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全红楼直播解读原著: 150-160

推荐阅读: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给全红楼直播解读原著》 150-160(第2/19页)

中,对手好不容情,将贾元春活活缢死——应证了红楼梦曲中“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这样悲惨的死法。】

    【关于这个推测,兰兰认为它是前后逻辑通顺,各处都能够与判词和曲子扣上榫的,整体上是一个合理的推测。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证据。】

    【关于这种猜测,这位学者还曾提到了一个间接证据,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 “清虚观打醮”。宁荣二府集体出动,前往清虚观打醮的日子是五月初三。我们刚才也说了,清虚观打醮,是应元春的要求。】

    【那么这个五月初三,刚好是什么日子呢?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原型,也就是历史上真有其人的康熙朝太子胤仍的生日。】

    天幕上顿时出现一大串一大串的"!",排列整齐,不断向上滚动。

    【打醮这种法事活动,其目的多半是祈福禳灾,当然也有解冤孽的作用在内。所以啊,这位学者就认为,贾元春安排清虚观打醮,是因为心中有愧,所以借这一天做些法事,以缓解心中的愧疚。】

    【23333:听起来很合理啊!】

    【花开彼岸:可我怎么听着很像话本小说?】

    【我是急急国王:得到答案,满足了!谢谢主播。】

    【……等等啊,兰兰刚才说了,这只是一种推测,而这种推测其实也并不是完全经得起推敲。就拿五月初三打醮这事来说吧,要说五月初三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生日,在书中它还是薛蟠生日呢!为什么不说是给薛蟠打平安醮啊?】

    天幕上的"!"立时换成了“哈哈哈”一类的字眼。

    【再说了,如果贾元春心中有愧,请宁荣二府前往清虚观打醮以化解冤孽,那么她也该选在秦可卿生日那一天,选义忠亲王老千岁生日有什么意义呢?又不是她害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的。】

    【所以刚才兰兰说的,这也仅仅是对元春结局的一个推测,供大家参考的。根据这个推测,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当时云谲波诡的宫廷斗争,以及被迫卷入的贾元春心中的那种无奈与苦楚。】

    【现在我来总结一下刚才和大家讨论的贾元春结局:通过判词、曲子和省亲时元春

    所点的那一出“乞巧”,我们能够得出结论:贾元春死于涉及皇权的两派争斗,她没有死在宫中,而是死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死法十分凄惨。】

    【贾元春死后,贾家失去了宫中最重要的支持力量,此外,宁荣二府于皇家的派系斗争牵扯已

    深,并非是元春临终托梦劝一句“须要退步抽身早”就真的能退出来的。】

    【在这之后,许是宁荣二府数罪并发,子弟们纷纷抄家下狱,家业迅速败光,终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令兰兰想到了元春在归省那一年元宵节时所作的灯谜诗——"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③】

    【这首灯谜的谜底是“爆竹”,而元春此生的命运也如一枚爆竹似的, “一响而散”,她确曾经享有旁人难以想象的辉煌,但是这“辉煌”来得快,去得也快,没过多久便“回首相看已化灰”。】

    第152章 第二十次直播⑥

    荣禧堂前,听见天幕上所说的元春命运,众人或呆立于原地,或低头哀哀悲戚。

    在这些日子里一直忙里忙外的探春等人,更是心生悲凉——天幕上所说元春之死,根本是一个无解的死结。

    它不像是以前天幕说过的“大家族弊病”,又或是贾府“寅吃卯粮、入不敷出”。它甚至不能依靠约束子弟、避免犯错来规避。正像天幕所说的那般,这时再想着“退步抽身”,也已经晚了。

    探春咬着下唇,心想那之前大家为了扭转乾坤所做的一切努力,岂不是都枉了。她陡然见到凤姐的目光朝自己这边转过来,两人视线一碰,顿时都是心中酸苦,各自低下头去。

    但就在这时,鸳鸯突然快步走,来到贾母身边,手中捧着一大叠银票,递到老太太手中。贾母扬起头,哑声呼唤贾政: “老二——”

    贾政不敢怠慢,忙来到老太太身边,俯身听训。

    "眼下还有个死里求活的法子,"贾母望着沉沉的天色,此刻大约是子时三刻,还未到丑时,荣国府除了荣禧堂跟前的这片宅院还有灯火人声之外,其余地方都是死寂一片。

    贾母将手中那一大叠银票尽数递到贾政手中,道: “我前日里吩咐你留心的,戴、夏那几个大太监的外宅,现在就赶在所有人之前,先去那里打点。"

    贾政一来没想到老太太前些日子让自己打听那些竟是为了今日;再者,当他就着黯淡灯火看见那些银票的面额,也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老太太这怕是把这些年里攒下来的棺材本儿都拿出来了。

    “带琏儿一起去!他比你更会唬人。”贾母喘着气吩咐贾政。

    贾政恍然,知道自己是个老好人,但此去戴、夏那两家,显然需要威逼利诱,贾琏比自己更合适。然而此事又需要荣府能做得了主的人出面,他这个贾母膝下的嗣子明显要比隔房的侄孙更合适些。

    想到这里,贾政便猜老太太早已将这一切都预想过,有了安排——想到这里,贾政不由得精神大振,用发颤的声音应下: “是,母亲!儿子这就带琏儿过去。”

    “去过那两家,得空再去一趟史侯府。”

    说到自己娘家,贾母双目有些无神,声音伤感地道: “也告诉他们一声,若是不想惹祸上身,就什么都不要说,不要做,假装从来没有见到过今夜这一出。

    贾政怔了怔才明白过来,晓得贾母是连自己的亲侄子都不相信,打算出言恫吓。他心中一惊,连忙应声去了。

    “三丫头!”贾母吩咐过贾政,又转向探春, "今夜还要请你去跑一趟,找个可靠的人送信给东府敬大爷。"

    探春连忙躬身应是: “老太太吩咐探春便是,有什么请不请的。”

    “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约束珍哥儿蓉哥儿。但你再告诉他一句,就说我说的,虽是同气连枝的两府,但若是他无法驾驭那两个子孙,就不要怪我老婆子无情,断了与东府的往来……"

    听闻贾母竟说要与东府割席,王夫人与凤姐都惊白了脸。探春却理所当然地接下了这话: “孙女儿省得。只要说这件事不能办妥,便会妨碍敬老爷研究化学、炼丹升仙。"

    这探春竟比贾母更加了解贾敬——没办法,谁让这两位当年在王家村曾经有过合作呢?

    探春离去,贾母才稍许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刚刚她那种指挥若定的气度就又不见了。灯下这位老人家眼窝深陷,满脸皱纹,一副老态龙钟,眼中写满了忧虑,口中喃喃地道: “还有谁,还有谁……还有谁能看见这天幕的?"

    若是林、薛、李这等亲戚家,便见了天幕也没什么,就怕那藏在暗处的,荣府之人不知道的,见了天幕后对元春不利。

    这时宝玉连忙赶来,在贾母的圈椅旁拉住祖母的双手: “老太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