能接连碰上岳飞、辛弃疾这种天生的将才,要是这些人是自己的将军该多好啊。

    但有一个皇帝他不仅不眼红,甚至还有些得意,因为他已经有了霍去病!

    “朕就说他能成!”刘彻激动地一合掌,得意地望向底下的臣子:“朕早说了,照着冠军侯取名,辛弃疾妥定能行!”

    听刘彻这么说,众人也不由望向冠军侯霍去病。

    若说辛弃疾是南宋的传奇,那霍去病就是大汉的传奇。他十八岁以八百骑兵斩首两千,一战封侯。二十岁又几近生擒单于儿子,重创匈奴。如今,他不过二十一,却已然是功名赫赫的骠骑将军,而待来年开春,他就要和他的舅舅卫青一起出兵北漠,再创奇迹。

    刘彻恨不得抱着自家的冠军侯给每个朝代的皇帝展示一遍:看,这是朕的冠军侯,辛弃疾就是照着朕的冠军侯取的名,赫赫战功,打得匈奴屁滚尿流!羡慕吧?想要吧?嘿嘿,只有朕有!

    “莫不是真有取名玄学?”

    刘彻随口一言,还真有几个臣子被他忽悠到了,他们竟然开始认真考虑要不要给自家的小儿郎换个冠军侯的同款名字。有人蹭到卫青身边打听霍去病的取名由来,想找当初那个给冠军侯取名的“大神”看看自家儿孙的姓名吉凶。

    “这是陛下赐的名。”卫青哭笑不得:“诸位不如问问陛下。”

    刘彻下巴高抬,得意洋洋。霍去病的名字的确是他取的,整个取名流程从某种程度上说甚至充满着玄学色彩。

    以前他生了场大病,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抱着他进宫探望妹妹卫子夫。不知为何,婴儿霍去病突然哭闹,正好把昏睡的刘彻惊出了一身冷汗。冷汗一发,刘彻身体顿时舒畅,竟然就此痊愈!他不由十分高兴,当即给这孩子赐名为‘去病’……

    刘彻暗自感慨,自豪无比:果然是自己取的名字吉利啊,就连后世取同款名的少年郎都格外英武过人!

    与汉朝众臣想法类似的人不在少数,1140年的山东历城,辛赞的小院子早就被围得水泄不通。

    孩子满月时各家都要办满月酒,因此不少邻居知道了辛赞给他的孙儿取名为辛弃疾,再对应天幕上所讲的时间和地点,众人早就知道了这位未来的少年英雄就住在自家隔壁。

    这一年出生的孩子不算少,好多人抱着自家孩子来找辛赞取名,最好来个辛弃疾的同款。

    辛赞一边绞尽脑汁给面前的一排小婴儿取名,一边哭笑不得地看着自家孙儿的襁褓在众位邻居的怀里传递:还在襁褓中吮手指的小婴儿像是突然变成了能带来好运的锦鲤,邻居们甭管生娃没生娃,大家都想抱抱辛弃疾沾点南宋传奇的运气。

    ……

    “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此乃神人也。”张宪好不容易才从震惊中回过神,他敬佩地望着身边猜中结果的岳飞,摸着脑袋试探:“将军,你说我要不要也改个名?”

    “什么?”

    “从霍去病和辛弃疾的名字里各摘一个字,改成‘张去疾’或者‘张弃病’?将军你觉得哪个更适合我?”张宪皱眉思索,模样看上去竟然十分认真。

    “为什么改名?”岳飞诧异地望着自己的副将,严肃道:“去病之名乃武帝所赐,弃疾之名乃长辈所选。你改名是何缘故?”

    “将军靠着辛弃疾的名字就判定他能成事,这叫我如何不眼红?”张宪有些幽怨:“连将军都拒绝不了‘弃疾’,我怎么能拒绝得了?”

    说着说着,张宪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显然十分心动:“将军你看啊,大汉传奇和南宋传奇,两人都是千里奔袭、以少胜多,若我改个名,说不定也能成个传奇呢!”

    岳飞:……

    “将军,你说话啊。”张宪被岳飞盯得毛骨悚然。

    “我刚才笃信辛弃疾能胜,不是因为他的名字。”岳飞有种想捏眉心的冲动,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解释:“辛弃疾虽一腔怒火,但他并非莽撞行事,而是谋定后动。”

    “你没发现他去路和来路都择山路而行?他自幼生活在山东,遍历当地山川河流,想必对那里的地形非常熟悉。我看天幕的地图,济州东南有峄山,山势连绵,便于隐藏,这对于摆脱金兵极为有利,可见辛弃疾行事深谋远虑,胆大心细!”

    “此外,辛弃疾抓完张安国,可他并没有急着撤退,而是在济州军营里纵横来回。若是旁的人来看,必定会以为这是辛弃疾少年脾气,得意忘形,其实不然。”

    “济州军营里的汉人军士大多曾是耿京部下,他们虽然跟着张安国投降金国,但仅仅归顺了几日,又与金兵住在同个大营,定然人心不齐。辛弃疾纵马来回,实则是在动摇汉军军心——你没发现他撤退时,还有近万名士兵跟随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