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280-30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280-300(第7/32页)

    “我必要天下升平,我必要实现一切朝臣们想都不敢想的伟业!”

    说到这里,蔡京已经明显有些癫狂。

    “凭什么我如今必须卑躬屈膝,刻意去逢迎朝中那些高官显宦?……是我才学不如他们,还是治才手腕不如他们?”

    “还有,凭什么他赵家出生的庸碌之辈就能坐在那把椅子上,手握大柄,对天下指手画脚!”

    明远听到这里,已经完全傻了。

    他从未想过蔡京竟然有这样“大不敬”的心思。尽管这些想法,都是他明远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时不时会在脑海里想一想的。

    “对,远之——”

    蔡京眼中的热切已近乎有一点点狂乱。

    “你是明白京的,你想的和京一样——”

    “你不屑一顾的,正是京嗤之以鼻的那些……”

    明远向后退了一步,心想:不,你和我不一样。

    不迷信“天子”的权威,和一心争权夺势不顾手段上位……绝对不一样!

    “虽然你心有别属,可是京还是要引你为天下第一知己,只有你明白京的心意,明白京的苦衷,明白京的隐忍,明白京……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砰”,明远的脊背突然碰上了京兆府衙署的墙壁。

    原来他退无可退,蔡京已经将他逼到角落了。

    “只要你,带京去见你那位……朋友,辽国太子——京可以负责劝说!”

    突然,京兆府衙署的房门被人重重踢开。蔡京的后领被人陡然提起,以至于将他整个人都拎起,直接朝后一拖。

    “爷爷早说过的,你若是再敢动我家小远,爷爷把你剁碎了扔太液池喂王八!”

    第285章 全天下

    汴京皇城中, 勤政殿内,官家赵顼收到吕大忠急报,当即召了几名重臣入觐商议此事。

    首相冯京此刻站在天子面前, 很有些战战兢兢,似乎背心都渗着黏糊糊的汗。他自知是守成之才, 是天子为了缓和新旧党之间的激烈矛盾,抚平朝堂上的裂痕,才提擢他做的宰相。

    可谁能想到在自己的任期之内竟然遇上了这等大事——

    辽国太子,换燕云十六州?

    天下竟会有这等好事?

    冯京原本商户人家出身, 不用想也知道:便宜无好货。两国邦交应也是如此,越是诱人的条件, 背后可能便藏着越是危险的陷阱。

    但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燕云失而复得的机会还有可能再出现吗?

    此刻冯京终于感觉到自己才具有欠——这么大的事, 他哪里能够决断?最多只能抠抠细节。

    于是冯京转向站在下首的吕大忠, 命他将出使辽国的所见所闻,一切详情,全部从头说来。

    吕大忠早有准备, 事无巨细,将此次使辽的一切细节从头到尾详述一遍。谁知反倒又添了不少枝节, 令人越发难以决断。

    但最后吕大忠奏道:“副使蔡京说此前他曾查到线索,辽国太子耶律浚,应当在宋境之中。因事情紧急,他来不及上表请旨,擅自做主,直接追踪辽国太子的线索去了。请陛下恕罪。”

    赵顼对此倒是无所谓的, 挥挥手道:“事急从权, 此事不必再提……但那辽国太子, 真的在我大宋境内?”

    辽国太子耶律浚于皇后萧观音蒙冤而死那年失踪——此事辽国从来不曾大肆宣扬,但是曾经私下向各国打听要人,所以几个邻国应该都知道。

    但是耶律浚的确实行踪却从来无人能打听得。

    蔡京这次说他掌握了耶律浚的行踪,勤政殿中君臣都很吃惊。

    但赵顼的神色不止是吃惊,他眼中甚至流露出几分狂热——

    这一刻,殿上大臣便全都清楚天子心中的倾向了。

    ——燕云!

    那可是燕云啊!

    教中华之人朝思暮想了百年,始终未能回归正统的燕云十六州——赵顼如今听说,他竟有机会不费一兵一卒,就将此地收回,作为一名心怀大志、一直想要光复故土的皇帝,赵顼怎可能不动心?

    冯京心中一动,便想要顺着赵顼的心意往下说。

    他正要开口,不防吕惠卿先浇了一瓢冷水,只听这位副相开口道:“陛下,辽人狡诈,不可不防。万一我国真的交出了人,对方却又反过来责问我国,为何插手对方内事,甚至借此兴兵,这又如何是好?”

    赵顼一凛,也觉得有这个可能,脸色顿时一沉。

    王珪这时也犹犹豫豫地开口:“此事若真是辽主召太子还朝,倒也罢了。但听起来像更是魏王耶律乙辛自作主张,辽国太子一旦还朝,万一遭逢不测,反倒是我大宋,会被赖上一个‘不义’之名。”

    王珪说得很委婉,但是在座之人都能听懂。

    当年澶渊之盟,名义上宋辽两国结为兄弟之邦,按辈分算,赵顼是现辽主耶律洪基的侄子,也就是太子耶律浚的兄长。如果耶律浚回辽国等同于跳火坑,那么便是赵顼这个做人兄长的推兄弟进火坑……这,听起来确实不太好听。

    这时,站在一众宰执们下首的章惇开口了。此人曾平息荆南路的叛乱,因此被认为是有领兵经验的“帅才”而被召上勤政殿商议此事。

    只听章惇开口奏道:“辽人心思诡谲,耶律乙辛又是凭谗上位,的确不可不防。”

    就在众人都以为他说的会持与吕惠卿一样的观点时,章惇却突然伸手比了一个像是刀锋一样的手势,道:“如今既然已知辽国太子在我宋境,就应直接将其诛灭,对外声称是耶律乙辛故意所为……”

    一时间,勤政殿上人人都白了脸。

    谁也没想到,章惇提的竟会是这么一个提议——刚才王珪担心送还辽国太子是“不讲兄弟之义”,现在章惇提的,则完全是毫无人性,痛下杀手。

    但是两国交锋,边境争端既在,又几时需要讲“仁义”了?

    只听章惇继续说:“辽主既然病重,听到这消息或许就此大限到来,一命呜呼。而耶律乙辛谋反之心则路人皆知,辽国境内各宫帐精兵必定不再听凭耶律乙辛约束。”

    “待到辽国境内内乱四起,我大宋再发兵,高举为兄弟平叛之帜,大举北攻,届时不仅是燕云,就连辽国上京,也未必不能纳入我宋境!”

    章惇说得掷地有声,这大饼也是画得突破天际,不止燕云十六州,连辽国上京都画到大宋版图中了。

    他话音既落,勤政殿中一时十分安静,人人都被章惇描绘的情景震住,以至于无法接口。

    赵顼沉吟片刻,觉得章惇这番进取之心确实是好的,但是未免也忒不靠谱。于是他抬头问坐在宰执中末位的枢密副使王韶:“王卿所见是……”

    王韶是勤政殿在座所有重臣中,所立军功最重的。与王韶在熙河路拓边两千里的功勋相比,章惇在荆南平叛那点功劳实在是不值一提。

    因此勤政殿中所有目光都汇聚在王韶面上。

    王韶也颇为沉稳,冲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