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晚安文学www.wawx.net提供的《禁庭》 180-200(第15/31页)
人的心都凉透了。
囿于男女之别,弃英主而从庸人。两人偶尔对酌,只叹当初眼界狭窄,就算庐陵王他日能坐回龙椅,他们两人的抱负也难在庐陵王手下施展。
近年来,武皇忙于稳定朝局,四境偶有来犯,如今朝局已稳,她便开始回敬那些不安分的邻国。
王孝杰大破吐蕃与西突厥三万人,韩守忠再破吐蕃万人。同年,东突厥犯境,太平请旨率军出征。武皇担心太平,便下旨令宰相李昭德等人辅佐太平,令王孝杰等十八边将护卫,迎战东突厥。太平的兵马尚未行至战场,东突厥瞧见这阵势,便下令撤兵,太平因此混得了一份军功。
这本就是太平意料之中的事,不过上辈子得此军功的是薛怀义,这辈子她仗着先知,蹭得了这份功绩。
公主居功却不自傲,权重却不谋私。
数年来,处处为国为民,明明手下幕僚已遍布六部,却从不让人上书请立储君。随后,武皇开启武举,举国选拔将才,太平欣然接手此事,暗暗记下一些不错的武人名字,或结交或举荐,悄悄地在军中发展自己的势力。
延载元年八月,武崇训上书请铸天枢,铭记武周功业。武皇大悦,欣然许之。第二年四月,天枢铸成,高耸地矗立于天津桥畔。自此,龙门天阙、神都天街、应天门、天津桥、天枢、万象神宫、天堂,七处建筑效仿天上七星,拱现神都,以彰武皇不凡。
天册万岁元年,东突厥后汗国可汗默啜遣使请降,武皇封赏绢帛五千,赐归国公,授左卫大将军。自古民以食为天,初唐时候,时有饥荒一事发生,所以武皇极是重视农桑,经过数年努力,各州府的仓廪皆有存粮。武周疆域也在这一年空前广阔,大周国力日盛,武皇声名远播,四境无人不知。
同年十月,庐陵王第四子出生,生母不过是个身份低微的宫人。太平终是等到了他的诞生,得到消息后,便请旨武皇,欲收此人为子。
武皇起初以为太平多半会选择李重俊,没想到竟选了个刚出生的小娃娃。后来她仔细想来,小娃娃也很好,至少自小亲自养育,兴许能更亲厚些。
万岁登封元年,正月初一的祭天仪式上,武皇当着众臣下令,将李重茂过继给了太平为子,易名武崇茂。
武皇此举无疑给了众臣们心上一拳,公主有子,还是李姓的血脉,等于给了公主一个入主东宫的资格。
就在诸人以为公主会暗使下属请立皇太女时,太平却安于现状,除了平日处置政务外,心思不是放在琢玉书院,便是公主府那三个小娃身上。
公主无心帝位,昭然若揭。
李唐旧臣们寻思好几遍,本来应该是踏实的,可公主实在是太好,这样的人居然不争帝位,他们反倒开始觉得惋惜。
帝王之术,便是让人猜不到帝王的真心何在。
太平谨记武皇幼时教过她的,越想要什么,就越不表露出来。她办的实事越多,功绩越高,李唐旧臣们便会越看重她,特别是与庐陵王做对比,她的光耀足以让庐陵王黯然失色。
太平知道她就算再好,李唐旧臣们也不会主动拥立她为君,因为她膝下一共三个孩子,武氏两个,李氏一个,李唐旧臣们都会害怕公主上位以后,会将皇位传给小郡主长安,致使女主天下延续,真的让李唐山河永远沦为武周天下。
太平有足够的耐心,她只须继续发展自己的势力,静待时机成熟的那一日。
第191章 邀球
事序已乱, 各人心境有异,许多人与事与上辈子已大不相同。太平仗着上辈子的印象,先一步命人防备,契丹将领李尽忠刚起事叛唐, 很快便被镇边的王孝杰成功镇压。少了这场叛战, 王孝杰没有因为后方无援战死沙场,大周因此保下了一员大将。
李尽忠死后, 他的妻兄孙万荣纠集部众, 还欲再叛,被王孝杰与娄师德联手平定。其间, 武皇欲启用武懿宗同往平叛,当朝被太平劝阻。武懿宗知晓后,暴跳如雷,当街犯事后, 太平一封奏疏上奏朝廷, 武皇不得不把滥杀百姓的武懿宗按律处斩。
上辈子的河北杀戮, 终是在这一世扭转过来。
琢玉书院经营数载,名声大盛,前往读书者已不仅是穷苦人家的女娃, 还有商贾也将自家的闺女送至琢玉书院读书。
见此阵仗, 太平出面推广女子书院, 在神都又选了两处地址, 聘请当世有才学的女子入院讲学。
起初婉儿置办琢玉书院已遭朝臣不少非议,如今公主出面推广此事,便有朝臣们往铜匦之中投了密报参了公主一本。
武皇拿到密报时,大笑着把密报递给了身边的婉儿,“瞧瞧, 他们终于急了。”
婉儿接过密报,瞧见上面陈情的公主罪状,不禁失笑道:“乱民心智?”
“天下女子能读书者甚少,他们就怕女子开智太多,今后便骗不得女子了。”武皇颇是得意,“婉儿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
婉儿轻笑,“殿下该罚。”
“哦?”武皇笑意微深,“如何罚?”
“罚殿下重金悬赏,招揽当世更有才学的女子入院讲学,以正民智。”婉儿徐徐说完,对着武皇一拜,“陛下还可以借此密报,向各州府推行女子私塾。理由便是,恐天下女子心智不开,被人惑乱心智,是以由朝廷牵头,广推官办私塾,以正女子心智。教学内容便从……”婉儿想了想,笑意也浓了几分,“妇好开始吧。”
妇好是商朝王后,也是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女将军。
武皇抚掌,“好!便从妇好开始。兴许琢玉书院再办个数十载,朕的武举也可以多一科女子从军了。”
婉儿点头,“此事慢慢推行,十年不成便百年,百年不成便千年,终有一日女子出将入相天经地义。”
武皇慨然点头,“这几年多亏了你跟太平,在大事上帮了朕好些事。”其实武皇已经疑惑许久,为何太平可以猜中边关那么多变故,“朕有一事,想问你与太平许久。”
婉儿恭敬垂首,“陛下请说。”
武皇缓缓道:“朕也有探子在边关蛰伏,可他们探听回来的消息,竟不如太平探听回来的消息准确,这是为何?”
“大抵是……”婉儿很快便想了一个理由搪塞武皇,“殿下边境的探子都是当年刘公留给她的。”
“刘仁轨?”武皇必须承认,刘仁轨是个将才。
婉儿认真道:“臣记得殿下说过,刘公用兵如神,镇守长安那几年在刘公那儿学到了不少兵法,只可惜从未上阵与敌交锋,那些学到的不过纸上谈兵罢了。”
武皇笑了,“战场瞬息万变,可不是学了就会用的。天下还是不打仗得好,百姓吃饱穿暖,朝堂君臣一心,长此以往,必能见大周盛世。”武皇说这句话时,眸光都在发亮,那是她终其一生的追求。
会的。
婉儿隐约窥见过盛世的黎明,她知道那个盛世一定会到来。
彼时已近正午,裴氏传膳归来,领着宫婢们将午膳端入殿中,布置妥当后,裴氏前来请武皇用膳。
武皇今日心情大好,便留了婉儿一起用膳。
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晚安文学,wawx.net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