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大唐诡务司》 130-140(第22/24页)
过了好一会儿,这无人敲的鼓、无人撞的钟,才渐渐停止了鸣响,然而太极宫中却奔出几队金吾卫,满长安城地敲锣打鼓宣告:“上古圣贤降临长安,圣人在太极宫中拜见老子啦!”
既有这等神迹,李忱总要往自己脸上贴一下金。
毕竟寻常市井百姓可不会知道天子把人撂在末席,一直都没把人认出来,甚至还险些听信了另外一名“伪仙”的话。
宫中的车驾一直驶至诡务司门口。王宗实恭敬将李贺等三人送下了车,正想自己也跟进去的时候,就见诡务司的大门轰隆一声,在王宗实面前紧紧关上。
老王头一脸懵。
但想着刚才进去那两位“布衣”的身份,王宗实还是极其礼貌地后退,对着诡务司上贴着的李好问画像深深行礼,躬身道:“代圣人恭送二位!”
这位在诡务司门前吹了少说一炷香的冷风,见这大门实在没有再开的希望,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诡务司内却早已热闹开了。
章平和其他人早已围了上来,李贺三言两语,就将宫中发生的事给说了。
听闻天子与朝中大臣都对他们前倨后恭,诡务司中人人眉飞色舞。
叶小楼最是得意,毕竟听说他亲爱的老爹吃瘪。
唯一的遗憾是,李贺讲起故事来半文不白,且缺乏细节,远远不如李好问,伸手一拖就能拖出太极殿上的真实场景,还有诸般细节,甚至能看见韦昭脸上吃瘪的表情……一想到这里,叶小楼就忍不住深切地思念起李好问。
——生平头一回这般想他!
听到后来,听说与葛洪同来的那名老人就是修道之人如雷贯耳的道家始祖老聃,章平再也忍耐不住,穿墙跑去典籍库,将秋宇连人带床都扛到了诡务司的正厅里,请求老聃看看秋宇,能早点救醒不。
老聃凑上前,看了看秋宇,伸出布满皱纹的老迈手掌为对方把了把脉,道:“死不了,但恕我不能救。”
章平惊了,刚要继续苦求,葛洪却先踏上一步,帮老聃解释:“祖师的意思是,注定死不了,但是他不便出手干预,因为恐怕会带来更离奇的因果。”
章平:……
确实,有道门祖师爷来帮着把脉,的确是足够离奇的经历。
但是……
章平连忙迈上一步,又想要开口乞求。
“待到李司丞归来,自会救他!”老聃又补了一句。
章平与诡务司中其他人闻言都是一呆,随即先后醒悟过来:
“这么说来,李司丞定会归来?”
老聃点点头,爬满皱纹的脸颊上挤出一丝微笑。
但这位老人家随即望向北方的天空,脸上出现一阵忧色。
葛洪看看老聃,帮对方说出了没能说出来的话:“祖师的意思是说,这次他贸然入宫,宫中‘太岁’之事,非但未了,反而又沾染了新的因果。再不干预,恐怕会落入不可收拾的境地,难有好的结局。”
“如今急需贵司李司丞尽快回来,主持大局。”
诡务司众人一时都惊了。
他们都在为李好问的失踪而坐卧不安的当儿,竟然来了一位道门祖师爷,陪他们一起焦虑?
再说……众人又向兀自神在在得意洋洋的李贺看去——按照这位刚才说的,天子李忱难道不是已经将那“伪仙”王子乔请出太极宫了吗?“太岁”之事,怎地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了呢?
第 140 章
天授元年, 九月。
武则天将改元大典定在了九月初九,地点在神都洛阳紫微宫中。届时百官朝贺,百市歇业一日, 万民欢庆。
吉时被占卜为辰时三刻二分。刚好这天是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辰时三刻, 朝阳高高升起, 自东面照耀着巍然耸立、气势磅礴的明堂。
明堂攒尖上,那只高大一丈的鎏金凤凰被朝阳一映, 栩栩如生,振翅欲飞。明堂四周象征着五方五帝的门户大敞。重檐庑殿顶上悬挂着的巨大铜铃随风轻轻摇曳,不断发出叮当、叮当的轻响。
明堂跟前的玉阶上,立着两人高的巨大蟠龙铜铸香炉,炉内点着大把大把的龙涎香,雪白的香雾如同流水一般滚滚溢出, 香味弥散于整个紫微宫中。
文武百官各自身穿吉服,齐聚于明堂前的广场上。
百官之侧, 乃是礼乐。随着礼官一声令下, 改元吉时已到。
一时间紫微宫中, 钟鼓齐鸣, 百官们山呼万岁,恭迎女皇。
明堂旁侧,一个极不显眼的角落, 一名佩刀金吾卫站得笔挺。
毕竟这是女皇的改元大典, 金吾卫左右将军都事先交代过,绝不能懈怠, 绝不能出半点岔子。因此即便此地有够偏僻,也看不见大典的全过程, 这名金吾卫还是尽忠职守,而且将双眼瞪得大大的,绝不敢错过眼前任何一点异状。
忽然,他的身体一个趔趄,似乎被什么一撞。
他身边的金吾卫统领连忙压低了声音喝问:“小何,你怎么了?”
那姓何的金吾卫连忙重新站直了身体,冷汗涔涔地道:“不知道……”
他回想刚才,撞到自己的,似乎是一具身体,撞得他胸口一疼之后,耳边似乎还响起了一声低低的道歉声:“对不住!”
所以小何颤巍巍地给出了结论:“有……有鬼!”
那金吾卫统领听见,赶紧上来捂住了小何的嘴,在他耳边小声斥道:“你这小子,不要命啦!这朗朗乾坤之下的改元大典,哪里有什么鬼?”
小何被统领一掌捂住了嘴,忍不住呜呜地叫着。
那统领却继续凑在他耳边到:“你看看那玉阶上跪着的那些人……”
小何顺着统领所指,从一个极其冷僻的角度,看向明堂前玉阶上——那里跪着的,有太子李旦,庐陵王李显等人。
如今李旦已经上表自请改姓,改为“武旦”,得到了女皇的批准。
曾经做过一段皇帝的李显也早就被废为庐陵王。
这些李姓的龙子凤孙们到此,也不过是表现对女皇的无限臣服与恭顺而已。此时此刻,武旦稍好些,庐陵王李显的双肩明显颤抖,流露着内心的恐惧。
“……瞧见了没,若是扰乱了大典,就算是皇亲国戚也要被砍头。何况小小的你和我。”
小何立即住声,立马站得笔挺,什么反应都不敢有。
这时,礼官已手持玉册,大声宣读女皇的改元诏书。
这份诏书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包括改元、大赦、更改官署名称、官员服色、改洛阳东都为“神都”……
礼官每念完一项,乐班便会奏响雅乐。
而武则天此刻身着龙袍,头戴冕旒,正站在明堂前的玉阶上,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天授元年的她已年近七十,但此刻依旧面容紧致,发作鸦色,似乎岁月特别眷顾她,从未在她身上留下过多痕迹。
但武则天自己也十分清醒。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