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 90-100(第19/28页)

,儿子在外忙碌,刚刚才匆匆回来。”

    “此次事情,对家中的生意是一次打击,许多交易的世叔因为……纷纷取消了合作意向。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处理这些事情。”

    “老东西,就只会锦上添花,遇到事跑得比谁都快。”老爷骂了一句。

    实际上,他长久地看朝廷的动向,自己确实一点敏锐力都没有。

    朝廷的政策直接影响底下商人的情况。好比最开始的商证,有了这个,算是配了合理行商的证明,又根据自家的行商范畴,办理了粮证、药证等。

    这玩意不好造假。甚至陛下发了真假辨明的方法,有些人还是弄不出来真货——他们就是找不到用于证件制作的原料,试了许多种棉花和纸浆都没用。

    一开始,还有人觉得证件没什么必要。但是发现了晋商的结局,又叫当地的官员狠狠管了几次,总算学会了,以后对朝廷的信息格外敏感。

    好比这次,一开始,陛下弄了新戏。这时候还不算什么,或许就是陛下的兴趣呢?写个戏本子而已,算不得什么。

    可很快,随之而来的是当地抓捕地主的消息。

    联系上先前的戏本子,不少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商人逐利,但赚钱的前提是保全自身,简直迫不及待地和这人划清了界限。

    老爷骂完,又问:“老二,你今年不是不用下场吗?在家作甚?为什么不去迎接我?”

    迎接个鬼啊,他都怕自己见到这老不死的后,直接在大街上口出狂言——到时候,更不用温书了。

    不孝二字便能压垮他。

    因此,他不情不愿地站出来,行了礼,道:“见过父亲。”

    “今年我虽不必下场,但是先生说了,叫我多多在家复习温书,旬日书院有一场小考。”

    说完,他微微闭起了眼睛,忍受着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父亲一定不满意这个理由,要骂他的……

    “行吧。”

    嗯?

    什么?

    小儿子惊讶地睁大眼睛。

    父亲居然没有骂他?

    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

    直到离开父亲所在的正厅,他还有些茫然:“今日,大兄不是要说田地的变化吗?”

    老爷家有千亩良田,在本地已经算是势大的乡绅。但多年下来,通过放利子钱收纳的田地,数起来居然有数百亩。

    也就是说,起码有上百个人因为父亲家破人亡。

    这些田地都被还了回去,家里的良田数量减少。要是让父亲知道,肯定要心疼,说不定还要拿他们出气。

    他们已经做好了挨教训的准备。可是,就这么过去了?

    兄长的经验要多一些,此时只微微摇头,道:“不会这么简单。”

    父亲什么性格,他最清楚不过,不会这么简单就善罢甘休的。

    他一定要闹出些大事。

    这个预感很快在接下来得到了证实。

    老爷开始邀请本地有名的读书人前来,又找了本地的其他乡绅,听戏、宴会,一次一次地从账房那里要银两,并将银两送给了这群人。

    幼弟悄悄和他说过,里面有不少人是先生说过的,沽名钓誉之人。

    早先考中秀才之后,就不再读书,吃住就在家中,自己则是天天外出饮酒作乐,写一些狗屁不通的文章。

    提起这些人时,先生特地叮嘱过,要离他们远远的,不要被缠上。这些人像是吸血的蚂蟥,若是被缠上了,很难甩脱。

    可他们想做些预防,也无济于事——父亲的行动一向不许他们打听,幼弟还在念书,兄长若是想收买父亲身边的人,也无从下手。

    因此,兄长心中的不安预感越来越重。

    直到某一日,他来到店中,发现伙计们的脸色都不大对劲。

    “发生了什么事?”他问。

    “大少爷,您、您去孔庙看看吧!”

    大兄心里的不妙预感到达了顶峰。

    南方文风盛,孔庙更是重中之重,但凡入学、科举,都会有人去孔庙祭拜,希望孩子能在读书上得写天赋,好好地考中。

    去岁以来,南方倒是兴盛了算学之风,依靠这种偏门也能进入国子监,有些见家中孩子不喜读书的,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香火更盛。

    总而言之,孔庙是一个很特殊、很庄严的地方。

    现在……

    他扭头出去,急急忙忙跑去了孔庙。

    越往前,人越多,密密麻麻地绕着孔庙,外三层里三层。

    里面发出一声冲天的哭嚎。

    兄长从人群之间挤进去,见到里面的场景之后,简直两眼一黑。

    父亲正跪在地上,抱着孔庙的排位哭嚎。

    不仅是他,乡里稍稍有名的乡绅和读书人都在此处,哭声一阵接着一阵:

    “苍天无眼……!”

    “辛劳了一辈子,居然被人夺去了田地!”

    ……

    先前看见的读书人,拿起写好的文章,一字一句地在外面念着,总体思想只有一个:他们委屈!

    分明没有做错任何事情,却被官府扣押,不得不舍弃多年来辛辛苦苦攒下的田地!

    官府无道!

    燕都无道!

    他们要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

    兄长眼前一黑,要不是身后的伙计及时撑住他,说不定直接倒在了地上。

    哭庙、哭庙……

    怎么会是哭庙?!

    在南方的富庶地区,哭庙是常见的手段。在先帝在时,苏州就常常出现哭庙之事。因为孔庙地位崇高,乡绅们往往能凝结本地的读书人,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官府也不敢慢待。只是他们哭的,基本都是朝廷切实存在的问题。

    在哭庙之后,还会汇聚当地的百姓,集体向官府抗议,势必要他们低头。人多势众的“哭庙”往往能叫当地的官府妥协,满足他们的需求。

    或许是尝到了甜头,这方法逐渐被滥用,许多当地乡绅若是对某件事不满,便会哭庙,不了解内情的百姓往往会被迷惑,跟着闹事。最有名的是某一年,因为觉得自己田地多,交的税多,便心生不满前来哭庙,最后官府叫他打了白条,其余税收则是压在普通百姓的身上。

    总而言之,这件事已经脱离了最开始的申诉之意,逐渐偏向私利。

    可是他们知道,普通百姓不知道啊!哭庙本来就是在繁华之地盛行,他先前只是听说过,本地还是第一次见。

    陛下为百姓们讨回公道,不叫别人欺负。可这件事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这些乡绅因为“慷慨解囊”素有善名,若是这些人迷惑了普通百姓,造成动乱,甚至叫官府收回成命,“归还”那些土地……

    “去找县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