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贵子(科举): 16、第16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农门贵子(科举)》 16、第16章(第1/3页)

    转瞬便过去一年半时间。

    盛元九年,二月十六。

    庆玉坊靠北直门街的一处屋内,魏平安不到卯时便起来洗漱,自己为自己穿衣束发,然后将学堂今日要用的笔墨纸砚收拾好。

    昨日月休,他在家中几乎练习了一天的小楷,天黑后草草洗过笔砚便迫不及待入梦继续读书,故而此时案桌上有些凌乱,翻开的《论语》这一册书还铺在桌面上。

    一旁摆着的《大学》《孟子》《中庸》这几册也堆放得歪歪扭扭。

    魏平安连忙扶正。

    去岁年末,在丙班的年考中,魏平安终于在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下,以一题之差成功夺得去岁丙班年考的第一名,进入乙班。

    而他从年后到乙班学习至今,已经半月有余。

    乙班所学和丙班所学可谓是天差地别。

    如果说丙班读书只是靠背、默写以及了解大意,那乙班除此之外,还要加上对所学书籍原文的阐述理解。

    不过魏平安也知道,丙班毕竟只是蒙学,是用来打基础的。

    所以他在每夜入梦后也更加努力,每背熟一段,晚上入梦时便默写出来,然后对着资料库中的各类像《四书章句集注》之类的释义书籍资料来理解原文。

    虽然辛苦,但到底是值得的。

    至少魏平安这些时日没有在周夫子的学堂抽查中遭受斥责。

    收拾好后,魏平安拎着书袋便准备下楼,前往学堂。

    楼下是一间铺面。

    一笼笼蒸屉摞在铺面靠门口的台子上,王氏正热火朝天地将最下面的蒸屉放到上面去。

    蒸多层东西,虽然下面的蒸屉最靠近火,但通常是上面的蒸得快,需要手动轮换才能全部蒸熟。

    而重新摞好后,王氏又往下面添了一些短柴和木炭来维持着蒸笼的热度。

    看着魏平安下来,他娘王氏擦了一下汗,笑着向着魏平安道:“平安今天要吃什么颜色什么馅的包子?”

    “娘!我要两个素菜的。”

    “好嘞,桌上还有今早烙的饼,已经用油纸装好了,你记得一会儿去学堂时把它一起带走。”

    王氏整理着袖子,手上麻利地从最上面的蒸笼中取出两个浅绿色的包子,用油纸包好递给魏平安,嘴角洋溢着爽朗的笑容。

    “知道了,娘,那我先去学堂了。”

    魏平安回答道,然后一手拎着装桌上烙饼和包子的布袋,一手拎着书袋,离开铺面。

    自一年多前魏平安拜师林掌柜后,魏家便和仁和药堂搭上关系,跟着林掌柜学着辨别药材,最开始仍仅仅是采药,但赚到足够的钱后,魏家便大着胆子去其他地方打听缺货,然后开始收药材,将其运至附近县上甚至是府城里去卖。

    运气不错,赚得不少银钱。

    甚至整个魏家村的人在得知魏家靠采药赚了钱后,都大包小包来找魏家人打听,然后连夜上山学着采药赚钱,尤其是自魏家人开始收药材时。

    还有些人学得快脑子也活跃,挣到钱后,再得知收药材不是一时的,狠心到拔掉田中稻苗打算自己种植药材来卖。

    这把林掌柜吓了一大跳,急忙找到魏家人。

    在魏家与林掌柜详谈后他们才知道,采药是一回事,毁坏稻苗种药又是另一回事,这类做法万万要不得,按国朝律令中规定,要是被人发现并上报官府,毁坏稻苗者会被官府褫夺土地。

    于是在便宜师父的帮助下,又与太叔公商量后,魏家村才因地制宜,从去年开始由太叔公牵头划分出一片土地来种植适合的药材。

    不过按便宜师父所说,云阳府附近诸府,如岳宁、顺和以及庆云三府,已有部分村子种植药材,像云阳多产的麦冬、黄连、附子、郁金、半夏、天麻等,已然失去优势。

    魏家村只能退而选其次,暂时选择种植两类药材,一是迎合朝廷劝桑令的苎麻,其中苎麻根可以入药,二是卖得贵的川芎、续断,赚得更多。

    魏平安在此内心骄傲,种苎麻、川芎、续断的事还有他的一份功劳,当初阿爷问起时,是他特意推荐的。

    而另一方面,又因为魏家三兄弟为了打听各地药材缺货,到处东奔西走,跑上跑下。

    魏平安便由他娘王氏来照顾。

    王氏在庆玉坊靠北直街附近重新租了一处房子,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是个铺面,就这样做起包子生意。

    不过王氏对此也挺满意的,在县上经营着这样一个铺面,虽说累些,要天未亮便起来和面蒸包子,但能照顾自家孩子倒也值得。

    更何况自家孩子不知哪里来的想法!

    把各种花、菜以及果子洗净碾碎过滤成汁,再用来和面,蒸出来的包子颜色五花八门的,王氏挑了些颜色鲜艳的来卖,反响意外地不错,也挣了些钱。

    另一边。

    魏平安来到学堂时,天色才刚熹微。

    来到乙班坐下,他便一手翻开书,一手拿出包子吃。

    坐在魏平安旁边的,正是昔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罗学兄罗应山。

    很不幸的是,在去年乙班的年考中,罗学兄又没有考入甲班,于是今年魏平安便和他坐在了一起,甚至可以不用叫“罗学兄”。

    当时罗学兄还说要发愤图强,只不过半个月后,魏平安只觉得罗学兄又珠圆玉润了一些。

    吃完包子后,周夫子还没来。

    不过魏平安知道周夫子是先去教新招收的丙班蒙童,便又自学起《论语》来。

    乙班已经上完《大学》,此次月考后便开始学《论语》。

    虽然他在丙班时也学过《论语》,但不过草草了事,涉入不深,周夫子要讲,还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一下。

    不久后。

    “我想去上茅厕。”罗应山坐立不安,紧张到额头出汗。

    “罗学兄,你一早上都去了三趟茅厕了。”魏平安不解地问道。

    “可今天周夫子又要公布月考名次,我心里紧张!”罗应山苦着一张脸。

    不是因为害怕自己考差,也害怕魏平安考差。

    自魏平安来到乙班后,罗应山觉得一个能得到周夫子常常指导的人,比那些所谓的第一名强上百倍,便立马提出要魏平安做他的小弟。

    他,罗应山,虽然不善读书,可他慧眼识英雄啊!

    可偏偏他爹前几日不知从哪里得到的风声,也知道了,当夜便举着鞭子对他说。

    就他那副模样,还想收别人做小弟,要是以后影响到别人多少名,与别人考试相差多少名,他爹便要打他多少下。

    罗应山没有办法,只得祈祷老天此次让魏平安保持第一名,让他名次高一些,至少不要被打得太过难看。

    乙班三十六人,考进二十名就好了。

    多了他承受不住。

    “罗学兄,要不你以后跟我一起学习吧,这样也不用月月担忧了,明年年考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