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夺回福运后我赢麻了》 230-240(第6/21页)
意,他便?告诉了她自己?不再参加春闱的打算。
“刘相没等年初四上?朝,昨日就先进?了宫里,对陛下说自己?要嫁女?,婚期定了,由于准女?婿也要参加春闱,所以?他要避嫌。再加上?王相跟林相也是有后?辈要参加春闱,要避嫌,所以?这件事就落到了老师头上?。那我也就只好授了官,不再去考了。”
——不然三位宰辅加上?老师,全都?要避嫌,这次的主考官还能让谁来担任?
“这不是很好?”
陈松意觉得他是推演术有成?,知?道趋吉避凶。
这一次科考,卧虎藏龙,他再考一次也占不到前三甲。
不如就此收手,正好凭借这次在江南案中的功绩,直接从大理正开始做起。
“是。”裴云升毫不犹豫地承认了,然后?在她摆开铜钱,教他推演术应用篇的时候,貌似随意地道,“你是在让我去江南送信之前,就知?道这个结果了吧?”
当他去到江南,见到老师拿出的那个锦囊跟里面的字条时,看着上?面写的几个名字,想到她跟她师父是在大半年以?前就推到了现在的结果,只感到一种命运的震撼。
还有现在,老师做了今科的主考,纸条上?剩下的三人——包括她兄长在内,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老师的门生,完美应验了推演的结果。
第 233 章
陈松意排铜钱的动作一顿。
他去江南的结果确实在她意料之中, 可主考官这样换人,她算不到。
这一次科举,本该是刘相当主考官才对。
现在的发展, 只能说当运势在你的时候, 你所做的一切布置, 都会被命运推到正确的轨迹上。
哪怕她以为自?己的兄长也跟另外几人一样, 时运不济,没有办法靠自?己在官场上立住,就把他跟其他几人一起安排到了付大?人门下。
他还是能走上本该走的路, 成为由帝王所选择、由刘相所教授、由时运所造就的千古一相。
事情甚至还有了一个大?的回旋,在圆满的同时, 还跟她最初的布置合上了。
显得就像是她并?没有画蛇添足, 而是从一开始就都算到了一样。
这样多的巧合堆在一起造就的今日,怕是师父他老人家在,也不一定能推演出来。
不过, 她可以承认自?己算不到, 但却不能承认“师父”也算不到。
因此, 她抬起了头?, 对裴云升道:“人算不如?天算,我没有预料得那么?远。但这些是不是都在我师父的预料之中, 我就不知?道了。”
人算不如?天算, 这句话裴云升是认同的。
人力的推演只能趋近于天道, 却不能等?同于天道。
但他觉得陈松意还是谦虚了。
如?果?麒麟先生?是算无遗策、能够等?同于天道的人,那她就是无限趋近于天道的人了。
自?己要是哪天能学到她这个程度, 那他就没遗憾了。
他于是不再说什么?, 专心跟陈松意学习后面的推演篇章。
侯府这几日安静了不少,要备考的众人忙着读书, 而游天则不在这里。
在年初二他就被召进?了宫,然后跟厉王一起离开了京城。
他跟厉王离开京城,是为了开山采矿。
走之前,他还记得陈松意的托付,先去了一趟刘相家给余娘看诊。
大?齐对火药的应用?,主要还是在烟花跟炮弹上。
在这种需要精细控制火药的爆炸威力来开山采矿的项目上,进?展并?不大?。
而游天制造的火药弹体积小,方便携带,还能够控制爆炸的威力。
哪怕这是天阁的禁术,不能直接交给大?齐流传于世,但草原人都已经率先犯禁,他也不是不懂变通的人。
他不能把火药术传给外人,难道还不能自?己用?吗?左右容镜也不会再下来抓他一回。
于是他便直接跟厉王走了,要炸哪座矿山,他去炸。
从沂州王氏等?几大?世家抄没回来的财富充盈了国库,让整个大?齐如?同一台庞大?的机器运转起来。
为了即将到来的战争,各地的铁矿加大?了开发采集力度,矿石像流水一样被送进?了新建成的高炉里。
在过往的十几年里,被藏在厉王的封地上,特许他们开了无数炉,实验了无数金属配比,造出了成百上千种性能优越的金属的工匠坐上了马车。
他们带上了各自?的学徒,被精锐的士兵护送着,前往各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各地的守备军也调动了起来,采矿,炼钢,为接下来的战争打造武器,打造箭矢,打造铠甲。
除此之外,还要为已经陆续开始返回原籍、即将在国家刚刚收回的土地上进?行春耕的流民,提供改良过的、更加耐用?的铁制农具。
这些改良过的农具来自?江南。
它们乘着钦差座船,跟从陈家村来的陈父陈母等?人一起来到京城,被送到了天子面前。
历朝历代都重?农桑,天子在春耕开启之时,更是要下田亲耕。
景帝不是不懂农事之人,一拿到农具便立刻在宫中上手亲试,体验了改良农具的妙处。
只可惜新年之前的事务太多,他暂时压下了这些宝物。
等?到新年之后,要准备春耕,来自?江南的农书才再次出现在了帝王的御案上。
而老胡在江南的大?半年时间,根据出自?“麒麟先生?”之手的农书实践出来的屯田经验,也一并?摊开在了景帝面前。
“不管是耕作跟堆肥方式给粮食带来的增产,还是改良农具给耕种效率带来的提升,对即将到来的春耕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方法,那些刚刚被回收回来、即将由遣回原籍的流民去耕作的良田,就是推行的最好?土壤!”
因着三?位宰辅都不用?负责即将到来的春闱,景帝于是把他们召进?了宫。
御花园中,冻土未解,把三?位相公召进?来的景帝指着地上的改良农具道,“只要拿到全新的农具,按照这个方法耕种上一季,这些屯田方法就可以在整个大?齐推广开来!”
这也是为什么?才年初二厉王就要离开京城,景帝也能顶着太后的压力答应。
而且还答应了一些条件作为交换,把游天也派了出去。
三?位宰辅闻言都忍不住上前,亲自?上手试了一下这些农具。
他们三?人都是出自?横渠书院,在读书的时候,也分到了各自?的一小块地进?行耕作,流淌在血液里的农事本能,哪怕三?人官至宰辅也没有忘记。
同景帝一样,三?人也是一试之下便眼睛一亮,瞬间察觉到了这些农具的好?。
“陛下!”林相卷起了袖子,手执一样改良农具站在被翻开的冻土上,向着景帝激动地道,“这些也该推广到南越去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