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绑定昏君抽卡系统后我成明君了[基建]》 23-30(第7/15页)
就连张淑妃也看的津津有味,直到台上落幕她才猛地清醒。
有不少夫人悄声打探这是哪个宫外的戏班子。
宫宴速来都有不少人半途就用身体不舒服的借口离席,可是今天一出戏足足唱了两个多时辰,愣是没有一位夫人离开,反而结束后所有人都依依不舍。
戏唱完了,众人开始恭贺贵妃娘娘,吹捧贵妃娘娘有如此荣宠。
还有人朝张淑妃打听戏班子是哪里的。
张淑妃笑道:“是陛下从宫外找来给贵妃娘娘解闷的,想必以后就会留在宫中了。”
一时间众夫人又是好生羡慕。
秦夫人也只好作罢
且不说诸位夫人回府后怎样说今天的见闻,官员们还没从夫人的话里提取出什么信息,第二日又听到宫中来的旨。
凡是能上金銮殿的官员们又来听了一出《白蛇传》。
据说是王贵妃那日听戏后向陛下说了,陛下就对那《白蛇传》产生了好奇,还叫来官员们一起听戏。
这番做派让官员们摸不找着头脑,您要听戏就自个儿在宫里听啊,为什么还要带着他们这些朝廷命官?
但是这是陛下旨意,就连人家韩国公都去了,他们怎能不去?
所以官员们就抱着这样的心态陪皇上整整听了三天《白蛇传》。
官员们原本以为陛下是借此戏告诉他们什么,但是当听到第三天时,他们看着主位上陛下那津津有味的模样,一时间心里酸爽无比……
听说陛下近来迷上了听戏,《白蛇传》听够了之后戏班子又排了个新戏,过几日就会拿到台上演。
就连已经很久不问政事的韩国公都已经上书劝诫陛下不可贪图享乐荒废了政务。
有官员私下叹息,本以为陛下有望成为明君,谁知这才几月就隐隐有曾经的纨绔之形了
【达成贪图享乐(初级)成就,奖励点数20。】
是夜,晏玄钰听到系统提示音时隔多日响起后勾唇一笑。
这几天总算没白干。
第25章 流放大臣
转眼间到了七月份,京城渐渐转热。
晏玄钰觉得还好,他身上还穿着春衫坐在承天殿里也没有感觉到热意。
余光看到身侧的李忠贤频频拿着小帕子擦汗,晏玄钰将手里的毛笔轻轻放下后:“你去冰盆那候着。”
李忠贤一愣,“陛下恕罪,奴才去整理一番再回殿里伺候。”
晏玄钰“嗯”了一声,他拿起刚刚写完的毛笔字吹了吹,刚来到这里的时候他还有点不习惯,好在原主的字也好看不到哪里去,后来晏玄钰找来当世大儒的字帖临摹,现在写的倒也像模像样了。
过了一会李忠贤回来了,没再来晏玄钰身边,按着晏玄钰说的在冰盆附近,好在距离不远,晏玄钰要是说话他也能听见。
晏玄钰将手里的这张纸放在一边,开始照着下一页写。
这时候,一个小太监求见,说是张淑妃宫里的,来向陛下询问圣寿节的事。
李忠贤带着他走了过来,问道:“陛下,今年的圣寿节是否还按照往年的规格来操办?”
晏玄钰眼皮都没抬:“你看着来”
圣寿节?
晏玄钰手里的毛笔突然顿了一下,在宣纸上留下一个大大的墨点。
原主的记忆中有圣寿节这件事!
八月份南方多暴雨,今年不知怎的雨水尤其多,只不过身在京城的人们不知道罢了,河水水位暴涨,在圣寿节过后一个月,大周南方的几座城池突发洪水,中下游临江的村落被尽数淹没,此事上报到京城时,第一次过圣寿节的原主正十分高兴,突然听到这么个扫兴的消息,还有不少官员上书赈灾一事,他象征性地派了一个官员为钦差大臣去灾地赈灾,到了之后钦差大臣发现那一车车粮食里被掺了大半数沙子,赈灾银两更是寥寥数几。
晏玄钰只觉得原主蠢毒到了一种无可救药的地步,竟然连这种事都做得出来。
那被指派为钦差大臣的官员是朝廷里一个没有靠山的五品官,叫冯光纬。
还真是巧了,这叫冯光纬的官员也是这些时日里来已为他所用的官员之一。
原主还真是一挑一个准,本来朝廷之中算是好官的人就不多,他还一个个迫害完了。
晏玄钰叹了口气,此事事不宜迟,算起来仅仅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他立刻秘密召见了冯光纬
第二日,金銮殿上。
晏玄钰半阖眼坐在龙椅上,听下面一众官员吵得不可开交。
这些时日他对文人们有多能吵也是知道一些了,政见不和的人什么都能吵起来,朝堂上吵,朝堂外还能写诗互撕。
他们今天吵的事就是关于镇国大将军袁康回京述职一事,袁康在大周边关已有数年,京城里今年发生巨变,新帝登基,不少官员说镇国大将军理应归朝。
说起袁康,晏玄钰又是一阵唏嘘。
袁康此人,领兵打仗无一不在行,他出身于武官之家,祖父、父亲都战死沙场,他少年时便入军营从军营最低一级的普通士兵开始做起,在军中颇有声望。
他所率领的赤羽军军纪严明,战斗力十分强悍,毫不夸张的说,袁康是立于大周边关的守护神。
袁康和赤羽军的存在是大周之幸。
可是现在的大周于袁康来说却是一件不幸之事,大周重文抑武,文官轻视武官,大周朝堂上又有大部分都是文官。
这次的圣寿节也是袁康命运的转折点——因着百官都认为袁康应该回京,原主本就没有主见只知享乐,被身边之人一撺掇就认定了袁康有不臣之心,所以对他手里的兵权十分忌惮。
再加上大周国库本就不充裕,原主拿来享乐还不够,怎么可能优待边关将士?再后来突厥南下时袁康已身死京城,没有一个优秀的领兵之人,况且将士本就过得困苦不堪,更别提去行兵打仗了。
晏玄钰等金銮殿上吵闹的声音渐渐消了下去,他看向姜元化:“姜相,此事你怎么看?”
原本不发一言的姜元化被天子点了一下,他面上稍作沉吟后出来行礼道:“回陛下,臣认为王大人言之有理,此次圣寿节应召镇国将军回京述职”
晏玄钰耐心地听着姜元化用弯弯绕绕的话表达了一番“袁康不回京述职那就是没把陛下您放在眼里,他其心可诛呀陛下”的意思,内心惊叹竟有人真能把一句简单的话说的如此冠冕堂皇。
偏偏姜元化似乎在陈述他口中“王大人”的意思,与他无关似的。
晏玄钰听了之后面上一肃,似是发怒道:“姜相言之有理,那些说不该召镇国将军袁康回京的人是和居心?!”
“陛下息怒!”
偏偏这时候还有没有眼色的站出来加了一把火:“陛下,臣以为边关近来常有突厥作乱,正是需要镇国将军的时候啊!”
晏玄钰眯着眼看过去,“你是?”
那官员不卑不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