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诡务司: 15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唐诡务司》 150-160(第20/24页)

珍藏的好酒全搬出来,送于今日到店的所有酒客齐饮共庆。

    说这话的时候酒肆老板甚至眼泪汪汪:毕竟大唐已经太久没有经历过一场真正的大捷了。

    第 159 章

    丰乐坊, 诡务司衙署内。

    李好问的身影在机要室前缓缓出现,从一层薄薄淡淡的光点到完全成为实质。他彻底回到诡务司时,脸上还带着意犹未尽的欢欣。

    刚才他沿着时光回溯到十多年前, 与屈突宜聊了十分钟。

    自从掌握了“一盏茶”境界,李好问可以很轻松地回溯至屈突宜的时代, 并在那里逗留十分钟。

    十多年前的屈突宜已经对李好问很熟悉, 一点儿都不见外,也很清楚充满倾诉欲的李好问聊的其实是“未来”。只不过屈突宜很默契地避开了敏感话题, 避免触及那个疑问:既然他们是那么要好的朋友,那么李好问口中的那些未来,他为什么都没能亲身参与……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发生了好多事,朝野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这些改变都源于李好问做的决定:他执意要为被天子鸩杀的杜依梅讨还公道,并以此作为交换“太岁”的筹码。

    其他人……其祂神都拒绝了李好问的要求。而炼石宫其实也并不看好李好问的坚持。

    但是女娲神另辟蹊径, 承诺如果能够得到“太岁”,祂将拯救杜依梅的生命。

    李好问的时光术受限于“失去的永不复还”这一原则, 无法救回杜依梅。但是女娲不同, 祂本身便是创世者, 生命的创造者, 执掌着“生命”权柄。

    在取得“太岁”之后,女娲遵守承诺,复活了杜依梅。

    如今杜依梅已在平康坊一众姐妹的帮助下, 离开长安城, 在乡间隐居,远离纷扰。

    但李好问改变的, 不止是杜依梅的生命,他还改变了朝堂的格局。

    李忱迫于来自朝野的压力, 下了罪己诏,并且在韦昭的派系之外,另外拔擢了两名大臣,组成内阁,一应外事与内务由内阁决策,同时内阁监督宫中的开销,并严禁任何私刑。

    相比与以前,现在的李忱更像是一个代表李唐帝国的吉祥物。

    李好问虽然没有直接将李忱拉下马,但是他实际上架空了天子。

    李忱表面唯唯诺诺,内心极度不满,将来势必会与内阁有一场较量。但毕竟相权与君权可以相互制衡,中间还夹着宦官这种见风使舵的生物——李好问觉得,就让这几方自己动态竞争去吧。

    然而为了表达“感激”,李忱竟然升了诡务司所有人的官,内阁也并未表示反对。

    如今的李好问,官衔依旧叫做“司丞”,但是品级与俸禄都被升到了正三品,入朝时穿紫袍,挂金鱼袋。以他这点年纪,能够得到这样的位置,可谓是林嫱之后的第一人。

    但他真的恋栈权位吗?

    不过三个月的工夫,连李忱都看出来了,亲口评价:李司丞心系长安百姓,一心处理诡务,乃真贤臣也!

    李好问: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是引入了竞争与制衡罢了。

    当初他选择将“太岁”交给炼石宫,也是在引入制衡——神明之间的制衡。避免上古时候某位大族长、大祖父演化而成的古神势力过于庞大,甚至于干涉当下普通人的生活。

    但他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这一方势力在最后一刻停了手:如果仅仅是想要阻止女娲复苏,直接毁掉太岁不就一了百了了?

    难道,不止是女娲需要“复活卡”,黄帝也需要?

    李好问将这个问题带回了十余年前,与屈突宜一起讨论。最后屈突宜论证到一点:这可能与黄帝的“神格分裂”有关。

    屈突宜认为,神明的力量或许来自于世间芸芸众生对于神的认知。

    李好问对此表示认同:这从王乔的种种特异就可以看出——当东汉人王乔被“误传”为东周时的太子晋,他就成了“王子乔”,能够驾鹤成仙,招摇撞骗。

    女娲也是一样,此前阻挠女神复苏的最大障碍是民间禁止祭祀,而且民间传说为她配上了一位“丈夫”。炼石宫不得不另辟蹊径,找寻“太岁”这样的神物以助女神重获力量。

    而屈突宜关于“黄帝”的观点是,延续千年之后,黄帝的神格出现了分裂,渐渐地分出了“神”与“仙”。

    李好问对此也有感觉:当初他顺着“神律之磬”开启的时间隧洞回溯远古时曾经惊鸿一瞥地见过那位大族长、大祖父。当时的黄帝拥有无可争辩的神格。

    但是到后来,黄帝乘龙升天的传说,以及王乔献给李忱的那些“神物”,什么玉膏、龙须草之类,却在一定程度上令黄帝掉了些位格。

    毕竟很难想象主宰天地,掌管一切的神主,竟然还需要“乘龙上天”,才能成仙。

    也许黄帝也曾寄希望于“太岁”能够助祂弥合分裂的形象以及位格上的差异。

    但很可惜,李好问没有遂祂的心意。

    临去之前,李好问为了让屈突宜高兴一点,将刚刚听到的“大捷”告诉了屈突宜。

    屈突宜虽然明知这不是眼前就发生的喜事儿,可也双手一拍,一脸神往地道:“这真是天大的喜讯!河西十州,河西十州啊……”

    李好问能理解屈突宜的欣慰。

    河西走廊,对于唐王朝与后来的中原王朝都极具战略意义。而安史之乱使令大唐国力衰颓,边防空虚,于是吐蕃趁机攻陷了河西诸地——这已是乾元至大历年间的事了,大片大片的边地失陷,至今已经过了近百年。

    自从大中初年起,边地攻守之势逆转,唐军联合河西当地的义军,稳扎稳打,节节胜利。如今更是传来河西十州归唐的好消息,怎能不令屈突宜兴奋?

    “能取得如此战功,在位的想必是位英主!”屈突宜冲李好问一竖大拇指。

    李好问心里呵呵了两声,但到底不忍心让好友感到失望,于是点头笑了笑。

    但他心里清楚,这等大捷跟李忱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倒是与李忱的前任武宗李炎关系很大。

    毕竟这种规模军事胜利并非一朝一夕可成,必须经过长达数年的经营与战备。

    这大概就是李炎下种,李忱吃瓜;李炎种树,李忱乘凉;李炎布置的西域攻略,李忱运气好,捡了个功劳。

    但……十几年前的屈突宜,都还不知道世上有李忱这么一号人物。李好问便也不与屈突宜多说。

    待他返回诡务司,忽听正门外有了些动静。李好问身形一闪,立即位移至正厅前,看见来人是张家那个脑子不大灵光的傻儿子,这九岁少年冲进来之后,只管抓住卓来的双手,口中不断唤着:“我阿耶,我阿娘……”

    卓来纳闷:“大郎冷静点,你阿耶阿娘不在这儿啊!”

    李好问却猜到应是张家出事了,唯一方便动弹的是这小少年,因此由他跑来诡务司报讯。

    李好问随手拖出时间视野,找到张家借住的小院,直接位移过去,见到院中一片凌乱。

    而张武正手持他的拐棍,将一名身穿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