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来我农家乐: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诸朝来我农家乐》 120-130(第2/21页)



    她懂,有的时候人是会有脑袋一抽的时候。

    “去坐船不?”她问道,“今天的天气很适合划船。”

    主要是有风,风一吹,带着水气扑面而来,徐雪筠觉得在秋日划船可比在夏日划船要舒服的多。

    “去。”哪怕还在尴尬中,李世民也迅速答应,他们现在都知道,越有玩的地方才越能触发任务。

    就是不知道天幕这次会让他们做什么。

    徐雪筠还带点小骄傲:“我们湖边的景色可是经过一番布置的。”

    原本长可长不成这样。

    现在他们已经坐上船行驶到湖中央了。

    九月底的午后,阳光不再如盛夏时那般炽烈,而是变得柔和而温暖,湖面平静如镜,就像徐雪筠说的那样,今天的天气很好,偶尔有几缕轻风拂过,便会在湖面带起一圈圈细腻的涟漪。

    而从湖往外看去,湖边竟然种了一圈芦苇。

    徐雪筠还抱怨呢:“别人都说秋天金色的芦苇好看,但是我家种的芦苇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夏天的时候是绿的,一到秋天它直接就干了。”

    就跟那秃了头一样。

    不过现在还好,还没到秋天呢,瞧着倒也绿意盎然。

    湖面上有荷叶,荷花开的最盛,赏过无数美景的几人都知道此时的荷花代表它已经要败了,但在凋落前,它依旧是这个湖上最美丽的风景。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照在水面上,金光闪闪。

    曹丕忍不住弯腰用手拨动水面,清冽悦耳的水声好像能够洗涤心灵,让他有想要吟诗的冲动。

    曹丕,曹操和曹植被人共称为三曹,他不仅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燕歌行》被认为是现存的第一首七言诗,他还著有《典论》,其中的《论文》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本人也非常随意洒脱,在私下里的时候没什么架子,还曾因为其的好友,同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病逝,伤心不已,带着一帮朋友去祭奠他时想起王粲生前最喜欢听驴叫,于是和一起去祭奠他的朋友学驴叫。

    推行了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在后世看来当然有种种不足,但是对于当时的人才选拔来说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虽然有的时候的确心性狭隘,但是后世对他的许多印象其实并不来自于真正的历史,而是来自于《世说新语》。

    很多人会想说,自己都没有看过《世说新语》,又怎么会被影响呢?

    但——就比如上面这个学驴叫,便是出自于《世说新语》,众人皆知的‘七步成诗’也是出自于《世说新语》,许多人不知道《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其实它的作者是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

    而刘义庆是刘宋皇室,一直以汉代的后裔自居,这其中的恩怨自然不必多说,所以《世说新语》中有不少有关于曹丕类似于‘七步成诗’的故事。

    但这还没完,因为《世说新语》的影响力虽然在当时非常大,但是在后世并没有那么大,它是怎么渐渐传开的呢。

    首先是因为《昭明文选》,其中收录了这个故事,而唐朝科举盛行,据唐代的史料记载可以推知,《文选》的地位几已可与儒家经典并列,《文选》可以算是当时的必读书。

    接着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又将‘七步诗’传播演绎了一番。

    从此曹丕心胸狭窄,迫害手足的形象就牢牢的定在了他的身上。

    但实际上,若是有人当真去了解一下曹植的文采就会发现,在当时,别说是像曹植这样惊才绝艳,写出来了《洛神赋》的文学天才,就连一个普通的才子,他都能七步成诗。

    如果曹丕真的提出来了这个要求,那可绝对不是在为难人,而是在放水。

    第122章

    “这船真不错。”刘禹锡在历经半天后也放开了。

    他可还要在后世待两天的——再者他的性格本就不胆怯,只是因为突然见到了唐太宗陛下,感到畏手畏脚而已。

    但唐太宗陛下自己都没表示出来高人一等的态度,他太过尊敬,反而会让大家都不自在。

    所以此时也当真能静的下心来游湖。

    在唐朝时期,文人游湖,欣赏风景的同时作诗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所以不仅曹丕看见此处美景有想要吟诗的冲动,刘禹锡也有。

    他清咳一声,正要开口,但天幕突然响起,打断了他的创作欲。

    【亲爱的游客们】

    天幕的声音还是照常的温和冷静,但却像是今天很有兴致一样,念了一通开场白。

    【欢迎参加今日的游湖讼诗活动!当我们置身于这碧波荡漾的怀抱之中,相信诸位的心中一定都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与诗意。这湖光山色,如同一幅动人的画卷,让我们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而今天,我们不仅要一起领略这令人陶醉的美景,更要品鉴那些流传千古的关于湖的诗词。让我们以诗会友,共同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深邃情感与哲思。】

    【请诸位和自己朝代的诗人共同作战,接替抢答】

    天幕这次的规则念的挺久,几人听完总结就是他们代表自己的朝代来抢答念诗。

    没错,是念诗不是作诗,因为是由他们朝代的诗人抢答,他们只是复述出来而已。

    一人有十秒钟的空隙。

    一首诗十元,而他们念出来之后,若是徐姑娘能够说出来诗句的名字,则再加二十元。

    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尽量挑选一些在他们当代都已经比较出名的大诗人才行。

    李白咳了一声,颇为自信的挺直了腰板。

    没办法,有这个实力,他在后世的时候念哪首诗,徐姑娘看起来都知道的样子。

    而商鞅和卫青面面相觑。

    他们早就在互相了解中知道,诗词是在唐朝和宋朝迎来了黄金时期。

    那这两个唐朝人,不就占了很大便宜吗?

    他们诗人多的据说念都念不完。

    而且徐姑娘看起来似乎也对唐诗比较了解。

    天幕也知晓他们的顾虑吧,毕竟在这方面他们的确不占优势,于是便另外划分了一下。

    【商鞅,卫青,曹丕为一组,代表从战国至唐朝之前的朝代】

    【李世民,刘禹锡为一组,代表唐朝】

    赵匡胤急的简直要跳脚,不仅是他,朱元璋也着急。

    怎么,他们宋朝和明朝没有大诗人不成?

    他们宋朝明明最礼遇有才华的人了。

    天幕似乎安静了两秒,好像也在思考,接着便又加了一条。

    他把宋朝和明朝分给了两组。

    宋朝分给了商鞅,卫青和曹丕他们一组,明朝分给了李世民和刘禹锡一组。

    游湖讼诗大赛,正式开赛!

    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