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自动售货机的古代生活》 70-80(第2/23页)

 铁柱勾了几笔,三下五除二就用阿拉伯数字记清了。

    一旁,有位叫牛壮的汉子见状,忍不住笑道:“小铁柱这鬼画符,记东西确实省劲,可惜只你一人能看懂,正经记账时就用不到了。”

    戴九闻言,插嘴道:“也不能这样讲,账目这种东西,能写清楚就行,又不是要考学,哪来正不正经一说呢?”

    这次进城后,戴九就找了个机会,弄了碗水,装了条小鱼去试那毒菌子的碎块。

    鱼吞掉菌块后不久,飞快翻肚浮上了水面。

    看来这毒性果然极强,发作也快,令戴九惊惧不已。

    眼见为实,他彻底信了铁柱的话,之后还找到铁柱跟前诚恳弯腰道了声谢。

    然后两人的关系就变得亲近起来。

    这会儿,听牛壮说出了扫铁柱兴的话,戴九立刻出声维护起来。

    牛壮听了,也不和他争,只耸耸肩说:“是是,那我就换个说法吧。像这种快速记东西的法子,我自己也想了不少,但也就是能简单记个数而已,并没什么稀罕。”

    “要我说的话,能写会算才是真本事呢!你看在咱队里,这类记账的活,除了韦哥,就只有大稻能干了,剩下的人都不行!”

    大稻就是那记账的伙计,因为兼任算账的活,工钱也比其他人高出许多。

    牛壮这番话,话糙理不糙,戴九听完叹了口气,也没再与他拌嘴。

    他俩在闹腾。

    铁柱这边却一直没有吱声,他正默默在纸上算题呢。

    一块搓石成本如何,回头一块能卖多少,得到利钱几何,这么多种石头加起来,总共能赚多少钱……

    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轻巧的数字,在九九乘法表和加减乘除的算法加持下,铁柱用不可思议的时间,很快就得到了准确的数值。

    恍惚间,他忽然听到耳边两人的争执。

    能写会算就是真本事?

    那这样看来,他铁柱竟也算个本事人了?

    不止是算数。

    之前他还辨出毒菌,救了一商队的人呢,也是做了件大事!

    再仔细想想,他这一路走来,虽是第一次出远门,但因为心里记着方仙儿曾教过的知识,以及仙书里的各种常识,像是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甚至这次来采买的火山石,他都有所了解,所以心里也踏实极了。

    果然就和家里人说的一样,人懂得多了,走出来后就不会忐忑慌张!

    或许是往常大家聚在一块学习,感知并不明显。

    直到这次走出来后,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铁柱才真切体会到,方仙儿究竟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改变。

    原来,这才是方仙儿最厉害的法术啊!

    悄声无息间,它竟将一群平平无奇的村人,变成了有本事傍身的小小英杰!

    铁柱没有注意到,他早就不是那个畏畏缩缩,觉得自己哪里都比不上别人的自卑儿郎了。

    如今,他的腰杆总是笔直的,背也挺拔无比。

    身上总带着一股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连目光都炯炯有力。

    通身上下,完全看不出一点长途跋涉带来的疲惫感!

    一旁。

    戴九等人瞧着他专心致志,奋笔疾书的模样,都摸了一把自己的蓬头垢面,暗自嘀咕道:

    “这小子咋跟吃了仙丹似的,一身使不完的孬劲!唉,看来哥哥我真是老了啊,不得不服!”

    采买好搓石,商队继续出发。

    每到一地,车里就会多出不少新特产。

    一路还算安稳,没再出啥岔子,过了月余,他们终于有惊无险地到达这次商途的目的地——安年。

    安年是座繁华的城池,与都城只有一城相隔。

    铁柱也终于听到了方仙儿书里提过的,婉转柔和的安年话,到底是怎样一种神奇的调调。

    之前在北方时还不觉得,到了南方,就发现地方上的话真是好难听懂啊!

    好在韦十八和他说了,他们过来后会打交道的那些人,基本都会说官话,不会有什么语言障碍。

    商队很快忙碌起来。

    与此同时。

    待在山中的村人们也在认认真真地过着自己的日子。

    前段时间,她们在方仙儿的协助下,已经成功把麦子初步伺候好了。

    不得不说,你方仙儿就是你方仙儿,给的法子都神异得很,都不用等到秋日收获,就能看见明显效果。

    当麦子分蘖后,老人一数那分株,全都笑开了怀!

    再一看那株苗的状态,也是青翠喜人,生机勃勃。只要后面小心些,按方仙儿的指点精耕细作,科学勤快地布施水肥,及时处理病虫害,今年肯定会有好收成的!

    说到水源,她们如今在山中种地,临着源源不断的山泉,反倒是不那么忧心地旱的事了。

    大家伙还曾好奇过,为何之前天是旱的,山里这股泉水却没像河水那样干掉,成了她们的救命泉。

    后来从方仙儿那终于得到了解释。

    会干掉的山泉,基本都是地表水,层浅,经不起耗。

    但像她们遇到的这种,大概是从地下涌上地表的,藏得深,储水量也高,就不容易干。

    盛珺说完后,还忍不住在心里感慨,村人们的运气是真的很好了。

    大伙听了,也成功收获了一个新知识点。

    原来不仅是地面有水,深深地下也可能藏着水呢!

    盛珺就说,日后她们要是出山生活的话,或许也可以打井开发一下地下水,这样就不用看老天脸色吃饭了。

    扯完有的没的,重新说回种地。

    小麦这边暂时没太多要动手的活计,及时追肥补水,偶尔中耕松土,仔细盯着株苗的状态就行。

    眼看又离清明近了一截,接下来她们要做的,就是为种豆和山药做准备。

    之前给种豆选好的耕地,土色比麦地更深些。

    有位老人说,以他的经验来看,土色深的地方肥力或许会更好。

    来到地里,一伙人抄起家伙,又开始了风风火火的翻地环节。

    只是,这次没干几天,她们就从方仙儿那里得了个噩耗。

    方仙儿说,这块地方不太行,土质太酸了。

    村人们听完又难受又困惑,因为她们并不能理解土壤酸碱的概念。

    一听是土酸,李家老头还偷偷捏了一小撮土,放进嘴里尝了下,疑惑道:

    “这吃着好像也不酸呐,又咸又腥,土粒子还磨舌头得很!”

    李婆子见状,急得咣咣两拳猛捣在他背上:“磨个屁!你这根老舌头到能尝出甚么?一天净瞎逞能!方仙儿都说过别吃脏东西,你还往嘴里塞,赶紧把土吐出来!”

    李老汉抱头鼠窜:“哎呦,我那不是脑袋迷糊了的嘛,我这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