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红楼]贾璋传》 180-190(第4/17页)
去做那出头的椽子,却从不让陆英出去索贿收钱。
潜邸的情分果然还是不一样的,还好那些潜邸旧臣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脑子,要不然他就要担心杨门后辈的生存空间了。
绍治帝身着团龙服,脚登五蝠靴,头戴插丝翼善冠,很是随性地坐在宽大的龙椅上。
他身后挂着山水图卷图,画卷上方,挂着“建极绥猷”的匾额,正目光锐利地看着他的这些臣子们。
陆英见众人坐定,代替绍治帝开口道:“有旨意,陛下命几位尚书禀奏今年的花销,与明年的预算,从户部尚书开始说起……”
在这个环节,各位尚书自然是哭穷,户部尚书自然是嚷嚷着没钱,不过事情到底如何,皇帝和内阁心里都有数。
这几年风调雨顺,少有边衅,只有几次局部性的旱灾雪灾,所以朝廷的财政开支不算太紧张。
不过这场会议的主调还是缺钱。
只要衙门想办事,就需要银子。
户部想开垦荒地,吏部想调拨廉政银子,兵部要造船练兵,工部要修河修路,刑部要添衙役,就连礼部都想要银子来修葺贡院,若真按照他们设想的那样拨钱,朝廷就算有十个国库都不够花。
说到底,朝廷最后还是只会给修河治边、练兵赈灾等大事痛快拨款。
其余的事情,若国库有盈余,还能拨去几万银子试试水;若是国库没有银子,就只能节流省钱,避免加税等事发生了。
杨宗祯听着几位尚书争吵,心想他那小徒孙的奏折适用于每一次年终结算后的朝廷。
从古至今,朝廷就没有过富裕到不缺银子的情况……
第183章 结算结束预算出炉,联名奏疏陛下召见
在年尾结算会议结束后, 兵部和工部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所有款项。
户部申请的关于垦荒屯田的预算,也得到了内阁的批准。
吏部的其他请求被内阁驳了回去,只养廉银子一项, 没被内阁打任何折扣。
火耗归公改革是绍治帝登基至今的最大政绩,但凡内阁有眼色, 他们就不会动这笔钱款。
而且朝廷推行养廉银制度后, 中青年官员的贪污概率大大下降了, 地方转运至京都的税银数目也变得愈发丰厚。
这笔钱已经发挥了它应起到的作用,而且效果很好。
所以,就算不考虑绍治帝的心意, 只考虑国库的收支和官员队伍的纯洁性, 杨宗祯也不会克扣这笔钱挪作他用……
当然, 就算内阁想动这笔钱,绍治帝也不会同意的。
他打击贪污犯的手段十分酷烈, 却没有引发文武官员的强烈不满, 就是因为养廉银制度。
所以, 绍治帝绝不会抹了这笔钱,自毁长城的。
不过,除了这些预算外,户部、吏部的其他预算申请,还有刑部、礼部的预算申请, 全都被绍治帝和内阁给砍下去一大半。
管子曾说,令有缓急, 故事有轻重。
朝廷事务,自然也有有轻重缓急之分。
在国库银钱不富裕的时候, 不论是皇帝,还是内阁大臣, 都只能先给要紧的地方划拨钱款。
至于那些并非十万火急之事,就只能暂时往后搁置了……
年终结算结束后,京中衙门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个局面,对贾璋他们的计划很有利。
于是,在得到杨宗祯的点头后,贾璋把绍治元年进士联名上奏的奏疏呈递通政司。
玉熙宫内,绍治帝看到贾璋等人联名上奏的折子后,朗声而笑。
他对陆英道:“去文渊阁,把小贾修撰找来。”
当值的翰林院修撰心里有些惴惴不安。
陛下为什么要找贾修撰,是兴之所至,还是他哪里做错了,惹了陛下不喜?
就在该翰林患得患失时,贾璋已经跟在陆英身后,抵达玉熙宫前。
此时此刻,他突然想到恩科后,他第一次来玉熙宫轮值时的光景。
那时他还在心里琢磨绍治帝的脾性,琢磨自己应该怎样对症下药,琢磨自己应该怎样说话,才能讨得皇帝的欢喜。
时至今日,他已经逐渐摸清楚皇帝的脾气了。
即便他递上了这样的一封奏疏,即便他筹划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他也不会有忐忑不安的情绪。
因为他很了解绍治帝。
他们这位皇帝,只会为他们这些天子门生送上去的奏折感到欣喜……
陆英引贾璋前往玉熙宫东配殿。
贾璋在这间屋子里脱去大氅,整理仪容后,才转身前往玉熙宫东暖阁。
在东暖阁门口当值的小太监们轻轻地推开朱漆檀木蟠龙大门,又为贾璋和陆英二人掀开明黄潞绸的棉帘请他们进去。
贾璋遥遥一望,只见东暖阁内,鹤首宫灯明亮无比,梅雪新香芬芳馥郁。
他定了定心神,然后才迈过门槛,走进东暖阁觐见圣颜。
陆英快步走到绍治帝身边,向绍治帝禀告他已经把贾修撰带来了。
而贾璋则规行矩步地走到御案前,向绍治帝跪拜行礼道:“臣贾璋叩见陛下,伏惟敬祝吾皇长乐无极。”
绍治帝道:“小贾爱卿来了,你且平身,陆英,让人搬个凳子给贾修撰坐。”
他话音刚落,陆英就看了眼离他们最近的小太监。
那小太监在接收到陆英的信号后,立刻端了金丝楠木制成的锦凳过来给贾璋坐。
贾璋向绍治帝谢恩,又谢了那个为他搬凳子的小太监,在这之后,才坐到那张金丝楠木锦凳之上。
在贾璋坐下后,绍治帝让那个仍有些惴惴不安的翰林退了下去。
那个翰林终于意识到陛下并没有对他产生不满之心,只是有要事和贾修撰商议。
就在他站在殿外长出一口气时,绍治帝以手叩案,态度严肃地问贾璋道:“怎么突然想到给朕递上来这样的一道奏疏了?”
“这张折子,是绍治元年恩科的同年们共同约定好上奏给陛下的。收缴国库欠债,上利国家,下利百姓,正是我等天子门生对君父,对恩师的报效之举……”
听到贾璋的话后,绍治帝饶有兴致地问贾璋道:“朕怎么就成了你的恩师了?你的恩师,不该是你师父叶尚书吗?”
“唔,你的会试座师是原阁老,若说他是你的恩师,这也是使得的。”
贾璋眼含憧憬地笑道:“叶尚书是臣的师父,原阁老是臣的座师,他们都是臣的恩师。但陛下也是殿试的主考,我等名登金榜的进士都是天子的门生。”
“若陛下不厌烦臣愚笨,那臣也斗胆叫陛下一声恩师……”
贾璋刚考中状元时,在绍治帝眼里只不过是一个小孩子。
所以他可以用濡慕的态度讨好绍治帝。
但现在,贾璋已经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不再是小孩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