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重生之营销女王的诞生》 290-300(第3/17页)
她是公司里的自由人导演任红霞,曾经在央视任职,拍出过一个火遍大江南北,连海外华人都爱看的纪录片后?,她就辞职了。
路菲菲看过那部纪录片,她不明?白为什么在一片成名之后?,任红霞就辞职了。
有了成功案例以后?,不管是选题,还是经费,应该都比之前宽松许多。
几?人刚在会议室里坐下,公司老板朱总也匆匆赶来:“路总,久仰久仰,没想到真能把你给请来,如果你愿意合作的话,那我们公司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了。”
“朱总太客气?了,我的工作只是起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不能改变根本。”路菲菲最怕这种上来先把她给捧得?高高的,t?到时候一顶又一顶的高帽子压得?喘不过气?,做许多不想做的事。
不少人都会被面子名声所累,路菲菲完全不在乎,她只在乎实?实?在在在的好?处。
赵佳关?掉会议室的灯,打开PPT,白墙上投出几?部已经拍过的纪录片的资料,以此证明?公司实?力?,合作者加入不亏。
路菲菲点点头:“这些我都看过,是不错的片子。”
朱总说:“我们公司都是有理想的人,想要传达一些思想和观点给观众,原来拍过电视剧,网上的评价都很好?,不过收视率不行,不如谈情说爱的片子,甚至不如抗日雷剧,好?多人就是冲着想看看它有多雷人,专门去看的,一来二去,一点几?分的评分,居然有一点几?的收视率,比我们高,唉……”
路菲菲点点头,心?里却不这么想:网上评分低跟收视率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有些剧的主要受众是五六十、六七十岁的人,他们喜欢看电视,不上网,造成评分和收视率完全不成正?比,这也很合理。
她猜想朱总未必不知道,大概只是为了挽尊才这么说的。
“最近国家准备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纪录片的制作和发展,所以,我们请来了任导,希望能先拍出一部好?片子,证实?一下我们公司的实?力?。”
路菲菲了然,国家大力?支持,那就是给钱给政策,如果是无名小卒,有政策也拿不到太多的好?处,必须得?在纪录片圈子里混得?有头有钱才行。
所以,朱总请来了已经盛名在外的导演,再出一部好?片的话,要钱的时候都能比别?人嘴张得?更大,理直气?也壮。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做为一个生意人,路菲菲非常了解朱总的想法。
一切都为变现服务,一切都为肉眼可见的收益服务。
这事她熟,她很精通,只要拍出来的东西有一分的新东西,路菲菲就能把它抬到十分。
何况还有知名导演坐镇,哪怕什么都不干,黑屏上就跳出“任红霞倾心?巨制”
就已经自带几?十万流量的大保底了。
一个匠活,难度不大,路菲菲正?想追问细节,比如拍摄主题,拍摄思路什么的,忽然发现坐在一旁的任红霞脸上露出了百无聊赖的表情,是路菲菲被迫听不喜欢的讲座,开不喜欢的大会时候的样子,代表着“出于礼貌,努力?忍着不耐烦”的态度。
看来,她并不认同?朱总的话。
任红霞是朱总扬名立万的底气?所在,如果连她都不能打心?底里认同?这件事,只怕后?面合作会有许多问题。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路菲菲望向任红霞:“任导,您有什么看法?”
任红霞双手抱在胸前:“具体要拍的主题,可能还要跟朱总再确认一下。”
朱总听到这句话,眼皮耷拉下来,嘴角紧抿成一条直线,一副完全不想提这事的样子。
路菲菲看出来,很显然他们曾经谈过这个问题,而且谈得?很不愉快。目前大概是时间过于紧迫,所以他们才暂时搁置争议,把自己请来。
朱总调整了情绪,挤出一个微笑:“我们打算主要拍摄人文?角度的片子,目标是让国内外的观众看到在不一样的环境下生活的普通人,让本地的观众可以找到共鸣,找到曾经的回忆。基本上,就对标《舌尖上的中?国》,路总看有什么问题吗?”
今年夏天?《舌尖上的中?国》都快杀疯了,片头曲一响起,就勾得?人心?痒痒,想看看又有什么好?吃的。
有珠玉在前,大家都想有样学样,保证稳赚不赔。
问题是,中?国好?吃的东西虽然多,但是能有央视纪录片团队那么大手笔的不多,钱不够、人才不够、设备不够,还想学央视,未免有些自不量力?。
路菲菲问道:“现在外面想学舌尖的纪录片团队不少,你们这边有什么跟别?人不一样的亮点吗?”
朱总望向任红霞:“任导,你把你的想法跟路总说说吧。”
如路菲菲所猜测的那样,两人关?于纪录片应该拍什么,已经进行过几?次激烈的讨论,
朱总的想法是有一个爆款出来了,咱们照着它抄就行了,规避风险。
任红霞的想法是想要不断创新,这个拍法成功了,下次能不能换一个拍法,能表现得?更好?,想要不断的实?验。
每一个细节都想精益求精。
朱总的意思则是只要故事好?,就能火,咱们先追求有人看,有人讨论,精耕细作,每一个细节都能拿出来让人深挖十年,分析一百年固然是好?的,但是,前提得?是先活下来。
任红霞觉得?朱总是文?化资本家。
朱总觉得?任红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
两人还没彻底闹崩的原因是,文?化资本家需要艺术家提供的作品,艺术家也需要文?化资本家的供养。
听了他们各自的想法,路菲菲觉得?这两位就像早已貌合神离的夫妻,早已不在同?一条路上。
只是为了“孩子”:一个是想拍好?纪录片,一个是想通过纪录片赚钱,所以才没离婚。
事实?也是如此,路菲菲是他们之间最后?的一点希望,如果连路菲菲都无法做到把梦想转化成现金,那么,在公司能请得?起的营销专家之中?,也不会有人做得?更好?了,朱总会彻底放弃纪录片,或者放弃任红霞,换一个没这么执着的导演,毕竟央视出来的人那么多,至于身份,出门在外,身份不都是自己给的么。
两人的眼睛一起望向路菲菲,任红霞想听路菲菲说“这么拍,肯定能有收视率”,朱总想听路菲菲说“不管拍出来的成片是什么,我有办法保证你的收视率。”
路菲菲的话让他们失望了:“你们两位的观念相差太大,在拍的时候,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分歧,到时候,光是定拍摄基调都很难,理念不能统一执行贯彻到底,结果就是难产,或者勉强拍出来,也无法吸引人。”
“除非朱总愿意完全不过问,就把这事当成一个试验,成了就成了,不成也无所谓。”
做为一个对投资收益率抠得?非常死的人,怎么可能不过问,他恨不得?连布景和灯光都要管,就怕钱回不来。
朱总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任红霞也终于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