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靠摆摊: 40-5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在北宋靠摆摊》 40-50(第4/16页)

是从孩子们赚的钱扣的。大人们尝一尝就行。

    夏花迫不及待咬了一口,又酥又香,她不可思议瞪大眼睛,头一个发出感慨,“好好吃!”

    其他人速度比她慢,但是咬了一口,全都不敢置信。怎么会这么好吃!

    张二伯首先问的是这东西成本多少。

    张希瑶算了一下账,“要是咱们自己磨面,卖四文钱一根能赚一半。要是买面,咱们至少得卖六文钱一根才能赚两文钱。”

    “你用的不会是细面吧?”张二伯没想到这么贵。明明吃起来没什么份量啊。一捏就碎。用油多倒是真的。吃进嘴里油汪汪的。

    “对!必须细面。不能有麦麸。”张希瑶给了他答案。

    张婆子无奈摇头,“镇上可卖不起来。这也太贵了。吃进肚一点也不扛饿。”

    张大伯也罕见表态,“是啊。咱们镇上得卖价格低的。就像那个豆饼,我拿去书院,有不少人跟我买。”

    别以为读书人都是有钱人。事实上他们当中有许多原本是地主家庭,可是读了许久也没能考上功名,把家里拖垮,他们就只能节衣缩食过日子。这些豆饼压饿。张大伯见张婆子在镇上卖豆饼生意那么好,他也拿些到书院,许多读书人争着买。

    张老头听他们都不看好在镇上卖,就冲两人道,“回头你们拿去东京卖吧。正好你俩一个卖臭豆腐,一个卖油条。两样买卖,也能多赚点。”

    张希瑶颔首,“可以啊。到时候咱们家也能多些进项。”

    第43章

    第二日, 张希瑶跟着张婆子一起去摆摊。她是过来打铁锅和铁板的。

    要去东京做生意,肯定得有两口锅。至于铁板是用来煎豆腐的。

    这铁板是张老头给的钱,铁锅是张希瑶自己付的钱。

    她去之前的铁匠铺子, 把自己的要求说了。

    铁锅没什么问题。无非就是给铁锅加两个把柄,这样端的时候不会烫到手。没什么难度。

    可是铁板就有些问题了。因为她要的铁板太大。宽四尺, 长七尺。

    “你下面用的也是炉子。你这么烧的话, 有的地方温度高很快就熟了,有的地方东西可能还没熟。”

    张希瑶是知道这点的。现代用的铁板车都是电磁炉, 她笑道,“我不用炉子,我想直接烧炭。你帮我加一下。”

    铁匠迟疑, “你摆摊做生意用的是最劣等的炭,烧太多炭,烟雾肯定很大。”铁匠劝她做小一些。

    张希瑶除了想做煎豆腐,还想做别的吃食, 自然不肯改小, 反而问他, “你是不是可以弄个烟囱?”

    铁匠被问住, 仔细盘算半天, “行是行,但得加钱。”

    “多少钱?”张希瑶追问。

    “你要的锅是四十斤,要两贯八百钱,铁板锅重量至少得一百斤,还得加烟囱, 这个必须得用铁来做。两口锅, 一个铁板,总共要九贯一百文。”铁匠算了一下, 给她报了价。

    张希瑶有点肉疼,居然如此之贵,但摆摊做生意,没有锅可不行,她点头答应了,“再给我加个烧火的炉子。”

    普通的炉子用的是黄泥土烧成,它不贵,但是容易蹦裂。她要做生意,肯定是铁炉更耐用。

    好在炉子价格不贵,也无需用上好的铁,只要一贯六百文。

    不过即便如此,三样东西就花了十贯还多,让张希瑶肉疼不已。

    定完铁,她又去木匠铺子,请求定两个小推车。

    之所以不用一个,张希瑶考虑东京人多,小吃摊挤在一起,可能会抢不到那么大的位置。做成两个,方便推。

    木匠听了她要求,两样小推车总共收费一贯两百文。用的就是普通的杨木。价格倒是不贵,贵的是人工。

    等她回到家,跟张老头报账,他同样心疼,“这要是赚不回来,这东西就砸手里了。”

    铁锅可以卖出去,可是这铁板谁会买。

    张希瑶有点好笑,“这可是铁,哪怕重新卖给铁匠也能至少收回一半的成本。”

    张老头只能忍着肉疼,无力地摆摆手,罢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转眼过去半个月,张希瑶去镇上拿她的铁锅。

    还别说这铁板做得真不错。加炭取炭后,可以将它关上。烟全部都顺着烟囱跑走了。

    秋花围着小推车,站在车前,学着镇上小摊吆喝,乐得合不拢嘴。

    其他孩子将她挤过去,也有样学样。

    就在孩子们玩得正欢时,从院外走进来一个穿着喜庆,头戴大红花的老妇人。

    看着这打扮,张希瑶脑海立刻蹦出“媒婆”二字,实在是媒婆在影视剧里的形象太让人印象深刻了。很难不让人记住。

    媒婆捏着帕子扭着腰进院子,夏花见死,立刻朝屋里喊,“娘,大伯娘,有客人来了。”

    听到动静,陆氏和许氏从屋里出来,看到媒婆,两人愣了一下。

    媒婆甩了下帕子,脸上堆满笑,“我给你们报喜来啦!”

    她打量院里的几个孩子,“天大的喜事。”

    陆氏和许氏立刻换上笑脸,将人请进屋。

    陆氏让夏花端茶倒水。张希瑶给拿了些红糖,放进去。

    媒婆看到是红糖水,那双小眼都弯起来。

    孩子们都站在门口,看热闹。陆氏直接将人哄出家门,只有张希瑶被她放进来。

    媒婆喝完一碗水,轻了轻嗓子就开唱,“张家大嫂,你们家有福啦。我代表徐家给你家夏花说亲。他家老大相貌堂堂,风度翩翩,子嗣旺盛,与你家夏花正是郎才女貌,将来成婚,一定能成为佳偶。”

    这一长串的四个字让陆氏都听傻眼了,许氏就稳多了,她不会被这点好话糊弄,就追问,“哪个村子的徐家?”

    媒婆笑成一朵花,“还能有哪个徐家?当然是咱们许家村的徐家,徐兴旺的长子,徐大牛。”

    话音刚落,陆氏刚刚还晕呼的脑子瞬间恢复清明,她拔高音调,“徐家?”

    她气得脸红脖子粗。徐家?他们家也配!什么东西!

    陆氏腾地站起来,就要开骂,被许氏拦住,冲大嫂使眼色,见大嫂还在挣扎,根本不听,她忙趴在大嫂耳边小声劝,“咱们可不能得罪媒婆,这么多孩子都等着说亲呢。”

    陆氏憋屈地坐回椅子里。

    许氏冲媒婆一拱手,“我大嫂干活太累了。坐不住,让她直直腿。你继续说。”

    媒婆最擅长察言观色,哪里看不出陆氏在生气,她是个人精,见对方不打算跟她对着干,就当作不知道,笑着点点头,“理解!我们都是乡下泥腿子,你家都沦到当佃户的地步了,估计也不会嫌弃徐家有五十亩好田的殷实人家。”

    许氏就不乐意听了,“我家有四十二亩地。”

    “是!但你那地是新开出来的,荒地有产出吗?那点产出还不够交税的。”媒婆也是直往人心窝戳,“再说了,就算有产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