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重生要逆命: 260-28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清宫重生要逆命》 260-280(第5/28页)

子可真不能说,连听别人说都不行。

    结果就在三阿哥弘时看弘昴好戏的时候,没想到之前和他交好的某些人,也对他来这么一出。

    然后三阿哥弘时也只能采用弘昴的办法——无法拿对方怎么样,那就躲避着对方。

    第264章 给气着了

    在三阿哥弘时眼里,四弟弘昴比自己聪明多了,连他都躲着这些人,三阿哥弘时自觉自己也惹不起,跟着躲了。

    当然其实三阿哥弘时心里还是纠结了一下,毕竟那些人一个个的听上去都颇为有权势,瞧着对于母族妻族都颇为势单力薄的他而已,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但随后三阿哥弘时又想到,他们之前支持八叔已经失败了一次,凭什么支持自己就能成功?

    三阿哥弘时自觉自己是比不上八叔了,意识到这点后,又瞧四弟弘昴的动作,三阿哥弘时这次咬咬牙也跟着躲着那些人。

    而弘时和弘昴的举动,自然引起了胤禛的注意。

    这一下子可就把胤禛给气着了。

    说起来,之前胤禛虽然对胤禩等人各种不爽,尤其是在自己继位后,八爷党等人在朝堂上还有很大的影响力,更是让胤禛如鲠在喉。

    但说实话,胤禛最多想得就是削他们,最多就是像胤禔胤祉那样软禁而已,并没有要将胤禩等人往死里整的想法在,毕竟大清宗室潜规则摆在那里,胤禛平白无故的也不想突破底线,引起宗室更大的反弹。

    没想到这些人竟然把手伸向了自己的儿子身上,先一步突破了之前在康熙朝,争夺皇位却不对对方后院下手的默契。

    胤禛的子嗣本就不多,弘时、弘昴还有已经被指婚的弘昤,算是三个已经长成立足的,就这么几根苗苗,这些人还要动坏心思,想要挑唆他们自相残杀,这如何不让胤禛气恼。

    但这事也让胤禛自继位后,第一次认真的思考储君的事情。

    要胤禛现在就立下皇太子,那不可能。

    他虽然看好弘昴一些,但把弘昴对比自己,弘昴做事还显得太嫩了些,达不到他心目里最完美的继承人程度。

    而先帝朝事情二立二废太子引发的朝堂震荡,胤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胤禛也没觉得自己会短命,所以以他个人的自愿来说,他还想多看看,看看到底哪一个儿子于政务上最有天赋最聪慧最能震住朝堂内外。

    可一旦立下皇太子,日后又觉得他不好,或者是有更好的人出现,那想要换人,那可就千难万难了。即便是成功了,从而引发的朝堂震荡,也是对大清朝的损伤。

    就比如先帝末年那几年,朝堂上只要但凡是有名有姓而且能给先帝上折子的大臣,都搀和了进来,导致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在琢磨这事,无心政务,以至于民生混乱不堪,埋下的隐患极多。

    别说外面民间了,哪怕就是皇宫,也是管理混乱,各自为政。隆科多在那几年,抓了好几起,以各种不可思议的说辞,就混入皇宫的人。更有甚者,还人在皇宫外城那里裸奔。

    这会儿立太子那是万万不行的。

    但这个问题也的确改重视起来,不知道多少皇帝都栽倒这个事情上,连累了自己一世英名。

    虽然不想这个时候就立下皇太子,不过胤禛对于弘时和弘昴的表现还是十分满意的。

    没有那个父亲,愿意看见自己儿子天天谋夺自己的位子。

    于是胤禛叫来苏培盛,他让去自己的私库挑了些宝贝给两个儿子送去。

    随后在内阁送来一大堆奏折后,胤禛又立马把这事暂时抛到了脑后,开始批阅奏折。

    比起这事,自然是批阅奏折更重要一些,而且还有八爷党那边,继承人可以慢慢挑选,但没了底线的八爷党却必须要铲除。

    留他们在朝堂上,不但于大清朝无益,反而会搅浑水。

    但现在胤禛的力量还不足以掀翻对方,所以胤禛现在是真迫切希望年羹尧能打赢,打赢了,他就有足够的底气和依仗去收拾八爷党等人。

    ***

    阿哥所。

    弘时收到苏培盛送来额赏赐有些莫名其妙,平白无故的汗阿玛送赏赐来做什么?

    不过既然送来了,弘时当然高高兴兴的收了下来。

    但是弘昴在收下赏赐后若有所思,随后也没去后院看望儿子,而是去了书房,拿起一本账册来,继续算账。

    如今他和弘时都跟在怡亲王胤祥的后面办差,而怡亲王虽然名义上总管大清所有的事情,但实则现在怡亲王手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会考府,要查清各个部门地方的账本。

    于是弘昴和弘时现在的工作就是跟着怡亲王一起算账,一起应付那些账上有亏空,却哭穷没钱还的官员。

    不得不说,这些经历让弘昴大开眼界。

    之前无论是在上书房,还是在雍亲王府里,大家都是一团和气,有些事情都是相互谦让,绝对不会把事情闹大。

    弘昴还真没见过什么泼皮无赖,现在他算开眼了,那些人是恨不得把事情闹大,让大家都可怜他,然后让上面的人碍于无奈免了亏空。

    可这一招只能适用于要脸面的人。

    胤禛既然成立了会考司,就是下定决心不要脸了!

    当然他也是被逼无奈,先帝驾崩后,国库就只剩2716万银子,看着多,可面对大清朝这么大一个国家来说,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而各地的亏空却是一年比一年多,在这么下去,总会有一天国库没了银子。

    大明朝是怎么灭亡了,作为皇子他们清清楚楚,说白点就是——没钱!

    军饷发不了,天灾没办法救灾,底下的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反了。

    要知道当年最初攻破皇宫的人,可不是清军,而是李自成的军队。

    大明朝不是亡于大清,而是亡于农民起义。

    那为什么大明朝会没钱了?

    从李自成的军队进入京城后,查抄各个官员的府邸,查抄出来的财务,就能一窥究竟,一个个都富得流油,查抄出来了七千万两白银,这还只是黄金白银,还不算其他古董字画等值钱的东西。

    也因此,等大清入主中原后,对这些汉臣十分警惕。

    一方面是因为不是一个民族,“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大明朝这些官员干的实在是太漂亮了,江南那么大的富裕之地,一年的税收竟然只有四两银子,实属厉害。

    胤禛可不想日后大清朝落到这种地步,所以哪怕不要名声了,他也要一算到底。

    如今对于会考府,已经整个大清官员来说,视线都聚焦到了山西。

    年羹尧之前提前离京,就是跑去了山西,考察实情去了。

    事情还要从之前说起,胤禛继位后,就命令礼部选择一位官员去祭告华山。

    这种事情自然都是美差,任务不重,走个过场,到了地方选个吉日把祭文读了便是。而且还是肥差,因为一路上吃喝玩乐不说,还会有官员巴结孝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