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昏君抽卡系统后我成明君了[基建]: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绑定昏君抽卡系统后我成明君了[基建]》 30-40(第2/14页)

  不管是小官还是富户,见状都噤若寒蝉了,但是人心浮动,小心思还有不少。

    虽说奉贤城里不少官员富户因为冯光纬触及了他们的利益而和他不对付,但是冯光纬为人正直言出必践,他说的话他们是信的,所以到义演那天受邀的人几乎都来了,这“义演”一说他们也是第一次听见,不少人来也是为了看个热闹,再说城中有头脸的人物都来了,他们不来岂不是下自己的面子?

    义演一事在告示上也说了,很多平头百姓也想来凑个热闹,府外乌泱泱一片

    晏玄钰收到冯光纬的信时就乐了,他给冯光纬了一出自己刚排的戏,也算和之前奉贤城的流言有了呼应。

    冯光纬收到后立即在奉贤城里找了戏班子,才有了现在的义演。

    他们拍的戏就是之前晏玄钰暗中派人在奉贤城里传的姜氏女的故事。

    故事现在是这样的——

    姜氏女与丈夫刚成婚不久,奉贤城外大雨,丈夫身为村里的青壮年被官府带走去地里抢收粮食,后来一位冯大人来了这里,带着劳力们修堤坝,与他们同吃住。

    接着是姜氏女的视角,姜氏女等待丈夫等待的心焦,又没有丈夫的音信,便四处打听。

    好不容易新婚夫妻相见,丈夫范喜良却说要和冯大人一起去守堤坝,去救被困在洪水里的人。

    姜氏女当然不愿,但是范喜良向姜氏女说了许久,他说如果人人都这样想,人人都不愿去,奉贤城人自己都不愿,还有谁来救奉贤城?

    姜氏女被丈夫所打动,正好因为许多无家可归的人被安置在城外,冯夫人组织妇人们在城外做活计,她便也去帮忙,希望自己能和丈夫一样。

    直到有一天,姜氏女从一个劳力那里得知了丈夫的死讯——原来洪水决堤,丈夫和其他人一起守堤坝,防止更多水涌入平地,最终他们成功让一个村子免于被洪水淹没,可是姜氏女的丈夫却被肆虐的洪水裹挟着不知所踪。

    时间一转,雨渐渐停了,洪水也褪去,姜氏女就日日站在丈夫消失的河堤前等待,终于有一天,她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晏玄钰知道这个故事有不足之处,但是这是经过思量后最适合当前奉贤城百姓体质的故事。

    果然如晏玄钰所料,没见过这种“戏”的奉贤城百姓都被吸引了,于是府外的人越聚越多。

    府内受邀的人坐在前面,自然看的最清楚,感受也最深。

    戏里说到的一些事都是真实发生的,地名、人名也是,所以即使一开始说过这是杜撰的故事,但大家都愿意相信这是真的。

    在最后姜氏女和丈夫执手相望的时候,就连王员外等人也忍不住红了眼眶。

    戏演完之后就到了募捐环节,冯光纬早就说过义演的钱是用来帮助城外百姓重建房屋的,原本一些铁心不捐的人红着眼眶捐了甚至比之前就打算意思意思的人捐了更多!

    比如现在的赵员外,他瞪着王员外悄声道:“你怎么回事?你不是不捐吗?为什么给了这么多?!”

    王员外嗫嚅道:“我我不知道怎么了,看完戏之后,一冲动”

    他说完又给自己找了个理由:“这些钱可都是拿去帮范喜良这些劳力的。”

    赵员外:“”

    原本冯光纬只打算从富户这里筹集一些银子,因为富户们不缺钱,捐出来的一些对他们来说只是毛毛雨,可是府外的百姓不一样,他们也只是普通百姓而已,所以在有百姓也想给铜钱时被冯光纬拒绝了。

    谁知后来他们像商量好了一样,竟然有越来越多的百姓们将东西放在府外!

    一个铜板,两个铜板,一小卷麻布,半箩筐青菜

    义演场地府外的东西越堆越多,很快一地都是铜板,而且大多百姓放下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根本找不到是谁丢下的东西。

    冯光纬只好让官兵们将东西收起来,又让笔吏一一记上。

    被邀请来的众人目睹了这一切。

    人的情绪其实是很容易被周围的情境带动的,尤其是他们刚看完《姜氏女》,里面有劳力们将绳子绑在腰上连在一起,不停填补着堤坝被冲垮的地方;也有“惊险”的救人场景——在翻涌的洪水里,坐在筏子上的人几经波折将被困在屋顶的人救下

    如果一个有钱人给了点钱,当然不会引起人们心里什么想法,但是当一个本就不富裕的人拿出对于自己来说最好的东西时,那么意义就重大了。

    就像眼前,冯光纬和官兵们一起将散落一地的铜板——不是来源于某一个人,而是属于奉贤城百姓的,还有摆放一地的各种东西:半箩筐野菜、一个鸡蛋

    饶是心肠坚硬之人,此时也冷不起心肠来,心下只觉动容。

    第32章 南下奉贤

    “朕听闻奉贤城如今涝灾已过,城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晏玄钰坐在文渊阁上首,将折子甩在案桌上问在座的官员们。

    文渊阁官员们在下面和相熟的三两对视,但都未发一言。

    在晏玄钰看不见的地方,姜丞相微微向后侧首,似乎在示意某个人。

    “陛下,确是如此。”一位文渊阁里品级最低的官员起身后出声回道。

    晏玄钰眯了眯眼睛看向那坐于最后方的官员,他对这官员没印象,便问他:“你叫什么?”

    “臣,闻永望。”

    李忠贤凑过来在晏玄钰耳边道:“陛下,闻大人在朝中任左长史。”

    在本朝中,左长史为丞相属官,晏玄钰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坐在下首的姜元化。

    只听闻永望说了一番奉承话,大意就是奉贤城能在涝灾后成如今模样都是因为陛下您啊。

    晏玄钰听得津津有味,不用说,这个年代的话术确实能把人吹得飘飘然,读书人吹起来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在闻永望嘴里奉贤城的今天都是因为晏玄钰过了个圣寿节。

    其他官员只见皇上听的高兴,还让李公公在文渊阁右侧靠近他的地方给闻永望赐座,让他上前面来。

    晏玄钰一幅很高兴的样子,“哦?依你所说,朕要是去奉贤城,岂不是恩泽更能遍布奉贤城?”

    “原来闻爱卿是希望朕亲自去奉贤城啊!早就听闻奉贤城地处南方,小桥流水的景致朕还从未见过。”

    晏玄钰像突然起了兴致一样:“朕决定了,就依闻爱卿所说,这就南下去奉贤城!”

    “陛下,万万不可啊。”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出声的竟然是姜丞相。

    姜丞相起身,脸上一片担忧之色:“陛下,南下路途危险,且宫中并未准备巡游事宜,再者朝政不可荒废啊。”

    晏玄钰满不在乎道:“处理政务有你们文渊阁官员在,有韩国公坐镇,朕有什么不放心的?朕亲临奉贤城是奉贤城之幸。”

    姜丞相沉默了一会,终于没有再说什么。

    袁康不日便会回京,陛下却突然要南巡,难道是想借机将袁康留在京城?

    第二日上朝,晏玄钰说了南巡一事,自然又遭到多方阻拦,但是晏玄钰意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