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倒计时: 60-7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求生倒计时》 60-70(第5/31页)

赴任江西转运使一职来问爹?”

    赵三郎点头:“我一个武将都知道两江官场复杂,纪兴邦坐镇京都府知府少说四五年,没出过差错,政绩也算漂亮,结果到两江才一年就被整得家破人亡。我,我有一点担心,而且二哥也在两江,我总觉得心慌慌的……大哥你也是吗?”

    赵长风沉默半晌,点头。

    赵三郎还想在说话,发现两人都到赵伯雍的书房,敲门待里头回应才进屋。

    赵伯雍在书桌后方坐着,扫过两个儿子,目光了然:“为两江的事来?”

    二人点头。

    赵伯雍:“和你们无关,不用去关注。”

    赵三郎张口想说话,被赵长风抢先一步:“二郎在两江也待了两年,听纪兴邦说他在洪州码头抓到贩卖私盐的漕船,往严重点说也和二郎有点关系,而且公主在洪州不声不响二十年,前一阵借太后寿诞突然表现高调……所以儿子有点担心。”

    赵伯雍:“二郎好好当他的盐铁判官,别去掺和两江官场就不会有事。待明年任期一到,爹会想办法调他回来,你们不用太担心。”顿了顿,补充一句:“两江水深,陷进去就是死路一条,你们都给我安分点,别去撺掇二郎!心思太杂,就多关心四郎。”

    赵三郎:“爹,可是五——”

    “出去!”赵伯雍按着太阳穴,面露一丝疲惫和不耐,愠怒之色流于眉宇间。

    见势不妙,赵长风朝赵三郎使眼色,让他赶紧离开。

    果然不能提昌平公主,一提爹就生气。

    二人离开后,心中想法如出一辙。

    谢氏从屏风后走出,安静地为赵伯雍磨墨。

    赵伯雍忽然握住谢氏的手腕低声说:“你放心,我不会让那个女人回京,再也不会让她伤害你。”

    谢氏抬眼:“陛下的决定,你能违抗?”

    赵伯雍:“二十年前忍了,难道还要我再忍下去?”

    谢氏反应平静:“别说胡话,赵谢两族上千人命可不是闹着玩的。何况我都老了,该受的报应都受了,该享的福也享了,唯一的心愿不过是盼望我的孩子们平安顺遂。”

    令人窒息的沉默围绕在这对少年时便相濡以沫至今的夫妻之间。

    “陛下跟你露过底了?”谢氏主动打破死寂。

    “他借二郎的事试探我,我没松口。”

    谢氏呼吸急促了些,闭上眼平息心情,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语气压抑地说:“你是为我和四郎,还是耿耿于怀当初被迫折断傲骨的自己,才记恨公主?”

    赵伯雍猛地抬头看她,神色震惊,不敢置信:“你也不信我?”

    谢氏藏在广袖里的手轻微颤抖,避开赵伯雍的目光:“那孩子到两江应该能和他亲生娘亲见面了,做错事的人到底不是他,李代桃僵也是我们对不住他。如果,如果他有所求,你和二郎能帮就帮点。”

    言罢,谢氏离开。

    行至中庭,谢氏摁住刺痛的心口,想不通刚才怎么会出口伤人,更想不通为什么脱口而出便是让人帮一帮那孩子。

    人家母子阔别二十年,即将相认的喜事,与她何干?

    谢氏摇了摇头,连日来睡不安稳,脑子里全是些胡思乱想。

    她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挪动脚步回前院。

    ***

    康王带来元狩帝任命赵白鱼为江西转运使的圣旨和官防印信,特意提醒他圣旨里多出来的一句话:“‘便宜行事’,以前只给钦差的权利,而今还是给你,好好利用。”

    拍了拍赵白鱼的胳膊,康王压低声音说:“便宜行事,皇权特许,先斩后奏。”

    看得出元狩帝整顿两江的急迫心态了。

    赵白鱼道谢,接过圣旨和官防印信,让砚冰去收拾行李准备上路了。

    他这次只带魏伯和砚冰,前者是武功高强,结交不少江湖朋友,能帮到忙,而带砚冰则是因其祖籍在江西,让他回去准备明年的乡试和省试。

    陆路转水路再转陆路,紧赶慢赶,约莫半个月才终于抵达江西首府洪州,而此时赵白鱼才收到霍惊堂的来信。

    两人南辕北辙,距离越来越远,不能随意使唤海东青通信,一旦霍惊堂抵达西北,再要通信就难如登天了。

    ***

    洪州城门口。

    一辆外观简朴的马车经过官兵盘查顺利进城,魏伯先去探路,砚冰在马车旁边步行,新奇地打量洪州城,惊讶其繁华程度竟然不输京都府,甚至能看到一些金发碧眼、肤色各异的高大人种穿行于客栈酒楼。

    马车过桥时,砚冰见桥梁边有一排人在贩卖破破烂烂地器具,买家还不少,不由好奇,抓着一个过路人就问他们为什么买破烂货。

    过路人打量这小兄弟两眼,衣服不起眼,料子不错,皮肤白白嫩嫩,手上有毛笔磨出来的老茧,关键是不知道什么叫文昌里,是只肥羊!

    “什么破烂货?那叫古玩!”

    砚冰一脸嫌弃:“就这堆破烂货?”

    “这叫捡漏,古玩行里常见。你……不是本地人?”

    “我哪点不像本地人?”

    “口音就不说了,如果是本地人会不知道洪州府最出名的一条古玩街叫文昌里?”

    砚冰看向摆在桥梁两岸的摊子很诧异:“这是古玩街?”

    他在京都府不是没去过古玩街,可都是当铺林立,街头结尾摩肩擦踵,哪有摆桥梁边上的古玩街?

    “这是小文昌里,再里头才是文昌里。穷人在小文昌里,有钱人去文昌里,但是真正的捡漏之王还得在咱们这小文昌里找。个把月前就有个穷秀才来博运气,从一老汉手里买下一块破旧的和尚袈裟,那件袈裟是文昌里眼光毒辣的掌柜们一致认定的赔钱货,结果被那穷秀才五十两银子买下来,回家一撕开外头的袈裟,发现里面居然是前朝皇室里流出的千佛经幡!”

    本地人语气神秘:“你猜猜,那经幡转手卖了多少?”

    “一百两?”砚冰语气犹疑,瞧着人脸色猜:“三百?八百?一千两!!”

    “是千两黄金!”本地人怂恿:“要不买点?桥这边十文到百文都有,桥那边则是一两都百两……价格越高,是宝物的可能性就越大。”

    面对这种诱惑,很难有人不心动,不过砚冰还是摆摆手说算了,赶紧跑回马车里。

    马车里的赵白鱼小心折叠霍惊堂送来的信,头也不抬地问:“在外头发现什么新奇事物了?”

    砚冰神采飞扬地说到古玩文玩和捡漏的小文昌里。

    “以小博大,性质说到底还是赌博。”赵白鱼撩开马车帘子打量外头,说:“你要是喜欢就去买点。”

    砚冰:“不了吧,我赌技不行。”

    赵白鱼笑着说:“就当是这段时间学习太紧凑的放松。”掏出点银子扔过去,砚冰稳稳地接住:“去玩吧。”

    砚冰正是好玩的年纪,有赵白鱼的允许便兴高采烈地跳下马车去花钱了,挑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