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今天也在大声密谋: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主角今天也在大声密谋》 60-70(第7/15页)

这些事,就该交给底下人去做,林万里愿意做出头的椽子,你就只管看着他们狗咬狗便是。”

    “为人君者,当以珍重自身为己要,何必行以身入局之险事。”

    兴平帝是个毫无政治魄力的人,他也一向不赞成闻承暻以身涉险。就像柔然那件事,兴平帝在回过味来之后,就很不赞成闻承暻亲赴草原的举动,认为应该挑个其他皇族代他出访。

    这次林万里能够说动皇帝,也正是利用了他这一点。

    闻承暻就是猜到了个中缘由,才不好正儿八经地冲老父亲发火,但他也不想就这样算了:“儿臣原想着驱虎吞狼,谁知父皇竟一心把豺狼当成了忠心的哈巴狗儿,还对其听之任之。”

    这话兴平帝可不认:“林万里他没有门第根基,儿子们也不成器,生死荣辱全在朕一念之间。这种人,就算是豺狼,也只能做个爪牙向外的看门狗。”

    “曹、陈两家,不是那么好扳下来的。朕放他出去乱咬,总比你惹得一身骚要好。”

    这也是老皇帝的肺腑之言,他年轻时也曾像儿子一样踌躇满志,立意要根除江南积弊,结果到头来怎样?

    鱼米之乡突然连年“干旱”,乡民联合抗税,天下士子声讨的奏疏雪花般朝京城飞来,城头的登闻鼓每天都有不怕死的人敲响喊冤……最后朝廷不但一分钱赋税收不上来,还要补贴救灾的粮米。

    兴平帝经历过一回之后,并不希望儿子重蹈覆辙,因此时常给闻承暻讲述以前的遭遇。谁知竟然起了反效果,闻承暻不但不引以为戒,反而更加坚决地要和江南人过不去。他实在没有办法,又不想闻承暻把事情闹得太大将来不好收场,只能先将林万里丢了出去。

    “朕也交代了林万里,这一回曹平芳和陈家那两个小子必死无疑,也算是为你母舅家出气了。”

    一国之君好言好语至此,寻常人早该感激涕零了,可惜兴平帝面对的是他最可恶的二儿子。

    闻承暻嘴角一撇,丝毫不买账,站起来向父亲下了最后通牒:“江南之事,儿臣自有主意,请父皇不要再插手了。”

    “哎你这小子——”

    兴平帝手又开始痒痒,举着茶盏不知道该不该砸。

    闻承暻毫无要躲闪的意思,站在大殿正中,字字掷地有声:“只要这天下还是大雍的天下,君王的敕命便该畅行这天下每一个角落,儿臣见不得宵小窃居膏腴之地,做什么国中之国。也见不得佞臣横行朝野,说着为君效死,实则做着养寇自重的勾当!”

    “你!”

    皇帝手上的茶盏还是飞了出去,非常有眼力劲儿地擦着闻承暻的脑袋在空中划过一道痕迹,落在他身后爆裂开。

    闻承暻抖抖衣衫,彻底说开之后,积压在心头的郁结为之一轻。抬眼一看,见兴平帝虽然生气,却不像是恼怒于他的冒犯,反而更像是在替自己担忧。

    他心头一暖,终究还是说了几句软话:“父亲毋需为我担忧。儿子这一辈子,原也不图在青史上留下什么好名声,所求唯有肃清大雍内患,再延百年国祚。”

    “江南士族,拿捏的便是‘清名’二字,可儿子压根儿不在乎这些,他们又能奈我何?”

    兴平帝语气硬邦邦的:“随便你随便你!只是到时候别哭着嚎着回来找你老子擦屁股!”沉默了一下,又道,“大理寺卿是林万里的同乡,他要是不听使唤,你换个看得顺眼的上去。”

    他的关心依旧别扭,闻承暻却已经习惯了,闻言只是一笑,上前规规矩矩磕了三个头:“儿子定不负父皇信重,三年之内,必还您一个太平江南。”

    *

    为了太子行事方便,詹事府就挨着东宫而建。

    宋如渊到任了这些天,却一直未曾见过太子殿下的金面。其实通事舍人并不是什么要紧的职位,按照他在本朝会典上学到的,这个从九品的舍人,其实与高门大族府里的门房相似,主要负责为太子应对朝臣拜会和献礼等琐事。

    可真等到任了才知道,他们要处理的除了迎来送往的小事,更多还是尚书、中书二省送来的各类文书,他们需要通读文书内容,摘取精要部分写成条子,贴在外面方便太子查阅。

    一开始宋如渊和新进来的同僚还十分惶恐,认为这类朝廷大事本不该他们经手,这种惶恐的情绪在宋如渊打开一封吏部关于四品以上官员考绩的折子后达到了顶峰。

    他顾不得礼仪,匆匆走到主官面前,将这封烫手山芋递了上去:“柳大人,这封奏疏是不是下面的人送错了。”

    他的主官,詹事府主簿柳青山,接过那封折子扫了一眼,笑着看向他,教导道:“吏部来的折子,若是不急,就贴上杏色条子,放在第二个匣子里便好。”

    见宋如渊仍然欲言又止不肯离开,另外两个新进的通事舍人余光也一直扫着这边。柳主簿干脆将音量提高了两分,不耐烦道:“这才哪到哪儿,你们现在就慌了,等以后真见到了不得的东西可怎么办?”

    说着又像是自言自语,“有些诏令,都得先过一遍东宫,才能出得去呢。”

    宋如渊早就知道太子实权在握,东宫俨然成了一个小朝廷,却怎么也想不到,陛下居然连官员升降的权力也愿意给他。

    捏着折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宋如渊刚好与一个新进的同僚四目相对,眼里俱是蓬勃的野心……

    第66章 救人

    闻承暻去见兴平帝的时候,常喜已经做好了应对这位祖宗滔天怒火的准备,但他回来的时候反而一副心情不错的样子,似乎并未与皇帝发生什么龃龉。

    在心里阿弥陀佛了一声,将原定计划搁置到一边,常喜眉开眼笑的迎了上去:“殿下回来了。詹事府那边来报,新进的几个舍人都已经到任,您要不要抽时间去见一见?”

    自从三年前出了魏大学士那档子事,太子詹事一职便一直空缺着,很多时候都是常喜这个东宫首领太监在兼管着詹事府的大小事宜。

    闻言,太子略一点头,对新来的几个通事舍人并不是很在意,只是仍交代道:“他们刚进来,各项规矩都不清楚,这段时间你让人留心些。”

    常喜忙答应道:“您放心,如今几位大人歇宿都在詹事府里,轻易出去不得。柳主簿也是老成人,有他盯着,一定出不了什么岔子。”

    之前闻承暻对詹事府的属官职能重新做了划分,将处理奏疏的工作划分给了主簿厅,休看通事舍人只是从九品,却是实打实职微权重的实缺,也只有闻承暻信任的人才能坐稳这个位置。目前新进的三位通事舍人当然不满足这个条件,他们还需要度过一段较长的观察期,向太子证明自己的忠诚和才华之后,才算是真的在詹事府里站稳了脚跟。

    但分辨几个小舍人忠奸贤愚的事常喜就能办得很好,闻承暻不打算操心,此时见常喜已经有了成算,他便也不再多言,转身准备去书房看折子。

    谁知这时候常喜却出声叫住了他,从胸口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笑嘻嘻道:“殿下且慢,今早您不在的时候,沐昂之送了这封书信过来,说是靖侯府连夜送过去的,他怕世子爷有什么急事,不敢耽误,天一亮就忙着送过来了。”

    听到是靖侯府送来的,闻承暻果然止住了脚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